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丽山乡
山乡夜色中升起几束带着火花的光柱, 紧接着一声声炸响, 在夜空中 散开几朵瑰丽的花,让黑夜不再黑暗, 一派年的喜庆。虽然没有城市烟火 的绚烂,但这里有别样的味道。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赵志强的出人头地, 终于打开了赵家大房 头精神上的枷锁。这一天的到来,赵家大房头整整盼了四代人。太爷虽下 得一把好苦,光阴过到了人前头,但他没上过学,没文化。
爷爷倒是考了个秀才, 后来当了保长, 红火过一阵, 可村里人却说搁 到现在,秀才的文化水平顶多算小学毕业生。这保长顶多算正科级干部, 还是阶级敌人,不值一提。
赵志强的父亲这辈就兄弟俩, 父亲赵万里压根儿没读书, 二爸赵万全 读了那么几天,在新社会两人都是种田的农民,和文化人不沾边。
到了赵志强这一代, 大哥赵志龙初中毕业, 二哥赵志飞没念书, 三哥 赵志福还是初中毕业,和人家中专生或者大学生没法比。
总的来说,从大哥盼到二哥, 再盼到三哥, 到赵志强时, 家里几乎不 抱希望了。因为赵志强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稳定,不像赵志福上学时成绩好 得那样明显。他能从一名学习成绩一般的高考落榜学生,成长为社会知名人士,真是一个奇迹。
虽然赵志强现在身上有了迷人的光环, 但这也是岁月人生的馈赠。对 此,赵志强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这个家族,感谢 亲人的加油打气,尤其是三哥赵志福,把他送上了一条光明大道,成为受 人们尊重的文化人、知名记者。
苦难是一门学问。有人面对困难一蹶不振, 有人迎难而上创造奇迹。 赵志强明白,他不断学习上进,改变了思想,得到了智慧,从而超越了自 己。人生境界不同了,不再是之前的他。
陇川村以赵姓人家为主, 山清水秀,土地平坦肥沃, 四面环山。北面的山 下有一片长十一公里、宽约一公里的湖泊,鸟瞰似有龙头、龙尾、龙之四 足、龙之矫健躯体,所以当地人称这如龙一样的湖泊为龙湖。
龙湖形成于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 十二月十六日晚八时六分里氏八 点五级的大地震。后有人称之堰塞湖、震湖等,却都没有龙湖听起来霸气 形象。
当年震中不在这里, 那次特大地震在陇堡乡形成四十多处堰塞湖, 其 中龙湖面积最大,是世界第二大震湖、亚洲第一大震湖。龙湖出产神奇的 五色彩鲫、草鱼、鲢鱼等,是当地人招待贵宾的美味佳肴。
凡来此旅游的人都会惊叹:北有沙湖美, 南有龙湖秀。夏天, 龙湖碧 波荡漾,芦苇如裙,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在如镜的湖面上,成群生活着 野鸭、野鹅、鱼鹰、灰鹤等飞禽,犹如人间仙境。龙湖周围居住着近万户 人家, 一到冬天,环湖居住的人们通过结冰的湖面往来,省去了绕行的麻 烦。地处洼地中央的赵家川就是人们聚会、娱乐的活动场地。
老人们常说:“欺天的饭可以吃, 不可说欺天的话。”意思是说, 人 不能把事做绝、把话说绝, 干啥事都要留几分余地。吴秀莲讲不出大道理,就给幼小的赵志强讲了几个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算是给他启蒙了。
“你爷爷赵作鹏刚到世上四十天, 在咱堡墙上的夜房子里睡着, 地震 了,房子塌了。你太爷太奶哭天抹泪地忙把你爷爷从椽子屋檩里刨出来, 一看你爷爷嘴里塞满了土,你太爷太奶忙把你爷爷嘴里的土掏了出来,你 爷爷竟然活过来了。四十天大的小孩,脆弱得就如毛毛虫一样,用力按一 下就死了,但你爷爷活下来了,你说命大不?娃,这是你太爷太奶平时做 的善事多,积下了善德,老天爷放过了你爷爷,留下了根,不然就不会有 你们了。”
赵志强在院子里玩着红胶泥, 吴秀莲坐在房台子上, 边纳鞋底边给小 儿子讲故事。
“地震后, 大家不敢在堡子里睡, 怕有余震, 把堡子震塌了, 把人埋 里面。你太爷太奶就在堡子门口搭了个草棚子睡。那时狼特别多,你太爷 就睡在草棚子门口堵狼,手边放着一杆红缨枪。半夜,你爷爷把你太爷哭 醒了,睁眼一看,草棚门口不远处有几双狼眼在夜里闪着绿光。你太爷会 些拳脚功夫,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要不是你爷爷的哭声,狼趁你太爷睡 着时扑过来咬断脖子, 一家子人就填了饿狼的肚子了。”
赵志强问:“妈,填了狼肚子还能说话吗?”
