
抗战八十周年阅兵遐想
文/贺丰
(一)
黎明,把第一缕光铺成跑道
我在长安街的脉搏里醒来
听见八十年前的炮声
仍在骨骼里回响
那不是回声
是年轮在胸腔里
一圈圈拧紧发条
让今日之中国
准时起飞
(二)
天空先被擦亮
像一块擦得透亮的钢
机群掠过
用超音速
把“亡国奴”三个字
锻打成
强国强军的底气
(三)
地面开始震动
履带把历史碾成一条笔直的线
从 1937 碾到 2025
把“平型关”与“朱日和”
轧进同一道车辙
炮口高昂
仿佛当年抬起的头颅
导弹沉默
一如当年死士紧咬的牙关
钢铁的方阵
其实是意志的方阵
每一块钢板下
都铆着一颗未寒的赤子之心
(四)
老兵方阵来了
他们坐在敞篷车上
像坐在自己年轻的骸骨里
皱纹是硝烟留下的弹道
勋章是补了又补的补丁
他们举手行军礼
动作缓慢
却恰好让时间
在这一秒停表
我看见他们把手掌
按在车窗玻璃上
像按在当年长城的城砖
那一按
烽火台亮了
卢沟石狮子的眼眶
忽然涌出泪光
(五)
此刻,所有声音退去
只剩心跳在鼓点里列队
我听见一种更大的声音
从地心升起——
是四万万人合奏的呼吸
是黄河在地下河床里
又一次涨潮
那呼吸说
我们曾用血肉捍卫山河
如今用山河拥抱你们
(六)
孩子骑在父亲肩头
小手挥舞的是建国强军的梦
是一架从纸上
游到云里的鲲鹏
大学生方阵走过
他们把校旗
举成一排年轻的帆
帆上绣着四个字“不辱使命”
而我
站在观礼人群之外
把影子投进他们的影子里
像把一根火柴投进漫天曙光
(七)
忽然想起
八十年前那个没有阅兵的清晨——
硝烟代替礼炮
刺刀代替礼花
倒下的身影
来不及留下影子
他们是否也想过
有一天
同一缕阳光
会照在整齐的枪刺上
照在孩子们的瞳孔里
照在一个
不再被践踏的祖国身上
(八)
于是,我把手
伸进自己的脉搏
掏出那枚
从未褪色的红
它不是旗帜,是血液
我把它高高举起——
像举起一面
小到只能装下十四亿人的旗
那一刻
所有战机同时轰鸣
所有履带同时转向
所有目光同时回答
“我们在!”
(九)
阅兵结束
长安街恢复成一条普通的路
但我知道
那些钢铁并未散去
它们化成了
高铁的轨、跨海桥的缆
量子卫星的轨
以及
我们胸口
那枚看不见的勋章
(十)
夜深,我回到卢沟桥
月亮是一枚磨亮的弹壳
照见石狮子的伤口
已长出新的年轮
我俯身把耳朵贴在桥面
听见八十年前的冲锋号
与今晚的熄灯号
在桥洞里合成同一声长哨
那哨声趴在耳边私语
胜利不是终点
记忆才是
武器不是终点
笑容才是
阅兵不是终点
孩子们梦里那永远盘旋的和平鸽才是
我直起身,向空旷的桥面
敬了一个无声的军礼
风从远方吹来
带着硝烟尽头的青草味
我知道那是八十年前
所有没能回来的少年
在今天
替我们深深呼吸
2025—9—2
【作者简介】:
贺丰,诗人,作家,词作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岁开始在全国各大期刊发表作品。后从事广告创意、剧本研发。诗歌作品在《诗刊》、《星星》、《青年诗人》、《延河》、《航天文艺》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出版过诗集《寂寞天使》,发表词作一千余首。诗歌词作多次获奖。2001年开始从事影视工作,现为编剧兼导演。
生活多一些诗意,日子多一份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