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事
孙殿友
我这个人有点拙口笨腮,今天却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俺们村的事儿,老人们口传下来的,是真是假?听了后您自己琢磨。
故事发生在前清年间。
俺们村叫中村,是个有一万人口的全县第一大村。
这么大个村,姓氏很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共50多个姓。
这么多人,士农工商、五行八作,有豆腐坊、油坊、蒸包子的、炸馃子的、铁匠铺、逢五排十的大集,当然大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这些人有勤有懒,有贫有富,贤愚不等。
今天的故事有四个主人公,一个秀才,一个美女,一个财主,一个村官。
先说秀才,秀才名叫李文章,他家算是村里的富裕户。那时,一般农民的孩子没条件上学读书,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小文章也是聪明,五岁就进入私塾读书,什么《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学就会,之后又学《四书五经》,16岁参加府县考试,一举考中生员,成了远近闻名的秀才。别看只是个秀才,比现在考上清华、北大并不容易。说书唱戏的一说就是考中状元,那是瞎掰,能考上举人进士的也是凤毛麟角,扯远了。李文章考上秀才后,正要再接再厉继续考举人时,他爹却被牵扯上一桩命案,因此家道中落,被迫停止了学业,从此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
再说美女,美女名叫柳桃花,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且相貌平平,在村里属于较贫穷的人家。小桃花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长得别提多好看了,一张上大下小的瓜子脸,两个水灵灵的大眼睛,天生一个美人胚子,长到十四五岁,越发出落的人见人爱,虽说穿的是补着补丁的粗衣烂裳,可掩饰不住动人的美貌,村里人都说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桃花姑娘性格平和,心灵手巧,见人就笑,两个酒窝能盛一杯酒,村里的小伙儿们都想着桃花,心想若能娶桃花当媳妇儿,那还不美死!
接着再介绍财主,财主名叫赵全福。他家的房子像砖窖一样漂亮,还有一座二层小楼,骡马成群,土地有好几百亩,雇着好几个长工。据说他家是从他爷爷那一辈靠做豆腐发家的。他祖辈父辈都很勤俭,也算本分,祖父辈都教育赵全福“和为贵”和气生财,成天和别人打斗,年年打官司,怎么过日子?赵全福继承着家风,到他这一代没再发家,也没败家,有人说他家是窝囊财主,也有人说他家爷们儿是笑面虎。
最后介绍一下村官,村官叫王大虎。当时叫里正,那时实行保甲制,以户为单位,十户为甲,十甲为保,村官叫里正,负责户籍编审、田亩登记、赋税催征、治安纠纷等,王大虎的父亲当了一辈子村官,大虎从小胆大不怕事,是孩子王。他16岁那年,外村有个小流氓,带着几个小混混到中村抢亲,那家人死活不愿意,寻求村官出面保护。大虎他父亲不在家,王大虎听说后绰起一把大砍刀,到了那家,把小流氓们打的跪地求饶。从此,大虎威名大震,后来,接了他父亲的班,当了里正。王大虎是十乡八里最有名的村官,到县衙办事脚面水平蹚,听说和师爷是磕头的把兄弟,在老百姓心中,他就是皇上。
村官王大虎,财主赵有财,秀才李文章和柳桃花他爹四人年纪一般大,还同时入学,是同窗好友。不过柳桃花他爹没上一年学,因家庭贫困就辍学了。王大虎脑瓜灵活,读书不用功,上了几年也不上了。赵全福虽说读书用功,家庭也富有,可他也不是那块料,连续参加了几年的府县考试都名落孙山。只有李文章考上了秀才。后来和柳桃花他爹还成了连襟。
再后来,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财主赵全福上学不行就继承了祖辈父辈的家产,娶妻生子,老婆挺给力,很快给她生了个大胖小子。赵全福虽说家大业大,可他也知道光有钱还不行,要想吃得开,还必须当官,要当官,必须读书。心想我这一辈子不行,指望着下辈吧!当他儿子五岁时,他拎着点心匣子去拜访秀才,李文章遭受家庭变故后,无心也无力继续功名之路,只好经营家里尚存的几亩薄田,可他哪知道种地也不容易,既需出力,还要有头脑,他读书行,种地却不是那块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同学找上门来,要他到赵氏家族私塾教书,待遇不错,还可把儿子带过去免费读书,想想也就答应了。从此成了赵全福家的塾师,尽管赵家人对秀才都很敬重,可秀才心里也明白,和东家还是一种雇佣关系。
村官和财主一直关系密切,谁也离不开谁,首先是财主离不开村官,财主家大业大事就多,比如缴税吧,有时想少缴点,找谁呀,自然找村官,再有和雇工发生纠纷,也要找村官,个别时候村里也有穷光棍找茬,也要找村官,而村官需要打点上边来人,需要支撑场面,没钱不行,怎么办?找财主。