吴秀莲摸了一下赵志强的头,说:“瓜子。你太爷壮着胆子大喊一声: 快起来,有狼!那声音大得像响雷,把狼惊跑了。此后,你太爷整夜不敢 睡死,提心吊胆地护着家人,怕被饿狼叼走了。”
赵志强说:“妈,后来呢?”
吴秀莲端详着鞋底,说:“没后来了,后来就有你们了。”
赵志强催促:“妈,再讲别的。”
吴秀莲把针在头发上划了几下, 用顶针把针捅过厚厚的鞋底, 咬着针拉出线,说:“清朝年间,你太爷的大堡子对面的山脚下,有一家富户, 特别富,富到我们家的所有家当加起来都比不上人家的一根汗毛。人家的 堡子还比我们的大、坚固,骡马成群,牛羊满圈,人口众多。他们家的骡 马从堡子里走出来到湖对面的山上吃草,前头的大牲口已经开始吃草了, 后面的骡马还没完全出圈。总有近千头,富得很。”
赵志强又问:“妈,牲口怎么能从湖上过去呢?”
吴秀莲说:“地震之前这儿没有湖,是一片平川地,山脚下有一条小溪, 一个跨步就过去了,咱这里是个出富人的窝窝。”
吴秀莲的大襟上挂着宝瓶样的针插子, 随着她的动作, 一晃一晃的。 赵志强问:“妈,那这家家主叫啥名字?”
吴秀莲说: “据说这家主事的是个女人,人们都叫她‘闫寡妇’, 她的男人死得早。这天,闫寡妇起得早,心情好,便在伙计的陪同下站在 堡墙上往外看。当时她看到眼前的壮观景象,突然把持不住自己,说了一 句欺天的话:‘老天爷啊!若要俺穷,除非身后的这座山垮下来。’谁知 话刚说完山真的垮塌下来了,把闫寡妇一家人埋在山下的大堡子里了。你 看对面的那座山只有半截子,闫家就压在那座山底下。她说了欺天的话, 地震了,被埋到了山下。直到现在,那一道弯叫闫儿湾,那个山嘴还叫闫 儿嘴。”
吴秀莲顿了顿, 说:“娃, 你记住, 你将来生活好了, 有吃、有喝、 有钱花时,也不能造孽。”
赵志强用红胶泥捏好两个车轮子,抬头问:“为啥?”
吴秀莲喝了口水, 说:“娃,这是积福报。我们这儿从前有一个富户, 日子过得非常好。就因为生活太好了,这家人觉得吃不穷、穿不穷,家里 的光阴几辈子都筛豁不穷,便看谁都有些不顺眼。有一天,老婆婆在揉面,
儿媳妇在看娃娃。娃娃拉屎了,儿媳妇急喊:‘妈啊,妈啊!娃娃拉了, 快找个东西擦屎!’这老婆婆两手面,没有顺手的东西,就抓了一个面团 给娃娃擦了屎,顺手丢在院子里。家里光阴好,狗都不吃粘了屎的面。这 事做得太过分了,不珍惜养活人的五谷。恰巧被上天派来巡视人间疾苦的 神仙看到了,就上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很生气, 命令天神下了一场暴雨, 结果引发山洪把这家子人冲走了,其他人家也跟着受了灾。”
赵志强睁大眼睛问:“妈,真有玉皇大帝?”
