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弥漫心铭记 战火纷飞梦回环
口述/陈运兆 执笔/彭余中
我叫陈运兆,出生于 1935 年 7 月 17 日,年近九旬。如今,岁月的车轮已在我的生命中辗转了许多春秋,然而朝鲜战场上的那段经历,却似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深深地铆在我灵魂的最深处,成为我一生无法磨灭的印记。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战争的硝烟与炮火就如同狂暴的海潮一般,汹涌澎湃地向我袭来,将我淹没在往昔的记忆之中。那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那一张张或坚毅或稚嫩的战友面容,以及那一声声震耳欲聋的枪炮轰鸣,都如同昨日重现般清晰而鲜活。
1951 年 1 月,我尚在大余中学初中二年级的课堂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年仅 15 岁的我,还是个懵懂青涩的少年。彼时,抗美援朝的战争号角已然吹响,那激昂的旋律如同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击中了每一个热血青年的心。大余中学教导主任周继文的动员报告慷慨激昂:“每一个人中国都要有保家卫国的思想,国都没了还读什么书。”这席话如同一把烈火,瞬间点燃了我心底潜藏已久的爱国热情。没有丝毫犹豫,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仅仅四天的短暂时光,我便匆匆告别了熟悉的校园,告别了故乡的青山绿水,告别了亲人那饱含牵挂与不舍的目光,踏上了充满未知与艰险的军旅征程,从此开启了我人生中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
踏入部队,迎接我的是紧张而又高强度的战地救护训练。简陋的训练场地里,只有几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地上的黄沙被我们反复踩踏,扬起阵阵尘土。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学习着包扎止血的每一个技巧。教官们神情严肃,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着标准动作,绷带在他们手中如灵动的蛇,迅速而准确地缠绕在模拟伤员的伤口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个动作都在脑海中反复演练,随后便自己上手实践,直到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我深知,在未来那残酷无情的战场上,这些看似简单的技能将是挽救战友生命的关键所在,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让一条鲜活的生命消逝在战火之中。
不久,开赴朝鲜前线的命令下达。当我们跨越鸭绿江时,江水奔腾汹涌,冰冷刺骨,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哀伤与愤怒。踏上朝鲜那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战争的残酷气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身后,刚走过的桥梁在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瞬间化为乌有,那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似是战争恶魔发出的狰狞怒吼,震得大地都在剧烈颤抖,滔滔江水也被激荡起巨大的水花。这声巨响,如同敲响的丧钟,宣告着我们正式踏入了这血与火交织的生死战场。
我被分配到连队担任卫生员,从此,包扎救护伤员便成了我在战场上最重要的使命。朝鲜的山脉,高耸入云,陡峭险峻,像是大自然为这场残酷战争特意构筑的天然屏障。山上的树木,大多已被战火摧毁,只剩下残枝断干,焦黑一片,冒着丝丝青烟,仿佛是在无声地哭泣着战争的暴行。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如锋利的刀刃般割着我们的肌肤,它穿透单薄的衣衫,直刺骨髓,让每一个人都在严寒中瑟瑟发抖。天空中,美军飞机像一群恶鹰,盘旋呼啸,它们那巨大的轰鸣声仿佛是死亡的前奏,不时投下炸弹,炸得地面土石飞溅,火光冲天。炸弹爆炸的瞬间,强大的冲击力将周围的一切都掀翻,泥土、石块、树木的残骸如雨点般四散飞溅,扬起的浓烟遮蔽了天空,刺鼻的硝烟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呼吸困难。而我们,物资极度匮乏,常常食不果腹,身着单薄的衣衫,在这冰天雪地中,与严寒、饥饿和死亡顽强地抗争着。每一顿饭都只是简单的炒面,那干干巴巴的炒面在寒冷的天气里更加难以下咽,渴了从地上抓起一把积雪往嘴里塞,但为了保持体力,我们只能强忍着干涩的口感和腹中的饥饿,艰难地咀嚼着。
在朝鲜战场上,卫生员一职举足轻重。他们肩负着救治伤员、施行止血包扎等基础医疗任务的使命,全力降低伤亡数字,助力伤员重拾战斗力。
一名出色的卫生员,不但要精通专业医疗技术,还需掌握一定战斗本领。毕竟,战场环境极端恶劣,他们时常要在枪林弹雨中守护自己与伤员的安危。其角色之关键,对维系部队的战斗力与士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身处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危险与死亡时刻相伴。我作为战地卫生员,时刻经受着严峻考验。战场上,枪林弹雨如狂风骤雨般呼啸,炮弹在周遭接二连三地炸响,瞬间掀起遮天蔽日的尘土硝烟。一旦有战友受伤倒地,我便不假思索地冲向他们。此刻,重中之重是确保行动隐秘,不被敌人察觉,只因敌方火力网密不透风。我巧妙借助战场上残垣断壁、弹坑洼壑的掩护,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向伤员靠近。
很多时候,我只能背着伤员在布满碎石与焦土的地面匍匐前行。尖锐的石块无情地划破肌肤,每一次艰难挪动都好似被烈火炙烤,钻心疼痛,但我紧咬牙关,绝不放弃。在艰难爬行途中,敌人子弹在头顶尖啸而过,我必须时刻保持极度冷静与高度警觉,凭借对战场环境细致入微的感知,巧妙避开敌人的视线追踪。
