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送温暖,弥勒市爱心帮扶协会情系山区困难群众
文/玉泉
图/爱心帮扶协会
五山,五座山峰相连的地方。8月30日,迎着清晨的阳光,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便出现了一行车队的身影,这是弥勒市爱心帮扶协会的志愿者们,他们满载着深情厚谊,再次踏上了走访慰问偏远山区困难群众的行程,将饱含关怀的生活物资和慰问金,亲手送到乡亲们的手中。
汽车在颠簸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了近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了五山乡,随后志愿者们分成三个小组开展慰问。第一小组首先来到石头寨村委会的石头寨小组。志愿者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困难家庭。
走进村民佟文林家,志愿者们的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佟文林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他一边要下地干活一边要照顾生病的妻。两个女儿外出打工也只是勉强能维持生活,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大家围着佟文林,详细询问他的老伴近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将精心准备的大米、面条、食用油和300元慰问金交到他手中。“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总是惦记着我们这些山里的困难群众……”佟文林激动得声音有些哽咽,双眼泛起了泪花。志愿者们还细心叮嘱他要照顾好妻子,有困难及时向村里和协会反映。
第二小组的志愿者们来到了则居村委会银厂村小组的张洪芳家,张洪芳老人身体残疾,生活主要靠儿子种地供养,志愿者们把协会购买的大米、食用油、面条和300元慰问金送到老人手中,要他安心生活,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日子越过越甜蜜。老人激动地拉着志愿者们的手,一个劲地夸大家心善,关心老人。
另一个小组来到了则居村委会则居村小组杨源家。杨源的儿子和儿媳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他一个81岁的独居老人在家。志愿者们的到来,让老人激动不已,远在深山有人挂,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接过爱心协会送来的大米、油、面条和300元慰问金,老人热泪盈眶,一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你们真是好人啊!”
此次走访慰问,共慰问五山乡箐口、石头寨、则居3个村委会6个小组的8户困难户,为每个困难户送去一袋10公斤大米,5公斤面条,1桶油,300元现金。还捐赠了一车旧衣服送到发果哨小组由村民们需要的自取。
一袋米、一桶油、一袋面、300元慰问金,或许看似寻常,但对于这些深处大山、生活困顿的家庭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每一份物资都凝聚着社会的关爱,每一句嘘寒问暖都传递着浓浓的温情。慰问金虽不能彻底解决他们的所有难题,但至少能暂缓眼前的窘迫,带来一份生活的希望和勇气。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送去物资,更注重倾听。他们坐在农户家的板凳上,耐心听取村民们反映的农产品销售、老人就医、孩子上学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并认真记录下来。协会负责人表示,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调研,目的是为了更精准地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更可持续的帮扶策略,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夕阳西下,志愿者们结束了整整一天的走访慰问活动。虽然身体疲惫,但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感动与力量。车队缓缓驶离村寨,留下的不仅是物资,更是深深的牵挂与承诺。
爱心帮户协会负责人表示,协会将持续关注山区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积极动员和整合更多社会力量,将这份爱心事业长期坚持下去,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此次慰问活动,不仅切实帮助了困难家庭,更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增强了山区群众战胜困难、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人间大爱。
记者 刘玲

*~~~*~~~*~~~*~~~*
栏目编辑部
顾 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 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真 真
主 编 曹立萍
副主编 真 真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孙大虹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高春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沈道明
龚太美 胡连勇 耿 良 陈吉生
段 锡 段飞虎 徐宽叙 陈 杰
周 密 陆廷荣 邵莉萍 刘 玲
蓝 鹰 邓耀泽 岳霞丽 曹立萍
李松祥 汤 林 李琼惠 毛秋实
焦玉琼 李松祥 王磊光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杨艺琳 萧 沣 李松祥
月满西楼 吉 晶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文艺评论等原创作品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拒绝低俗不雅文字,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本栏目为作者和主播提供公益休闲娱乐文艺平台,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作者可另行处理。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