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群众
文/毛韬
我是一个普通“群众”,也是一个从事理论研究和撰写编纂过两部辞书的人。但是,我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群众”这个词语解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如果你是群众,我是群众,他也是群众的话,那么,“你我他”究竟是什么人,又如何来具体分辨呢?
当然,也不能说成“你是群众,我是群众,他也是群众。” 如果这样说的话,“群众”岂不就是人人都可以称谓的一种泛化称呼了吗?
然而,我还清晰记得在上世纪的时候,人人都需要填写一张自己的《个人履历表》交给单位人事部门,或者是交给学校的人事部门。在这张《个人履历表》的开头一栏中,每个人都必须要填写自己的“政治面貌”,可以填写的选项,只有是否是“党员”?或者是“群众”?
由此原因,在我的感觉中似乎填写“党员”就属于是先进分子,而填写“群众”,可能就不属于先进分子了。
那么,如果不属于“先进分子”的话,就有可能会沦落到“落后分子”的队伍堆中去了。
所以,那时候我们这些40后、50后和60后的人们,都积极向先进分子靠拢,希望能够早点摘掉这顶落后分子的“群众”帽子,以后自己再填写《个人履历表》时,也就不需要再用自己的袖口去遮遮掩掩,生怕别人看见自己填写了“群众”两字了。
因为,在那时候我看见一些属于“先进分子”的同事们,他们在填写完自己的《个人履历表》之后,都个个昂首挺胸,志高气扬且欲侧目斜视,看着我们这些普通群众是如何填写表格的,尤其是想看看我们这些普通群众填表之后的尴尬表情。可以说,那时候我真的是有一些胆怯和不太自信了。
因此,后来我专门去研究了“群众”这个称呼。可以说,我研究“群众”这个称呼,实际上亦就是在研究我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类人。
在百度教育汉语中,“群众”的词义解释为1. 泛指人民大众;2. 是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3. 是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
由此看来,“群众”还是指属于非先进分子的解释范畴。当然,我作为“群众”的一分子,似乎不太满意这种狭隘的词汇解释。
所以,我在“群众”前面添加了“人民”二字,即由“群众”词汇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词汇。
之后,我再去查询百度教育汉语解释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劳动者,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在“群众”词汇前面添加了“人民”二字,似乎“群众”也就不再属于落后分子了,因为“人民群众”是由一大群非落后分子的“群众”们所组成的。换言之,如果由一大群落后分子来组成“人民群众”的话,这个“人民群众”又如何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呢?
因此,我认为,“群众”本来就不应该属于什么“政治身份”之类的代名词,它更不应该属于“落后分子”的隐晦代名字。
所以,我们常常说道:“群众的觉悟是最高的”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如果群众的觉悟不高的话,他们的眼睛也不会是雪亮的。
从前,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他也是一个普通群众。然而,等到鲁迅先生去逝之后,他被人们称之为“民族之魂”。因此,我认为,一位能够被国人们都称为“民族之魂”的群众一分子,应该是觉悟最最高的人了。
接着,我又把“群众”两字拆开,分为“群”和“众”两个字,再仔细看看这两个字的字义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群”的字义解释。“群”字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春秋金文,形声字,从羊,君声。群本义指牲畜聚合一处,泛指同类相聚,引申表示众多、集体的意思。
如果我们再从已经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中的“群”字来看的话,并无专指“羊群”的用法。《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群”在此是形容羊多。再如《周易·系辞上》:“物以群分。”这里的“群”泛指同一类的事物。所以“群”字所指,只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成群的人自然有众多的数量,所以人类也有“群众”的称呼。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众”的字义解释。“众”字也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是许多人,引申为许多。又引申指一般、普通。
那么“众”为什么会引申出一个“一般”,或者是“普通”的字义呢?因为在中国远古时代,“众”和“众人”都是指奴隶。过去,郭沫若也说道:“所谓‘众’,所谓‘众人’,就是从事农耕的生产奴隶。众字是象日下三人形,正表明耕者在太阳底下操作。”
所以,时至今日,“群众”在字典词汇解释上仍然表示了“一般”,或者是“普通”的意思。换句话说,群众即百姓,不是官员而已。
当然,“众”字还是一个表示数量多的概念,但是从它的使用情况来看,往往涉及人本身,这一点不同于其他表示数量多的概念的字词,例如“群众”“众人”“众生”“公众”“大众”“听众”“万众瞩目”,等等。
虽然,我在上面讲了“群众”不应该属于落后分子的观点。但是,实际上“群众”毕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概念,比如,个别群众,一部分群众,或者是全体人民群众等等。其中,“个别群众”是指仅仅只有几个人;一部分群众是指一些人们,但不是所有的人们;而全体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人们了。
然而,凡“群”而必众,凡“众”而必大也。树大也要招风,况且树林大了,各种各样的鸟也全都飞来了,其中有好鸟,也有坏鸟。所以讲,在“群众”这个非常大的人群中,既有好人,也有坏人。那么,只要好人占了绝大多数的话,坏人才会收敛一些了。
若想要再提升一下“群众”纯洁性的话,那就必须建立起对每一个人的品行好与坏的公示牌,即目前建立对个人信用和品行的网上公示制度,这等于将“群众”中的坏人揪了出来,扔进了“非群众”的垃圾桶内。这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非群众”已经不是一般的“群众”了。
但是,目前对党政机关,亦包括对各民主党派组织中腐败分子的清除,即所谓的“开除党籍”之后,又全都扔进了“群众”这个干干净净的大水池里,这又如何是好呢?他们应该要讲究公共环境清洁工作,自己也要主动设置一个垃圾桶,才能不再随随便便把垃圾再扔到“群众”中来。
因为,我们呆的这个“群众”地方,不是一个社会大垃圾桶,随便什么龌龊垃圾,全都可以扔进来。
当然,我们群众们也不能说,我们不要这些坏人来我们这里,或者是直接开除这些坏人的“群众籍”?因为,现在的群众们根本就没有入过什么“群众籍”。
既然没有什么“群众籍”,也就不再乎“开除”,或者是“不开除”的事情了,看来这件事情是蛮难弄的,也实在是有些弄不清爽了,唉!
若是这样的话,“群众”这个词汇解释只能是“一般”,或者是“普通”了。

作者简介: 毛韬,1955年7月出生,上海南汇人,国家旅游经济师,现在担任民建上海市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