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宝明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真的,六十岁,一个花甲的年龄,虽被称谓是老人,但要自信,永远充满朝气与憧憬,收起迷茫。
今年,是我六十岁的“起点站”,也是人生第二个阶段的开始。3月6日中午,小范围邀请亲朋好友在中国宜兴陶瓷城陶宝楼摆了满满三桌酒席,其中之一是我与夫人六十岁的意思。当时,心里存在着好多深情感言和震撼,有好多话语要在这里讲述,有好多深情在这里释放。可是,又不喜欢或不习惯在这种场合张扬和表白,而立意在书面上记忆。
六十岁,曾经是个多么遥远而又陌生的年龄,而今却悄然无声地来到眼前相聚。作为六十岁的我藏有许多的感触和感言……。
人之常情情有味,回味思情情绵长。回味六十年的日日夜夜,感悟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在优雅人生仕途的道路上,在坎坷的人生路途上,有曲折泥泞的羊肠小路,也有灿烂辉煌的阳光大道。既有春天的温暖,又有夏日的酷暑,既有秋风的凉爽,又有冬天里的寒冷,演绎着精彩的人生、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人过了六十,才真正认识自己,不再有年少时的轻狂和年轻时的纵情,极不庄重。更多的则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平凡,开始明白了人情世故。当年,前途、理想的追逐与执着,自己已经努力奋斗过,现在感觉到今生足矣。做到了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住儿子,觉得光宗耀祖,终生无怨无悔。
人生如水,越淡越真。六十岁让我深刻地感觉到,人生浮华背后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贵。忆起当年的往事,记忆犹新,仿佛历历在目。下放务农时的情景,那是在1975年1月3日,建新陶瓷厂的卡车将我们拉到湖㳇乡张公村,另外还有丁山商业的知青,共100多号人在张公林场集体劳动,可好景不长,就分别分配到预先落实的生产队。我们共有五人落户在前村(湾头)生产队,该队年收入算是张公大队中等水平。第一年基本没有休息,与老农民一样摸爬滚打,除了支出外一年进响了120多元的收入,在知青中算是出类拔萃,当时真是心潮澎湃,兴奋不已。第二年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先后当了挂职生产队副队长和回队当队长。由于年轻,缺乏经验,不到一年就调离到茶厂当主办会计。时隔不久,张公洞在公社三个附近大队招收亦工亦农,我幸运的经体检和政审通过了,进了张公洞。昔日插队的很多知青都非常羡慕,自己也不例外,激动人心。
在张公洞这是个特殊的单位,每天与游客接触,白天热闹非凡,夜间万籁俱寂。由于人手少,既当导游讲解员,又搞卫生、冲厕所、种菜等杂务,领导交待的活什么多做,连领导做小肠器手术住院,让我伺候其一切,我都是心甘情愿。回忆当导游时,心情无比喜悦。自己虽然文化不高,通过现场跟踪老同志听、记、背等手段或方法,三天就与游客接触讲解,每天接待的人群有领导干部、老师知识分子、军人、外国人和百姓。工作上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游客高兴,我就兴奋不已。记得一位来自新疆的老师,通过我的导游讲解,回到新疆后,还特地寄来新疆葡萄干等特产,收到后便是兴高采烈,奔走相告。
用心做事,竭尽全力,是赢取事业成功的保证,用情做人,真心相待是获取收获的保障。在单位不问是做导游、仓库会计、主办会计、还是警察和基层领导,任何工作我都会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全力以赴,以责任感或事业心完成任务,赢得成功。
怡怡兄弟情,亹(wěi )亹仆驭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建民兄在没有成家立业时,无私奉献地帮助我,关心我、照顾我。单位放假休息时每次回家,他总是骑车送我到单位,有时还送烧好鲜香美味的菜肴,真正体现了浓厚的血缘亲情。在我们特困的年代里,他与妹妹放弃了学业,仅只有小学毕业,就出道工作,减轻家中负担。在工厂搬坯打料,身体又较单薄,真把他累得够呛。八十年代,我们立志在原宅翻新,可隔壁人家通过社会关系和不择手段阻碍旧屋翻新,但建民兄竭尽全力,毅然辛勤排忧解除,通过几年的折腾,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原宅三间平房的基础上,竖立了二楼二底的高宅,我们兄弟每人一楼一底,我居住了近十个年头,真是其乐融融,有好多感人动听的故事,不能一一表达,但让我们的真情永远珍藏在心里。
岁月沧桑,遮不住真情的记忆,心中久久在回荡。燕琴姐是拉着我们迈进幸福家庭的核心人物。她非常优秀,发挥自己独特优势去拼搏,从小学教师晋升到大学教授,特别在极端艰难困苦的年代,用无悔的青春和一腔热血为家庭及弟妹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值得我们家人自豪和骄傲。她为我们家庭勇上刀山火海、敢下五洋捉鳖,尤其是为儿子陈硕上学绞尽脑汁,含辛茹苦,无微不至的关怀,提供留法学习的途径,并在她的严教和帮助下,通过努力最终取得了硕士学位的文凭。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其真情感受真是刻骨铭心。
庆云、先成、永新和庆源是我人生中的好朋友。亲朋好友之间都有对错交融的胸怀,都有谅解的坦荡,知心关爱。值得一提的是,庆源局长与我朝夕相处,没有花言巧语,友谊生长。我们之间没有对错可讲,没有是非可言。这就是朋友。在关键的时刻,都能互助友爱,时隔三十多年或近四十多年的岁月,几十年如一日。
夫人秋瑾,我们走在一起是今生的缘分,也是我的福气。她贤妻良母,睿智豁达,为人忠诚老实,做事厚道朴实,凡与她共事的人无不称赞,众口皆碑。时光流逝,抹不去美好回忆,时间流转,擦不掉一缕想思,挡不住日日夜夜的深厚情感。今天,我们之间的真情真爱,依然如此忠贞纯洁,冰清玉洁。有很多语言是无从表达,只能珍藏在心里。正是如此,她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幸福愉悦,而且满腔热情的感动与温馨一直在激励着我。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心血和汗水,甚至深受委屈不张扬,默默奉献和放弃或牺牲自己的一切,让我深感内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似水流年,人生苦短。只有用心去书写六十年的人生传记,才能真正体会到秋天的成熟与丰硕。面对未来,应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规划人生第二个春天,学会淡然,保持一份感恩的心,不为所有而喜,不为所无而忧。感谢党和当今社会给我们带来的生存与幸福环境。做到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与喜欢的学书画、写作和健身养生等结伴而行。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3月6日的宴请,好友们纷纷来桌面向我敬酒祝福,我也为自己与夫人六十岁干上一杯,让我们一起拥抱新的生活,拥抱美好的明天。这,就是我的肺腑感言。
(二0一六年四月十二日)

作者简介:
陈宝明,男,1956年生于宜兴,字庭倬,号乐善,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曾担任宜兴市张公洞管理处主任、善卷风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熟谙宜兴民间文化艺术,尤其对“两洞”“梁祝”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曾有多件作品发表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屡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2021年出版的著作《漫话阳羡》有口皆碑,2024年出版《宜兴梁祝》书籍。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宜兴市华夏梁祝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