历经艰辛,终于抵达相对隐蔽之处,我旋即全神贯注投入到对伤员的急救包扎工作中。朝鲜战场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的空气仿佛能冻结一切,我的手指冻得失去知觉,却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娴熟的技能精准操作。我仔细剪开伤员破损的衣物,仔细查看伤口状况,有条不紊地止血、上药、包扎,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倾注着对战友的深切关怀与沉甸甸的责任。
战场上,部队的伤亡惨重得让人痛心疾首。那些曾经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战友们,在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下,瞬间倒下。有的战士被炸断了一只手,有的被炸断了双手,断臂处鲜血如泉涌,他们在血泊中痛苦地挣扎,脸上满是痛苦与不屈;有的失去了一只脚,有的失去了双脚,却仍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身体,试图继续战斗,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仿佛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放弃;还有的被炮弹的强光刺瞎了双眼,在黑暗中摸索着,呼喊着战友的名字,那绝望而又充满希望的呼喊声,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回荡,揪着每一个人的心。每一次看到战友们受伤倒下,我的心都像被撕裂一般疼痛。我不顾一切地冲向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救护技能,为他们止血、包扎伤口。我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但我的动作却没有丝毫迟缓,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我对战友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敬畏。对于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我们怀着无比沉痛和崇敬的心情,在纷飞的战火中,用铁铲艰难地挖掘着壕沟。那冰冷坚硬的土地,每挖一铲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我们从未停歇。在埋葬之前,我们会轻轻地为他们穿好衣衫,仔细地做好登记工作,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是祖国的骄傲,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应该被永远铭记。那些负伤较轻的战士,经过我们紧急的包扎救护后,便被迅速转移到国内接受更好的治疗。他们带着生的希望,离开了这片满是硝烟与死亡的战场,而我们则继续坚守在这片被战火焚烧的土地上。
记得有一次,激烈的战斗刚刚停歇,战场上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血腥气。我疲惫不堪地从临时救护所走出来,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我拿起饭盒,朝着炊事员所在的方向走去。炊事员做饭的地方在山头的另一面,那里相对隐蔽,不易被敌人发现,但要到达那里,需要穿过一片危险的开阔地。
我小心翼翼地在满是弹坑和废墟的战场上穿梭前行。脚下的土地松软而泥泞,混杂着鲜血、泥土和被炸碎的石块,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我的鞋子早已被泥水浸湿,冰冷的感觉从脚底直窜上心头。耳边不时传来远处枪炮的零星射击声和飞机的嗡嗡声,仿佛在提醒着我,危险随时可能降临。当我终于绕过一个巨大的弹坑,看到炊事员那忙碌的身影时,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突然,三个美国兵如鬼魅般出现在不远处的山坡下。他们的军装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手中的武器泛着寒光。我的心猛地一紧,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涌上心头。但在这危急时刻,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炊事员是个东北大汉,为人豪爽仗义,平日里总是操着一口浓郁的东北腔。他见我年纪小,便总是亲切地叫我“嗄子”。此时,我迅速与他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定和决心。我压低声音对他说:“大哥,咱们得想个办法。”炊事员默默地点点头,紧紧握住了手中的做饭勺子,仿佛那是一件最有力的武器。我深吸一口气,然后突然大声喊道:“一连从左边包抄,四连从右边包抄!”同时,我挥舞着手中的饭盒,做出指挥作战的样子,试图迷惑敌人。炊事员也配合着我,用勺子敲击着旁边的锅碗瓢盆,发出一阵嘈杂的声响。那三个美国兵被我们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和动静吓了一跳,他们的脸上露出惊恐和疑惑的神情,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下。
就是这一瞬间的犹豫,给了我们机会。我和炊事员像两只猎豹般冲了出去。我利用自己在训练中学到的格斗技巧,迅速冲向离我最近的一个美国兵。他惊慌失措地举起枪,我眼疾手快,用饭盒猛地砸向他的手臂,枪“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紧接着,我一个箭步上前,抱住他的双腿,用力一掀,将他摔倒在地。炊事员也不甘示弱,他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战斗训练,但凭借着一股勇猛无畏的劲头,挥舞着勺子冲向另一个美国兵。那美国兵被炊事员的气势所吓倒,转身就跑,但炊事员一个箭步上前,用勺子狠狠地敲在他的背上,美国兵惨叫一声,扑倒在地。我和炊事员齐心协力,成功地将其中两个美国兵制服。而另一个美国兵则趁着混乱,连滚带爬地逃向了远方。
战斗结束后,我和炊事员望着彼此狼狈却又带着胜利喜悦的模样,不禁相视而笑。炊事员拍着我的肩膀说:“嗄子,你这小身板,还挺有两下子,不孬!”我笑着回答:“大哥,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保家卫国,可不能含糊!”
