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虫 鸣
关 东 月
夏秋之交,夜来微凉,虫声渐起。这鸣声先是断断续续,继而愈来愈密,终至于连成一片,嗡嗡然不绝于耳。起初听来只觉聒噪,待到夜深人静,竟也听出几分韵律来。
虫声是自窗外草丛中发出来的,究竟是何虫所鸣,我向来不甚了了。大约是蟋蟀之属,抑或是纺织娘之类,横竖都是些微末小物,伏在草间石下,趁着夜色正浓,便鼓翅而鸣。这声音初听单调,细辨之下,却也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仿佛暗合着某种节拍,却又杂乱无章地交织在一处。
虫声在乡间最为热闹。记得儿时在乡下老屋,每至秋夜,虫鸣便如潮水般涌来,将整座村庄淹没。彼时尚幼,不知愁为何物,只觉得这声音聒耳得很,扰人清梦。祖母却道:“虫儿叫得越欢,秋收越是丰足。”我那时不解虫鸣与收成有何干系,如今想来,大约是农人以虫声为时令之征候罢。
后来离乡参军,复员后寄居城市,竟多年未闻虫声。城市之夜,只有车声人语,以及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机械嗡鸣。初时颇觉清净,久而久之,却生出一种莫名的寂寥来。直至某年秋日,偶宿城郊旅店,夜半忽闻窗外虫声唧唧,虽只三两只,微弱得很,却蓦然勾起乡思来。
原来虫声亦如乡音,惯听时不以为意,久别之后,偶然重逢,竟如逢故人。那微弱鸣声,穿过数年光阴,将我引回童年乡夜。我仿佛又见老屋窗前,祖母摇扇而坐,虫声如织,月色如银。
近日寓居之处,幸傍着一座秋园,遂成秋虫乐园。每至夜深,便鸣声大作。我常伏案窗前,听它们时高时低地叫着,忽觉这声音并非聒噪,而是生命自身之欢唱。虫命短促,不过一秋之光阴,然而在这有限的时日里,它们仍要奋力而鸣,仿佛不知死之将至。
虫声穿过夜空,也穿过岁月。今夜的虫鸣与二十年前的虫鸣,可有丝毫差别?而听虫之人,已非昔年稚子。异乡秋夜,虫声依旧,乡愁如洗。恍惚间,竟不知是虫鸣诱发了乡愁,还是乡愁招来了虫鸣。
唧唧复唧唧,秋虫似在絮语,诉说那些被遗忘的时光。
作者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世界诗人》签约作家,《中外华语作家》签约作家,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黑土文韵》特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