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聚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博士生、现职优秀青年学者范佳睿,从科研探索、综合发展、职业进阶、情怀涵养四个维度,系统梳理其从学业深造至职业发展的成长轨迹与精神内核。通过探寻其成长逻辑与价值追求,为广大青年提供现实参考意义与精神引领作用的榜样视角,同时对这位优秀青年学者进行全面概括的综合评价。

一、科研:锚定领域,笃行精进
范佳睿在攻读国际政治专业期间,深耕东亚及东南亚区域性国际组织、地区安全治理等研究领域,其博士论文《重构权力结构:马六甲海峡多边安全合作治理模式研究》成功入选北京大学2022年度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她将学术兴趣视为科研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在导师翟崑教授治学理念的指引下,探索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协同发展之路。针对学术论文撰写,她向青年学子分享“先完成、再完美”的实践建议,强调需按节点完成初稿,再通过反复修订完善,不断提升文章的严谨性与学术价值。

二、发展:多维赋能,全面成长
在科研工作之外,范佳睿构建了多元立体的成长路径。作为北京大学学生舞蹈团、北大国标舞协会成员,她于2017年考取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书,认为舞蹈艺术既是与自我内心对话的载体,亦能与国际关系研究形成双向滋养,助力身心协同发展;在担任博士班的班长期间,她在统筹协调多元学生群体需求的实践中,进一步激发工作灵感、提升事务处理效率,深化对“人”的认知及“国际关系”本质的理解;在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担任学生助理的一年半时间里,她参与高级别学术会议筹备、会议纪要撰写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为后续快速适应职业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守心逐梦,深耕学术
2022年博士毕业后,范佳睿基于“契合专业方向、深耕学术领域、立足北京发展”的核心考量,入职相关科研机构,并于2024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她结合自身经历指出,该类科研机构在人才选拔中高度重视学术成果质量,建议有意向的青年学者重点关注并投稿对应评价体系内的核心期刊。她强调“热爱”是职业选择的关键准则,真正的职业热爱能够转化为持续的内在动力,支撑科研工作者在学术领域长期深耕、稳步前行。

四、情怀:感恩母校,反哺同行
范佳睿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怀有深厚的情感,坦言学院完整见证了自己从学业起步到专业成熟的成长蜕变,师长不仅在求学阶段为其指引研究方向、培育学术素养,在其毕业后仍持续关注其职业发展,这份关怀让她始终心怀感恩。她表示,在国际关系学院的学习经历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明晰自我定位、锚定人生方向”——从初入学时面对优秀师友的迷茫,到逐步形成清晰的学术节奏、确立长远的职业目标,学院的培育始终是其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即便毕业离校,她仍积极助力学院发展建设,主动地为青年学子分享成长经验、提供发展支持,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的培育。

五、总评:信仰铸魂,价值立身
范佳睿的成长进阶之路,核心就在于其“信仰引领”与“价值践行”的深度融合。她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根本指引,锚定“学术报国”的职业方向,又以高质量博士论文、核心期刊研究成果、优秀社科研究项目为载体切实践行学术研究的专业价值,更以感恩之心与反哺之行传递了青年学者的社会责任价值。这一“以信仰导航、以价值为基”的成长路径,不仅集中体现了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精神特质,更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清晰的成长启示,唯有以坚定信仰指引方向、以实际行动践行价值,方能在学业深造与职业发展中行稳致远,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的同频共振。

主编:吴文頗(源自大地),中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原任济南铁路分局副局长兼高级工程师。社会兼职:山东省企业经营管理学会书记兼交通运输专委会会长暨省学会智库研究院院长。现代诗集《源自大地》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任国务院安成信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文联主席文化部周巍峙部长、全国摄影协会主席邵华将军等领导学者,分别题词签名与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