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人间箴言(上)
三年后的清明,江南某小镇私塾。 孩童朗朗读书声穿过雕花木窗:"玩笑,别和长辈开。看病,不住亲戚家..." 教书先生轻抚戒尺,尺身隐约可见"棒打不回"的刻痕。窗外经过的货郎突然停步,扁担两头挑着的竟是改良的桃木扫把与鱼佩挂饰。
"晚市不买豆腐咯!"货郎吆喝声带着奇异的韵律,眼角有道浅浅灼痕。街角医馆里,老大夫正对学徒叮嘱:"切记'看病莫投亲',不是嫌弃,是免病气过染。"
第三十章:人间箴言(下)
北境军营篝火旁,老兵给新兵展示心口疤痕:"'抬手不打无娘子',当年我放过个寡妇,后来她儿子救了我全队。" 火堆里噼啪爆响的稻草,竟排列成北斗形状。
南疆婚俗中,新娘喜服内层必绣"夫妻的床不让外人睡";东海渔村祭典,老者用扫把蘸水洒向船身:"飞进屋里的小鸟不要打,遇难船只莫推拒。"
第三十一章:归处(上)
原冥河遗址已稻浪千顷。戴斗笠的老农弯腰插秧,秧苗入水时泛起金纹——竟是微缩的箴言字符。 田埂上坐着个琉璃匠,手中吹制的鱼佩灯盏渐成形状。灯亮时映出两人面容:一个眉间带疤似历尽风霜,一个眼神澄澈如初生婴孩。
"哥哥,今日该写第三十三盏灯了。" 匠人轻笑,指尖金粉流转成字:"心比长相重要,懂比喜欢重要"。
第三十二章:归处(下)
最后一盏鱼灯升空时,千顷稻浪无风自动。所有穗尖齐齐指向北方,那里有座新起的琉璃祠。祠中无神像,只悬着三十三卷竹简,每卷刻着则箴言。
守祠人是位穿素白嫁衣的女子,每日用桃木扫把清扫台阶。有人见她月夜对着竹简低语:"嫌你穷怕你富是天道,笑你无恨你有是人心。" 转身时心口金线微亮,如北斗长明。
(全书完)
【后记】 箴言流入民间三年,成百姓口耳相传的处世之道。无人知它们源自三百年的血月之劫,只当是老祖宗的智慧。唯有心口带稻痕者,会在月夜听见冥河潮声——那是天道重塑后,永隆年间最终的选择:以箴言为尺,量人心善恶。
《天命箴言录·后记》
今人常闻俚语云:"看病不住亲戚家",鲜知永隆三年御史大夫暴毙姻亲宅邸,心口七稻透背;稚童嬉戏唱"一根稻草抛不过墙",岂料此乃天机阁主破幽冥殿血网之诀。
余三年前于苍山破庙避雨,偶得残卷《箴言秘录》。初以为乡野怪谈,后考永隆年史,惊见民俗禁忌皆暗合史书未载之秘。遂访遍九州,于冥河故道遇守祠人白氏,得观三十三卷琉璃竹简,方知箴言实为天道尺度。
今录旧闻成书,非为志怪。乃因见市井老妪教孙"窗户不挂内衣",稚子虽懵懂却谨记;边关将士恪守"言轻莫劝人",免却多少纷争——方知王妃当年剖心沥血,终化人间春雨。
残卷末页有灼痕诗云: 血月西沉箴言在, 稻浪千顷证天道。 莫问幽魂归何处, 且看人间尺规长。
——慕白散人 记于琉璃祠外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