村官和秀才关系也很好,有一年村官王大虎想给老爹立碑,撰写碑文找秀才,书丹、镌刻也是秀才的事,秀才心里想,村官找上门来,这是给自己脸呢,于是花大气力先写好碑文,又书又刻,事办得挺好,得到了村官和社会舆论的认可,村官王大虎拿坛好酒,让财主赵全福陪着请了秀才一顿,秀才也露了一回脸。
这一年,桃花长到16岁时,她娘生了一场大病,家里没钱抓药治病,桃花他爹急得抓耳挠腮,东借西借借不着钱,找到连襟秀才,秀才也没钱,正在为难之际,财主赵全福找上门来,主动借给他十两银子,这可把桃花一家感动坏了,桃花他爹千恩万谢,财主却说,咱们谁跟谁呀,以后用钱只管说话……这下等于救了桃花他娘一命。
一天,桃花他爹在大街上碰到财主赵全福,很抱歉的说,今年天大旱,收成不好,这十两银子一时半会儿还不了你。赵全福说,别拿这点小事当回事,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还,没有钱的话,再过十年我也不和你要。桃花他爹说,你真是个大善人……
话说又过了两年,桃花18岁了,常言说:女大18变越变越好看。桃花简直变成了天仙,这时陆续有人来说媒了,可桃花心里早有了意中人,不是别人就是秀才李文章家的大公子……桃花的同岁表哥,二人青梅竹马,他表哥不是跟父亲一起到赵家私塾读书去了吗?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盗洞,表哥不仅学习好,长得也帅,说不定将来能考个举人进士的。而赵财主家的公子也和他爹一样,书读的不好,人却长得又肥又壮。
一天,桃花一家人正在吃午饭,一个能说会道的媒婆受财主赵全福的委托给桃花提亲来了,男方正是赵家公子,一家人很吃惊,第一次来媒婆没多说,让桃花爹娘考虑考虑,隔了两天又来了,这次带了厚礼,还说亲事成了十两银子不用还了,桃花他爹愿意种地再送给他十亩好地……
一家人怎么商量的不知道,最后桃花他爹娘真的答应了这门亲事。并选定八月十五结婚。
临近婚期,赵家高搭喜棚,到处张灯结彩,连唱三天大戏。可把村官和秀才忙活坏了,村官负责总理内外一切事务,什么迎来送往,主持婚礼等,秀才光是写喜联喜字就用了三天时间。
赵家有钱,办事讲排场,结婚这天只见赵家公子一身绸缎,骑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去迎娶,前边唢呐吹得震天响,后边是一顶八人抬的大花轿,满街筒子都是看热闹的乡亲,人们议论纷纷。一位老者说,有钱就能娶漂亮媳妇,长得好就能嫁有钱人家。一位老太太说,桃花嫁给赵家是有福,再也不用过穷日子了。而很多青年小伙子知道桃花本想嫁给表哥的,结果嫁给了赵家大胖猪,忿不过。说什么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桃花的表哥也挤在人群中,看着耀武扬威的情敌,眼珠子都气红了,狠狠地碎了一口唾沫,等着瞧!
下轿后,人们看见桃花的两眼红红的。
赵家连日大宴宾客,还特意安排了一桌只有财主村官秀才和桃花他爹。四人见面,作揖打拱,村官和秀才分别为赵、柳两家成亲道贺。大家一致推让桃花他爹做主宾席,桃花他爹受宠若惊,多少年来也没和这几位同过席,更别说做主席了,可这次推让不过,只好坐上主宾席,虽然荣光,却如坐针毡。赵财主首先敬酒,他说,在孩子们大婚的喜日里,我先敬亲家柳兄一杯,能和柳兄攀上亲,是我赵家祖上有德,三生有幸!桃花他爹赶紧站起来说,哪里哪里,是我们高攀了……四人推杯换盏,一会儿都喝多了……桃花他爹先是支持不住退场了,回家的路上,他心里想,桃花嫁给赵家是对的,他还不情愿?傻闺女,跟爹还没过够穷日子呀……接着秀才也退场了,回家的路上,他心里想桃花本来应该是我的儿媳妇,谁叫咱只是个穷秀才呢!应该是“郎才女貌”,却变成了“郎财女貌”,什么世道呀!真是又羞又愧,又怨又恨……
席上只剩村官和财主两人了,村官这几天连着喝酒,这会儿也喝高了,说话口无遮拦。他指着财主的鼻子说,要是……我有……这么大的儿子,桃花……就是我的儿媳妇……你信不信?财主的脸刷地一下子更红了……一方面嘴里应着“是、是”,另一方面,赶紧叫人把村官送走……
故事先讲到这吧。我也要唠叨几句,权利、金钱、才华、美貌都是宝贵的人生资本,朋友你具备几条?关键是怎么利用。
奉告:有权的别横行,有钱的别嘚瑟,有才的别傲慢,有貌的别轻佻。
已巳初夏
作者简介
孙殿友:1946年生,河北省河间市人。第一学历高中。40岁之前是教师,之后做公务员。文学创作主要是在50岁以后。中国硬笔书法家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
主要作品:《河间市第一中学校志》、散文集《人生漫谈》、忆文集《恩师》、散文集《耆年漫笔》、《家庭家教家风》、《耄耋闲笔》。
编辑制作:侯五爱
文字审核:惠玲玲
美编:惜缘
总编:瀛洲居士
图标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张新荔 朱红兵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