吴秀莲捋了一下遮眼的头发, 认真地说: “咋没有?有老天爷就有玉 皇大帝。妈没见过世面,都是听老先人传下来的。人不管多富有,要珍惜 吃喝,不能铺张浪费,否则会导致风气变坏。如果多得吃不完,就拿去做 善事,救救穷人,也算是结一种善缘。人富了要修德,德薄了压不住财, 财就跑了。多做善事,就会积更多福报。当你不求回报时,有一天回报就 来了。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道理。”
赵志强的脸有些痒, 用手抓了一下,脸上留下几道泥印, 像只花猫。 逗得母亲咯咯直笑。赵志强追问:“妈,啥是传统?”
吴秀莲止住笑, 说:“你长大读书了就知道了。当然, 外面的人是啥 思想,妈不知道,如果我们把这种思想丢了,人人都急着要回报,那就是 把中国文化的根丢了,社会也就乱套了。娃,我们穷,别人帮了我们,我 们要记着恩情。你还不上,要给自己的后代说,让娃记着,你的后代总有 强的,说不定有一天就加倍地还了人情。人人不能一马跑出头,有风光时, 也有落魄时。当别人有了困难求你时,该帮的大胆去帮,但千万不能帮倒 忙。好男儿志在四方, 你总要出去闯世界。社会在不断地变,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人心变得功利,事事求回报,干啥都要好处,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征 兆。我娃要注意了,你要远离那些斤斤计较、光占便宜不吃亏的人,与正直、心善的人交往。多存钱,少欠债,把自己顾好。”
赵志强搓着泥手,问题又来了:“妈,外国人也会这样吗?”
吴秀莲看了看她纳的鞋底,说:“妈没去过国外,不知道外国人啥思想,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是这种思想,那这个国家肯定是没良心、没文化的,我 娃也不能在这些国家待、与这些国家的人交往,如果实在要交往,就得小 心着、防着。这样的人为了利益,说害你就害了,因为他是利益为上,从 不把道德作为做人准则, 一切都是看利益,他迟早会出卖你。这样的人, 你不能深交,也不能口吐真言。”
赵志强似懂非懂地眨巴着乌黑的大眼睛。
吴秀莲又感叹道:“人世间的道理太多了, 学也学不完, 但是我娃记 住这几点就行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赵志强那时候还是个孩子, 每天听母亲给他念叨这些“碎糜子”。他 边玩边听,有时听,有时不听。
赵志强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年, 天天盼着过年。过年就会有好吃的、 好穿的,有零花钱,有炮放,有伙伴玩。大人们都乐呵呵地, 也不咋生气, 所以过年是那样的美好。
年来了, 在爆竹声声中, 喜气洋洋地来了。腊月二十三, 母亲在厨房 锅台的后墙贴上灶神像,供上香火,忙喊放炮, 一脸安详与庄重。赵志强 最喜欢放炮了,看到那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地如桃花瓣般飘落,美极了。
那时还有大一点儿的炮仗, 几分钱一个, 咚的一声响, 地皮都在抖, 感觉空气都被炸开了花。赵志强特爱放, 一放就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地放。 爷爷赵作鹏就光着脚跳下炕,追着孙子打,嘴里喊着:“你狗日的能少放 几个不?那是钱买的!”
赵志强最烦爷爷了,说:“这个老汉小气得很啊!”
父亲虎着脸,佯装生气地说:“找打!”
