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二战组歌
——组于中华抗日战争暨二战胜利80周年及9.3大阅兵之际
作者:陶大荣
一、九三阅兵咏
1
九三长城洒秋阳,京都阅兵中华祥。
九州十四抗倭寇,硝烟激发众儿郎。
民众小米加步枪,抗日星火精神长。
八十九三天地转,六兵内外筑国防。
2
八十惊炮响天地,十四抗倭岁月绩。
血肉之躯筑长城,铮铮铁骨战强敌。
党国军旗飘飘引,六兵方队赳赳齐。
八路位位百岁喜,战旗猎猎映史迹。
现代神器胜金戈,镇海御天护龙籍。
钢铁长城卫九州,众志成城华夏屹。
注:①“六兵”指人民解放军之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个兵种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②指天安门城楼上参加阅军观礼的八路军老战士。
③指反映抗战时期历史的战旗方队。
二、九三咏
辛未秋血红龙江,丁丑卢沟狮泪淌。
尸山血海江河殇,群情激愤舞刀枪。
十四春秋血与泪,倭皇降书签芷江。
伤亡儿女三千万,换来今日中华昌。
注:我国14年抗日战争中,实际伤亡人数3500万以上。
2025年9月3日(乙巳七月十二)于开阳东杨家湾
三、九·一八之殇
——于“九·一八事变”近94周年之际
九一八,秋风殇,倭寇犯华第一枪。
东北四省儿女恨,白山黑水血泪淌。
黄河长江涛声吼,长城内外摆战场。
中华儿女齐奋抗,十四岁月倭寇降。
注:“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蓄意制造的侵华事件,通过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并诬陷中国军队,发动对东北的武装占领,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国局部抗战的起点。
2025年9月2日(乙巳七月十一)于开阳东杨家湾
四、抗日义勇军颂
——唱《国歌》,思抗日义勇军之英勇
九一八,华夏泣,政府之兵弱水滴。
义勇军土展民义,白山黑水举战旗。
不投敌,不妥协,誓死抵抗硬骨节。
贡献血肉筑长城,义勇精神垂史籍。
注:义勇军特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和上海等地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这些队伍由爱国群众、东北军部分官兵及地方武装组成,名称多样(如救国军、自卫军等),统称“抗日义勇军”。其诞生背景是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剧,而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促使民众自发抵抗。
主要作用与贡献:
①军事抵抗: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游击战10年,作战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极大牵制了日军兵力。
②精神激励:义勇军的斗争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这首诞生于1935年的歌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唤醒全民抗战意识。
③统一战线奠基:义勇军为后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积累了经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25年9月1日(乙巳七月初十)于开阳东宝龙寨
五、江桥抗战赞
——于抗日英雄马占山率兵“江桥抗战”(史称“抗日第一战”)即将94周年之际
华夏儿女多勇郎,江桥抗战第一枪。
东北抗日人第一,马占山名中华扬。
抗日事迹家户晓,爱国勇敢志士当。
今日九州平安境,莫忘当年抗倭郎。
注: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率部在江桥镇与日军激战。这场被称为“江桥抗战”的战役,成为中国抗战之序幕。尽管在装备和兵力上处于劣势,其部队依然奋勇作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此战不仅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马占山抗日事迹很快传遍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人们称赞他是“东北抗日第一人”,其名字与爱国、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从未放弃过抗日的信念。
2025年8月31日(乙巳七月初十)于开阳东杨家湾
六、 八·一五吟
——于“8.15”日本天皇广播宣布终战诏书80周年之际
九一八,黑水殇,中华抗战秋风荡。
白山虎啸卢狮吼,长城内外抗倭场。
黄河长江涛声唤,四亿儿女斗志旺。
八一五,十四秋,寇皇降诏广播放。
注: 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中国湖南芷江洽降。
2025年8月15日(乙巳闰六月廿二)于开阳东彩虹桥
七、七七恨
——于七七卢沟桥事变88周年之际
丁丑小暑宛平忧,东奴借故炮城丘。
卢沟桥上群狮怒,抗日烽火燃九州。
黄河长江血波涌,奋战八载逐倭寇。
八八岁月又七七,子孙莫忘那年仇。
注:公元1937年7月7日(农历五月廿九 . 小暑日)。
2025年7月7日(农历六月十三 . 小暑日)于开阳东杨公桥
八、 东方战场
