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指示月先稳心舟
文/蔺莉
如果你还不够强大,当被人当作救命稻草紧紧抓住时,或许会一同坠落,而抓你的人,最终也难获救。这些日子见你在蒲团边、经卷旁静心扎根,想把如浮萍般飘忽的心,慢慢养得像磐石般沉稳——在修行的路上一点点攒着定力,我便默默跟随着、陪伴着。
可偏偏这时,有人揣着满心焦灼朝你走来。他说“想来看看你”,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他眼里的光又亮又烫。想来,他是把你当成了渡岸的舟楫。
你曾读《金刚经》,该记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就像当年慧可向达摩求法,达摩面壁九年,并非不愿接引,而是深知修行如栽树:根扎得不深,枝叶便难繁茂。若自己心未定、力未足,贸然承接他人“救命”的托付,恰似初学者持戒未牢,却要强渡众生。到最后,他人的烦恼缠成乱麻,自己的正念也容易被扰得偏移。
《楞严经》里也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你如今的修行,不正是在“修指”以“示月”吗?若过早被当作“月”本身,反倒会让彼此都迷了方向。
弘一法师早年修行时,也曾闭门谢客,在泉州草庵中独坐观心。并非他冷漠,而是懂得“自未得度,先度人者,无有是处”。后来他能以“悲欣交集”度化世人,正是因为先在岁月里把自己的“心灯”点得够亮——灯芯稳了,才照得远;灯油足了,才燃得久。这恰如文人案头的兰草,若根须还在土里慢慢舒展,便不急着为人遮风挡雨;待得叶韧花香,自有清风徐来,荫护的心意也能从容落地。
并非要你断了慈悲心。《维摩诘经》早说过“法无文字,非离文字,而有佛法”,修行本就是在日常里磨心。你现在的每一次坐禅、每一遍诵经,都是在为心筑墙基。等心定如须弥山,再以方便法门接引众生时,既能稳稳托住他人的烦恼,又不会被外境的风浪扰得动摇。到那时,你给的便不是“救命稻草”,而是能让人安心歇脚的“清凉地”——这才是真正的慈悲,也是对自己修行最妥帖的成全。
注解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的核心名句,短短几个字,道尽了修行中“不执着”与“生正念”的平衡之道。
“无所住”,指的是不执着于外境的一切相——无论是物质的声色名利,还是内心的喜怒哀乐、善恶分别。就像水面照物,物来则现,物去则空,不会因为某样东西曾映照其中,就执着地留住它的痕迹。人若执着于“住”,比如住于“我必须成功”“他必须对我好”,一旦外境不符,心就会被烦恼缠缚,如同被绳子捆住的船,难以前行。
但“无所住”并非冷漠的“空无”,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其心”——生起清净、慈悲、智慧的本心。这颗心不是对外境的麻木,而是在不执着的前提下,自然流露的觉知与担当。比如,看到他人困苦,不执着于“我帮了他会有回报”,也不执着于“我若帮不了就是无能”,只是以纯粹的慈悲心去行动;面对自身境遇,不执着于“顺境是福”“逆境是祸”,只是以清醒的智慧应对当下。
打个比方,这就像镜子照物:镜子从不会“执着”于所照的事物——照过鲜花不会留香气,照过污泥不会沾污秽,这便是“无所住”;但无论照什么,镜子都能清晰映现,不偏不倚,这便是“生其心”。人心若能如镜,不被外境的“相”牵着走,本心的光明自然能照破烦恼,既不被外境裹挟,也不逃避应尽的责任。
所以,“无所住”是放下执着的“因”,“生其心”是本心显现的“果”。修行的关键,正是在每一个起心动念间,觉察自己是否在“住”,若有执着,便轻轻放下,让心回归如镜般的清明——不迎不拒,不粘不滞,却又能自然地生起对生命的觉知与善意。
注解二
“法无文字,非离文字而有佛法”,这句话出自《维摩诘经》,道破了佛法与文字之间既相依又超越的关系。
从“法无文字”来看,佛法的核心是对宇宙人生实相的体证,这种实相(如“空性”“真如”)是超越语言文字的。就像人饮水的冷暖,唯有亲身体会才能知晓,文字最多是指向“水源”的路标,却无法替代饮水的体验。若执着于文字表面,把经书里的字句当成佛法本身,就像把手指当成了月亮——手指能指引方向,但若盯着手指不放,反而会错过月亮的全貌。
而“非离文字而有佛法”,则强调文字是接引众生的方便工具。对于尚未亲证实相的人来说,经书、论典中的文字,就像渡河的船筏:没有船筏,人难以抵达彼岸;但也不必在登岸后还背着船筏前行。历代祖师通过文字讲经说法,将抽象的法理转化为可理解的语言,正是为了让众生借助文字的“阶梯”,一步步趋近对实相的体证。
说到底,文字是“标月指”,既不能无指(离文字则难入法门),也不能执指(迷文字则失却本心)。修行者需借文字入道,最终又超越文字的束缚,方能亲见佛法的真意。

蔺莉,女,集贤人。周至县第十五届、十六届政协委员,周至县第二届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执行副会长,周至县第一届新联会副会长,周至县美协副主席。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市女画家艺委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花鸟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3年9月25日《社会保障》报有专版介绍,题目为“浴火重生金凤凰”。2018年2月,被授予为西安“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9月,被西安市美术家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23年,作品《中国人的饭碗》入展由西安市政协举办的书画展。2022年9月,作品《青山沐雨》入选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艺心向党”自由职业艺术家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作品展,作品于2022年9月29日至2022年11月29日在上海市奉贤博物馆展出,并在中华数字艺术馆云展。2023年12月,《中国人的饭碗》为市政协书画院馆藏作品。2024年初作品《莲说》入选自由职业人士全国书画展。2024年9月作品《十二月忆长安》入选中共西安市统战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全市政协和统战系统书画展。2024年8月《虽微致远同光和尘》获省委统战部优秀奖2024年底受市委统战部表彰并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