赵志强不服气地说:“爷爷就小气得很嘛!没冤枉他老人家。”
一家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爷孙俩总算消停了。
赵作鹏身子闲了, 嘴巴不闲,念叨起他的陈芝麻烂谷子:“天大大, 家从细处有。 一个炮三分钱,你这一阵就放掉多少?过年还有几天呢,现 在放完了过年放啥?你太爷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一 个念书娃娃,把大把时间浪费在贪玩上,念书如果也能这么上心,还怕考 不上大学? 一天把你们当宝一样供着,可你们从来不把老太爷的话当话, 在学习上加把劲。”
赵志强红着脸说:“啊呀呀,我爷爷又来了,耳朵听起毛了。”
见没人迎合, 赵志强只好说些讨爷爷欢心的话:“爷爷, 要不你说说 我们家是咋来的。”
赵作鹏一听, 顿时来了精神, 打开了话匣子:“清同治九年, 你太爷 刚到世上,长江沿岸发生特大洪水,陕西宝鸡大旱,泉水干涸,饿死人无 数。清光绪四年,华北大旱,史称‘丁戊奇荒’,波及陕西宝鸡,这次你 高祖爷爷一家没有扛住,全家人跟着村民逃荒了。这年,你太爷八岁, 一 个大家族上千口人各奔东西逃荒, 看哪儿能活命,就往哪儿跑,别断了根。 你太爷的祖上是宝鸡大户人家, 由于天灾人祸,一家三口向甘肃一带逃荒, 逃到会宁时你高祖爷爷、高祖奶奶快饿死了,为了活命,两人商量,把你 高祖奶奶十个银圆卖给大户人家,这样双方都能活命了。”
赵志强好奇地问:“爷,我高祖奶奶卖给谁了?”
赵作鹏幽幽地说:“虽是灾荒年间, 但你高祖奶奶被一个有钱人看上 了。卖妻之前你高祖爷爷一滴眼泪都没掉,卖完后,转身如老牛一样叫着 大哭。”
赵志强不屑地说:“卖了还哭啥?没良心。”
赵作鹏有些尴尬,说:“你高祖爷爷难啊,要活命!”
赵志强又问:“那高祖爷爷有钱了,活下来了吗?”
赵作鹏情绪有些波动, 说:“你高祖奶奶说, 后来你高祖爷爷托梦, 说他回宝鸡的路上被歹人暗害了,银圆被抢走了,后来果然杳无音信。那 时,你高祖奶奶二十多岁, 长得好看,身穿素白旗袍,越发显得乌发秀眉, 肤如凝脂,身材高挑,说是赵家先人一眼就相中了。你高祖奶奶要带着你 太爷改嫁。赵家先人问这娃咋办?你高祖奶奶说:‘不要娃,渭河就是我 的去处。’赵家先人啥话没说,雇了辆车把他俩接走了。’”
“你太爷祖上是陕西宝鸡的, 要记住, 原姓张, 后来才姓了赵。赵家 先人祖上是山西大槐树人,我们不是。”
赵志强一脸疑惑地问:“爷爷,你去寻过我高祖爷爷吗?”