凭借我与炊事员的机智、勇敢和默契配合,我们成功俘虏了两名美国士兵,因此荣获了二等功的殊荣。这一英勇壮举不仅彰显了我们的智慧与胆识,还极大地提振了战友们的信心和士气,成为了战场上流传的一段传奇佳话。
我所在的部队与黄继光同属一个师,在战场上,我们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心往前冲,不怕牺牲不怕苦。战场上,子弹的呼啸声仿佛是死神的低语,时刻提醒着我们危险的临近。如果子弹是“纠纠”声,说明相对安全,子弹在头顶上飞过,那声音像是远方传来的哨音,虽然尖锐但尚有一段距离;而当子弹发出“嘟嘟”声时,就必须特别小声,因为这意味着子弹就在附近,那声音如同死神的咆哮,令人胆寒。每一次冲锋,我们都要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耳边是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眼前是弥漫的硝烟和倒下的战友。但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向前冲,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朝鲜战场上的每一次救护经历,皆是生与死的残酷博弈,是对人性光辉与无畏勇气的深度磨砺。那一次次在枪林弹雨中奋勇穿梭、在严寒与危险里坚守到底的难忘记忆,已深深铭刻于历史长河,化作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璀璨夺目的篇章,生动见证着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与坚如磐石的信念。
有一次,我们连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去攻占敌人的一个重要据点。敌人的火力如同狂风暴雨,无情地横扫着我们的阵地,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却都被敌人那几乎无懈可击的火力网所击退。每一次冲锋的失败,都伴随着战友们的牺牲,这让我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悲痛,但同时也坚定了我战斗到底的决心。
在又一次的冲锋号角中,我紧随战友们的步伐,穿梭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之中。子弹在我耳边呼啸而过,那“纠纠”的尖啸声和“嘟嘟”的机枪声交织成一首死亡的交响乐,我的心跳如同战鼓般急促,但我没有丝毫的退缩之意。我深知,每一次的冲锋,都是对敌人防线的一次挑战,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对胜利的一次靠近。
突然,一颗炮弹在不远处爆炸,那强大的冲击波将我掀翻在地。我只觉得一阵耳鸣,眼前一片模糊,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但当我看到身边受伤的战友,他们的痛苦和无助让我立刻清醒过来。我知道,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战友的生命,我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我不顾自己身上的伤痛,爬起来继续为伤员包扎。
在这场战斗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友间深厚的情谊。我们不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次的救援,每一次的掩护,都是我们之间无言的承诺和信任。我们用生命守护着彼此,用行动诠释着战友的真正含义。
尽管敌人的火力依然凶猛,但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我们明白,只有团结一心,才能突破敌人的防线,才能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我们的脚步不曾停歇,我们的枪声不曾减弱,我们的意志不曾动摇。在这片战场上,我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用不屈的精神点燃了胜利的希望。
战斗还在继续,但我们的心中充满了信念。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还在战斗,就还有希望。我们不会放弃,不会退缩,直到最后一刻。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牺牲和努力,是为了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和平的未来。在这场战斗中,我们不仅是为了胜利而战,更是为了信念和希望而战。
在这之后,我们继续投入到紧张而又残酷的战场工作中。每当有战士牺牲,我都会怀着悲痛的心情,默默地为他们穿好衣服,仔细地整理好他们的仪容,送他们最后一程。而部队里的文秘兵,则会表情凝重地对死者的信息一一做好登记,每一个名字、每一个籍贯、每一个部队番号,都被认真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将成为他们在这世间最后的见证,也是他们为祖国奉献生命的永恒铭记。
在战斗的间隙,我们也会抓紧时间休息和调整。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和家乡的美食。有的战友来自南方,会讲述家乡那美丽的水乡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有的战友来自北方,会说起那广袤的平原和热闹的集市。这些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在残酷的战争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慰藉。然而,这样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战斗的号角又会吹响,我们又将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中去。
在朝鲜战场上,这样惊心动魄的瞬间如同繁星般数不胜数。每一次战斗,都是与死神的擦肩而过;每一次救援,都是在生命的边缘徘徊与挣扎;每一次与战友的并肩作战,都是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那些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日子,那些在严寒饥饿中坚守的时刻,那些面对强敌永不退缩的精神,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人生的天空中,成为我生命中最耀眼、最宝贵的财富。
战争,是一场噩梦,它用鲜血和死亡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乐章;但战争,也是一座熔炉,它在烈火与硝烟中锤炼了我们的意志,铸就了我们的坚韧与勇敢,让我们从懵懂的少年迅速成长为坚强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让我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让我领略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们,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精神将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在和平的年代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如今,岁月的痕迹爬满了我的脸庞,我的身体也不再矫健,但朝鲜战场上的那段难忘记忆,却永远鲜活如初。它如同一面镜子,时刻映照出我曾经的热血与青春;它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源泉,源源不断地给予我勇气和信念,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能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