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5140 潘玉的诗《老榆树》外五首(A)作者║潘玉(辽宁鞍山)

老榆树
站在推土机止步的地方,
老屋的地基长出新楼的倒影。
唯有巷子里的老榆树还弓着背,
驮住最后一角,未拆迁的蓝天。
风数过榆叶,
撒下满地跳动的光斑,
在石板缝隙间寻找出口。
多像我们当年弹射又失踪的玻璃珠——
该积攒多少个雨季的云,才能浸透
巷尾那被鞋底磨薄的石阶?
它上面曾搁着
爷爷磕烟斗的凹痕,奶奶的酒杯,
和半篮带露水的云豆。
榆钱静默地落。空气开始发酵——
灶膛边煨焦的红薯皮,
铁锅里酸菜炖着五花肉的喘息,
柴灰中玉米粒炸开的星火。
暮色漫过土墙时,
两个佝偻的身影在蒸汽里
渐渐融成橘色的雾……
把耳朵贴进老榆树的瘿瘤,
是否还能听见,那首
被蝉声压扁的摇篮曲?
像月光卡在搪瓷缸的缺口里。
而我的凝视将沉入根系,
长成来年清明
坟茔上最湿的那片青苔,
开着碎碎的野菊与格桑花。

问佛
我问佛,何以渡我?
佛说,江潮自涌 舟楫自横
唯有坚韧与决心,方能劈波前行
你无需垂首跪拜
心灯不灭,便是至诚
无需梵音低诵
善念起时,自有莲花生于足下
佛说,我本无相 你亦非尘
你叩问的回声即是我,你便是佛
你是自己的北辰,也是自己的彼岸
苦乐是舟,需自渡
冷暖如衣,需自披
佛说,真理如川
奔流在意识的深谷,生命的源头
探寻之路,是不断拂拭心镜
照见本来面目
佛说,我非泥塑
是掠过松枝的风,是映照千江的月
无形无住,却又无处不在
感知我,融入我,超越我
直至与万物合一
佛说,放下即彼岸
心若澄明,万籁皆寂
从容度日,自在呼吸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的偈语
佛性原在你心
点亮自己,方能照亮迷途

你给我的诗
终于,你决定赠一首诗给我了
却不知你笔尖淌下的
是初绽晨露的温存
还是风干的昨日残篇?
终于,你决定赠一首诗给我了
你的诗似那无岸的风
奔涌着旷野的呼喊
却遗落了藤蔓的私语——
那心头,千万缕缠绕的蜿蜒
终于,你让诗来叩我的门了
你问,心扉是否已换了锁
我喉间梗着你的名
只将褪色的字句
沉入一壶滚烫的浓稠
香得发苦,稠得化不开,浸透了愁肠
杯底晃着,你模糊的影
是喜?是悲?
分明是沉甸甸一壶,贪恋在晃荡……!

女子如荷
晨光里,一湾荷全然苏醒
沸沸扬扬,推挤着绿罗裙
日头刚吻过水面
她们便踮着脚尖争问:
"桥上走过的人儿——
谁颊边胭脂染得最新?"
风拂过,那羞色
正洇透第几重纱瓣?
洇开些、再洇开些
直至水天交界处
浮起一片温柔的潮红
——岁月啊!
何曾败过女子?
青葱的挺拔,迟暮的垂首
残蓬暗结籽实,盛放时斟满月光
都凝作莲心,一粒苦香
岁月从不败女子!
任波光淘洗年华
她立成荷,静成荷
清骨自持
绽放,是她自在的状态
无需深水的目光读懂!

绿皮火车
你说火车,我便想起绿皮车厢
漆色斑驳,却泛着温吞的光
它驮着无数个晨昏
在记忆的脊线上缓缓地爬
你说远方,铁轨便开始发烫
汽笛声推开月台拥挤的惆怅
有人把信折成方整的缺口
塞进窗口,像投递一片羽毛
我虚构过一场离别:帆布包
裹着发皱的车票,青年倚着窗
把山峦读成海浪,把麦田
读成另一页不肯落幕的夕阳
而思念是两根平行的痕
在明暗交界的记忆地平线上延长——
时而扎进隧道的哑默
时而浮出丘陵的波浪
如今它仍停靠在某节梦境:
绿皮车厢空荡,座位积着薄尘
窗外站着一个年少的我
正望着此刻的我,驶入苍茫

小巷灯火
晚风踱过巷口,脚步轻悄,
青石阶在暮色里,酥软了腰身。
老杨树垂落绿影,
轻轻拍着瓦檐入睡的脊梁。
夜色渗开暖意,
当瓷碗捧起白气,
餐桌上响起,叮叮当当清脆的声响。
笑声溅落处,
巷子忽然变得很轻,很轻;
看啊,是谁家帘隙间,
溢出半勺暖暖、稠稠的“鹅蛋黄”?
原来幸福是——
陶罐里慢火炖着的整个夜晚,
不过一碗热粥、几碟小菜,
一家人,一窗暖光!

【作者简介】
潘玉,辽宁省鞍山。生于1971年04月。
基层党务工作者,热爱文学诗词,诗歌作品散见于《鞍山市党刊》《辽宁省党刊》《鞍山日报》纸刊以及辽宁新媒体文学诗乐园公众号等网络媒体。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