赵作鹏说:“我解放后去过宝鸡, 试着找了, 但你太爷走得早, 信息 太少了,没法找,宝鸡也太大了。
“你高祖奶奶在赵家又生了三个娃, 就是你太爷的三个弟兄, 长大后 几人有了嫌隙。你太爷为了争口气,吃了好多苦。分家后,他就在这荒无 人烟的地方,硬是一把苦一把汗地挣下了这份家业。你太爷要强,但心里 苦,人家三兄弟,年纪轻轻就有好几个娃了,他快五十岁时才有的我,单 枝枝。
“我懂事早, 十多岁就成了秀才, 你太爷走后我把家苦成‘十对牛’ 的好光阴,你们要是能比上我也算有出息。你大只会种地,也没文化,常 被人欺负,被人看不起。到了你们这一代,我们家终于人丁兴旺,你们兄 弟四人,你二爸家两个,比我们两代单传强多了。但你何时考个功名,给 我们家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你心里要装个事,别天天光想着耍。”
赵作鹏唠叨个没完,赵志福听得不耐烦,便挺胸抬头地说: “您老人 家消消气,让强儿放吧!等我考上大学,挣了大钱,让您老人家享福。”
赵作鹏听了三孙子的话, 一下消了气: “我最爱听孙子的这句话了, 爷爷等着呢。”说着便背着手回了上房。
赵万里盘腿坐在上房炕上, 火炉上熬着罐罐茶。茶熬好了, 赵万里忙 往父亲的茶杯里续上一杯热茶,高兴地对着房门外说:“我福娃有出息, 哪像强儿混球一个,惹爷爷生气。”又回头对父亲说:“大啊,我也老大 不小了,你老不要对娃娃说我没文化、没出息,给娃娃长不了精神。”
在赵志强的印象中, 春节前后, 就是孩子最幸福的时刻, 是魂牵梦萦 的期盼,是中国人的浓浓情结、精神深处的民族烙印。
从小年开始, 年味渐浓。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 母亲叫“祭灶日”, 这天她要祭奠灶神,虔诚祈愿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灶神上天 后初四才回来,这段时间人间无神仙管辖,百无禁忌,泥墙动土、胡吃海 喝、婚嫁迎娶,都平安无事。父亲说是“赶乱岁”,忙和一锨泥把墙抹一 抹,说一年内动土不犯忌。
到了二十四扫尘日, 母亲催一家人扫穷土, 擦洗得窗明几净, 送走穷 运、晦气。
二十五接玉皇日, 父亲虔诚地说: “玉皇大帝要下界巡视人间善恶,
并定来年祸福,家家要祭拜玉皇祈福。主要是一家人要和睦相处,在这一 天和之后的日子里,人们起居、穿戴都要干净整洁, 相互之间要谨言慎行, 不准吵架骂人,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以博得玉皇大帝欢心, 来年降福。”
二十六洗福禄日, 赵志强最开心, 这两天家里要集中洗澡、洗衣, 除 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新春。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穿上新衣裳到处炫耀了。
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家家户户赶年集、备年货、贴年红的日子。父亲盘算着要备什么年货,让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个好年。二十八、二十九也是 母亲展示她巧手的日子,她用红纸剪出喜鹊蜡梅、丹凤朝阳、猴子献桃等 图案,赵志强对母亲崇拜得无以复加。
大年三十才贴春联、门神。这天家家置酒办宴, 亲友往来叫“别岁”。 除夕夜大年夜是一年中最美的一天,这永远的美,留在人们的心田里、生 命里、血液里,相伴一生。