——观毕50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剧《东方战场》之感
二次大战世界殇,东方西方摆战场。
法西斯狂军国疯,上亿生灵献伤亡。
中美英苏同盟战,德日意轴病兽狼。
亚欧沦丧五.六载,中华烽火十四长。
注:①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反抗德、日、意轴心国侵略的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参战,84个国家和地区计20亿人口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总人口80%以上)。
1943年德国败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转折点之一;9月8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投降。战争最后以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人民的胜利告终。
②《东方战场》是一部50集的革命战争历史剧。该剧以宏大叙事展现战争格局,讲述了二战时期活跃于东方战场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伪满汪伪政权、法西斯日本、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欧洲法西斯阵营等六大阵营逐鹿亚太、鏖战东方的故事。
2025年8月13日(乙巳闰六月廿)于开阳东杨家湾
九、独山战役忆
——于抗日战争战役之一“独山战役”将至81年之际
十四烽火烧南北,全面抗战九州随。
北起卢沟桥下水,南止深河桥梁毁。
甲申乙亥黔人殇,黔南事变流血泪。
独山战役扭战况,深河桥功止倭鬼。
注:独山战役指1944年12月,日军在“黔南事变”中侵占独山,当地民众和抗日武装展开阻击战之战事。
中国抗战史中充满传奇色彩的战役,横扫了大半中国的日军在名不见经传的贵州独山遭遇了最后的打击。史称“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日寇全面侵华,但独山城北深河桥却成为日寇不可逾越的障碍,为阻止日军继续前行而被盟军炸毁的深河桥成为“最后一桥”,这里也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
2025年8月30日(乙巳七月初八)于开阳东杨家湾
十、保山战役烈
——滇西游过保山知抗战中“保山战役”之惨烈
壬午华夏春如寒,滇西抗战怒江顽。
芒市龙陵陷敌手,滇缅公路齐参战。
惠通桥,是见证,松山保山战役酣。
炸桥断路护昆渝,莫忘松山攻坚慘。
注:保山战役主要涉及滇西抗战期间的两次重要历史事件:
①松山战役:1944年6月至9月,中国远征军在保山市松山战役中歼灭日军1300余人,这是日军在中国大陆首次被全歼的战役。
②保山战役是1944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反攻中对日军的关键战役,以松山攻坚战为核心,最终全歼日军并收复滇西失地,为滇缅公路的重新开通和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2025年7月26日(乙巳润六月初二)于保山高黎贡山路段
十一、国殇疼
——乙巳初伏尾瞻滇西抗战纪念馆及腾冲国殇墓园记
滇西抗战血泪红,腐官弃民把家送。
绝域远征战狂倭,碧血千秋先烈勇。
惠通桥泪怒江洒,警钟长鸣国殇痛。
美丽江山得复还,莫忘盟友援华功。
注:滇西抗战(1942年5月-1945年1月)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远征军为主力在云南西部对日作战,成功收复3万多平方公里失地并打通国际交通线。
惠通桥,又名“滇缅公路惠通桥”,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境内怒江之上,是云南省第一座钢索柔性桥。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建成能通行驮马的铁链悬桥,取名腊勐桥;后改建为公路桥于1935年1月14日落成;1942年5月5日滇西抗战时,为阻止日军进攻保山被炸毁,后重建于1944年8月18日恢复通车。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5年7月29日(乙巳润六月初五,初伏尾)晨于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
十二、 中国远征军颂
——乙巳初伏尾滇西游,知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一一中国远征军之功绩
辛巳十万远征军,雄师急赴滇缅地。
甲午以来首出国,四载境外战倭敌。
同古保卫仁安羌,泰晤士报称奇迹。
缅北滇西反攻战,畹町会师收失地。
注: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保卫西南大后方和滇缅国际通道而组建的入缅对日作战部队,1941年12月成立至1945年4月撤销,首次10万余人,第二次30余万人。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与盟军协同取得缅北滇西反攻胜利。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歼灭日军4.9万余人。我方伤亡官兵约6.7万人。
2025年7月29日(乙巳润六月初五,初伏尾)于腾冲返保山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