大年初一这天要祭岁神。天一亮, 赵志强就被院子里的三声炮响轰醒 了,原来父亲赶早放开门炮,开财门迎喜神。接着父亲虔诚地焚香致礼, 敬天地、拜岁神、祭列祖。在吃早饭之前父亲要先给爷爷拜年,然后叫赵 志强兄弟给爷爷拜年,父亲说:“拜年是感念先人的养育之恩,尽人子之 责,树人子之榜样,这样的礼节不能少。”
子跪父母, 孙跪爷奶。亲热地叫一声称呼, 老人开心地应一声, 然后 子孙行跪拜大礼。子一辈行礼毕,孙一辈行礼。过年磕头数有讲究:人一 头,神三头,鬼四头。意思是给活着的人行跪拜礼时,磕一个头;给神仙 行跪拜礼时,磕三个头(跪下头点地三下); 给新亡人和鬼魂行跪拜礼时, 磕四个头(跪下头点地四下)。给先祖行跪拜礼时,也磕三个头,等同神 仙一级。礼毕吃过早饭,去同族长辈家,要行跪拜礼,路遇长辈要行注目 礼,站定问候。这一天又叫聚财日、扫把生尘日, 一整天不动扫把打扫卫 生,即便瓜子果皮满地,为防“扫把星”引来霉运,也不往外泼水、倒垃 圾,以防破财,可谓“全民偷懒日”。
大年初二早上要拜祭天地神灵。父母早早叫醒赵志强兄弟, 一起完成 祭礼,鸣炮烧香祭酒奠茶,礼毕后“开年饭”。母亲做的年饭一般都有“生 菜”或“发菜”。鱼肉寓意年年有余,羊肉寓意三阳开泰,牛肉寓意牛气 冲天,猪肉寓意衣食无忧等,取生财利禄之意。第二顿是母亲最拿手的肉臊子长面,筋道丝滑、香味绵长。这天也是姑爷节, 年轻女婿都去给岳父、 岳母拜年,赵志强兄弟没姐妹,特别羡慕别人家,偷着去看别人家的姑爷。
大年初三一般也叫“小年朝”“赤狗日”, 除了转亲戚、居家, 没啥 特别的讲究,但一定要吃顿菜盒子饭。常言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 盒子往家转。母亲忙着给全家人做香喷喷的菜盒子,赵志强挤在锅台前等 着第一个品尝,吃后口舌生香。
大年初四要迎灶神, 母亲早早盛好丰富果品, 父亲叫赵志强兄弟焚香 点蜡烛鸣炮,这天灶王爷从天上返回人间,要点名查户口,全家人一起吃 团圆饭。这天喜庆,灶神开心一年。
大年初五叫“破五”,父母特别重视,要记着“一破一送一接”的习俗。 “一破”,父亲说从这一天开始,玉皇大帝巡视人间完毕升天,之前的(腊 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五,共计十三天)诸多禁忌,如约束人的各种礼节、言 语、习惯(如不动针线、不吃药等) 皆可破。“一送”,父母让儿女早起, 洒扫庭院,把垃圾送走,放炮,就叫送穷神。“一接”就是接五路财神, 一年四季好发财。这天要吃元宝水饺, 填穷坑,开市贸易,是个特别的节日。
大年初六, 一些商店酒楼开张营业, 很多地方称为开市日, 凡是做生 意者大放鞭炮喜迎宾客,不亚于除夕的盛况。母亲把这天叫游百病日,要 求全家人出游、闲逛,天黑回来。
大年初七是人胜节, 母亲称作“女娲造人日”,父亲说是“人日节”。 出门人要讲究“七不出”,一家人聚在一起过节。年快过完了, 亲戚少了, 儿女伺候父母好好吃一顿饭,也算感谢父母这几天的辛劳。
大年初八就要上班了, 也叫“顺心日”。父亲常强调“八不入”“八 不归”,还说男人要自省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走向社会,这 八德是处世哲学、做人准则。历年,从初三开始,也是社火日,每个村庄组织人员唱大戏、吃暖锅,这戏可唱到初八,也可唱到初十,如果财力雄 厚,还可唱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一个大节日,大家要闹元宵,有观灯会、舞龙舞狮、放烟火、 猜灯谜、吃元宵、祈福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在农村,元宵节后,还有一个 特殊的日子——正月二十三“燎疳”日。“燎疳”又称“炼疳”“跳疳火”。 正月二十三夜幕降临,家家门前柴火高垒,柴火里有麦草、葱皮、蒜皮、 谷秆、苜蓿等,点燃后散发着奇异的香味,烈焰腾空,照得四周通明。
这时,全家人出动, 热热闹闹地从火堆上跳过, 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 跨过,小孩子则由大人抱着从火堆上跳过。还要在土坷垃上吐了唾沫,沾 上火灰尽力向远方扔去,俗称“送疳”;同时用黄纸剪“疳娃娃”,大人 小孩都用香烛往“疳娃娃”身上点窟窿,自己身上哪里疼就往哪里点,点 完了再跟柴火一起烧掉,认为这样接下来一年就能平平安安了。“燎疳” 余下的火灰还要用扫把木棍拍打,并描述拍出来的火星是什么“花”,像 玉米花、麦花、豆子花之类,预示着接下来一年种啥农作物会丰收。
这是赵志强小时候的年。现在,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讲究都没有了, 缺 少了仪式感、庄重感,反而觉得过年没意思,除了吃喝玩乐,再好像没有 什么新鲜的事可做了。
赵志强印象最深的是吃年夜饭。天黑下来后, 全家人行动, 给每个房 间点上灯,或挂上红灯笼,要求家里家外灯火通明、香火缭绕,呈现一派 欣欣向荣的景象,象征美好生活和辞旧迎新。
一家子人做年夜饭、准备年礼, 闲下来就坐在一起聊天。等备好年夜 饭、年礼后,全家老小坐到炕上,其乐融融地挤在一起吃年夜饭。父母先 摆好干果碟,有四碟、六碟、八碟的讲究,碟子里装有瓜子、糖、花生、 油馃子、杏仁等。凉菜吃一轮后,开始上热菜,有四碟四碗、六碟六碗、八碟八碗、十碟十碗的讲究,寓意着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方来财、十 全十美。主菜有象征年年有余的鱼肉、三阳开泰的羊肉、龙凤呈祥的鸡肉、 牛气冲天的牛肉、衣食无忧的猪肉。热酒就着热菜下肚后,父母开始给娃 娃发压岁钱,发瓜子、糖。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玩麻将等, 赢瓜子、糖、压岁钱。快到午夜时,母亲又端来一大盆猪骨头,把调料粉 撒到肉骨头上,浇上辣辣的蒜泥,美美地咬一口肉,口舌生香,再喝一大 口酒,美味无穷。这时,爷爷赵作鹏捋着山羊胡,清了清嗓子说:“我们 先开个家庭会议。”
赵志强知道, 爷爷的家庭会议开了好多年, 基本上年年都一样, 就是 上学的好好上学,光宗耀祖。
赵万里又把父亲的话强调了一遍, 转身征求老爷子的意见:“大, 我 们可以吃肉了吧?”赵作鹏点头示意, 一家人抓起肉骨头,大快朵颐。
猪骨头煮得可真烂,入口酥软嫩滑,鲜香四溢,再抿上一口上等烧酒, 更是锦上添花。烧酒一入喉,似一道火,从嘴里流到胃里,滑过肠道,火 辣辣地舒服,整个人顿时飘飘然,如沐春风。家人狼吞虎咽的吃相,更增 加了过年的乐趣和品尝美味佳肴的快乐。
吃完肉骨头, 母亲也轻松了, 没啥家务活了, 全家人聊会儿天。想睡 觉的可以休息了,不想睡觉的可以继续玩,等午夜十二点一过,便是大年 初一 ,全村人都去庙里争烧头香,图个来年好运。
大年初一,是新年里最重要的一天, 是新的一年的开始。除了去庙里 烧头炷香求个吉祥,家家还要等天亮日出赶着迎接喜神。迎喜神也是一件 快乐的事。全家出动,还要赶上家里的牛驴羊等。大人们到了开阔地,向 着喜神方向,点香燃表、祭酒奠茶,行跪拜礼。喜神迎接礼毕,人们也不 急着把牛驴赶回圈里,任由它们在那一片川地上撒欢儿。驴似懂人意,跑来跑去,乐此不疲,呆萌可爱。大人小孩尽兴燃放大小炮仗,好不热闹。 赵志强有些多愁善感,想起其他房头说他们家“三代不出人才,后代不如 驴”。驴还能自由自在地撒欢儿,不必看人脸色,而人却连这一自由都没 有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人连动物都不如,哪能活出精神头,这真 的是奇耻大辱。
有一年, 赵万里想在村里人面前打起精神, 想着法子撑面子。他和父 亲赵作鹏商量,村里舞狮子时,把舞狮人邀请来,在赵家川支一个场子, 给舞狮人置办一桌酒菜,并包一个大红包。一是为图喜庆,二是为争面子, 日子比以前过得好些了,能拿出钱支场子了。舞狮大会如期在赵家川举行 了,赵作鹏忙前忙后,赵万里也是春风满面,帮着打下手,赵志强兄弟几 个都很快活,参与到耍狮子的活动中去了。
舞狮子就在赵家川那块平地上进行, 离赵志强家不远。冬天, 这块平 地是一片广阔的大舞台,三乡四村的人都赶来看热闹。
咚啪——咚啪——刺啦啦啪,礼炮、花炮绽放出五彩光芒,把夜空装 扮得亮丽多彩。咚嚓——咚嚓——咚咚嚓,鼓声喧天,锣声脆鸣, 一浪高 过一浪。
舞狮场中央燃起一堆篝火, 火焰蹿起一丈多高, 炙烤得围观人群全身 热腾腾的,照得大地一片通红,村民古铜色的脸庞在火光的照耀下闪着金 色光芒,被场上舞动的狮子吸引着伸长脖子,露出灿烂的笑脸。火堆旁蹲 着一位花白胡子老汉,不时往火堆上加根木棒,以助火力旺盛,然后扭头 看着场内舞动的狮子,咧着没了牙的嘴笑。场子前排蹲着一溜人,有人抽 水烟,有人抽旱烟,有烟锅的把烟锅让给没烟锅的人抽。年轻人站在人群 中呐喊助威,异常兴奋,小孩子则钻进钻出地嬉戏着。那年代着装都比较 统一,男人穿羊皮袄或黑布、蓝布棉袄,戴棉帽子,穿大腰棉裤,女人大多包着头巾,穿布棉祅、棉裤,手筒在袖子里, 一脸的朴实。赵志福跟前 忙后地随父帮忙,赵志强就和村里的同龄人在人群中打闹嬉戏。
场子上, 狮子张着血盆大口有节奏地舞动着, 骨碌碌转动的眼珠子, 增加了几分威风神气。舞狮子的人是村里选出的会武术的精壮青年,反应 灵敏,身手矫健。此时他们正表演着拿手绝活雄狮独立、八字舞、狮子过 桥、拜四门等。引狮子的是村里刘把式的孙子刘清泉。刘把式是清朝时期 的镖师,据说会两百多套少林拳, 棍、棒、刀、枪、剑、戟、钩样样精通, 独门绝技是刘家双连枷,常用鞭法是黑虎扫堂鞭,常用拳法是小洪拳。刘 清泉人才出众、文武双全,这次引狮子用的拳法就是小洪拳踏四门。在耍 狮子吃灯时,刘清泉表演了几套武术,首先表演的是六合枪,枪花点点, 虎虎生风,如银龙入海、银蛇飞舞;其次表演的是黑虎鞭,鞭鞭带风,如 巨浪翻涌,又如泰山压顶,遮天蔽日。村民喝彩声雷动, 直夸其功夫了得。 表演到精彩处, 一帮小孩子就在旁边的空地上,现学现买刘清泉的武术。
赵万里家的暖锅子端上来了, 一阵扑鼻肉香弥漫全场, 一些年纪大的 老人被请到暖锅前,就着馒头,大口吃肉;其他人家也端来暖锅子,共庆 新年,增加节日喜庆气氛。这也是女人们厨艺的比赛场,赢得好口碑的大 舞台。 一顿暖锅子,能让女人们争得好名声,赢得三乡四邻好人缘。赵万 里忙给耍狮子的头头塞了一个大红包,给舞狮人每人一个红包,还给老年 人发了喜钱、小孩子发了压岁钱。这次活动本可圆满散场, 却因有人不满, 砸了场子,使大家最终不欢而散。这件事让赵志强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