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的弹弓15(知青·中篇小说)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老革命”与常务副县长一席长谈,常务副县长作了详细记录。很满意“老革命”提供的这些具体详实的数据。
他说,共产党夺取政权,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广大农民的参加支持,中国革命也不会取得胜利;现在掌握了政权,坐了天下,农民还是政权最坚强的同盟军,如果伤了农民,就是伤了国家的基础,如果连农民都没有饭吃,全国人民就只有喝西北风啰!
“老革命”又将两只空杯斟上酒。老战友说,老哥,常言说“酒过三巡,话分两头”,我这次下来任务不轻,明早还要去一个地方,那里树被砍光,烧出不少铁疙瘩,庄稼地也废了,听说饿死了不少人。这些情况,下面不敢往上报,我得亲自下去了解,酒我们就喝到这里。说完,碰了杯,两人一饮而尽。“老革命”握着老战友的手,仿佛有许多话要说,可又不知而今眼下该向老战友自己的上级领导说啥才好。只是紧紧握了一下,说,千万保重呀!
老战友也紧握老哥子的手说,我们都经历了很多,不是你老哥子把我从死人堆里背出来,哪有我的今天! 而今眼目下,不就是说几句实话嘛,我有啥好怕的!今天这瓶酒,我还是一九五六年攒下的,现在有四年了,剩下的半瓶,你带回家去,待我这个专题调查有了结果,我到你家里来喝个痛快!

“大炼钢铁”运动,从五八年下半年开始到六零年下半年结束。两年左右的时间,毁了不少树林,炼出了不少废铁疙瘩,但元宝山松树林却没丢失一棵树木。
“文革”中,“老革命”实在不习惯,以旧伤复发为由,辞去了所有职务,主动担任了大队护林员,因为这片林子的每棵树都牵动着“老革命”的情感。
“老革命”用了好几天时间断断续续给启明讲了关于社员们保护松树林的往事。虽然过去了十年,但那些往事如雕刻在石壁上的图画,还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脑海中,在启明的认知里犹如放了一部电视连续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启明在学校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书本上根本没有,“老革命”口中的故事,虽趣妙横生,但个中滋味又包含了多少辛酸苦涩。
启明心想,每天朝夕相处的农民社员们真是又勤劳又辛苦! 他们穿的粗布衣裳,吃的五谷杂粮,而每年打下的粮食,都是选择最好的上交国家粮站,完成统购任务后,剩下次等的才是社员各家的口粮,每年还有一、二个月的“春荒”:有“谷子黄、饿断肠”的说法。想到此,他对这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下里巴人”又多了三分敬意!
启明本在“老革命”家里搭伙食,第一年每月自己到镇上粮站去购回供应的27斤大米及用票证供应的半斤食油,一斤猪肉及煤油、肥皂买回交给“老革命”的老伴~大婶。另外,启明每月交两元钱给大婶作搭伙吃饭的费用。没想到,临到过年回家时,“老革命”将启明每月交的伙食钱一分不少地硬塞给启明,还给启明置办了一些土特产回家过年。
启明回到家里,讲了与“老革命”一家的关系,在爸妈的参与下,用退回的伙食钱为老两口各买了一双内有皮毛的保暖皮鞋,又给“老革命”买了上好的叶子烟和“太白酒”,为大婶买了一顶防寒棉帽和一双毛线手套。
启明过完春节回到生产队时已是1970年的2月下旬了。
立春后,生产队开始点播小春作物。启明被生产队安排去参加抢播洋芋(土豆),他被分配在妇女儿童劳动组,跟着一个叫大莲的妹子学切洋芋块。大莲13岁,比启明高半个头,16岁的启明像大莲的小弟。
大莲手巧,左手抓洋芋,右手操刀,将一个大洋芋三下五除二就切完了。启明也学她的样子切了一个洋芋,但明显感觉洋芋是滑溜的,右手持刀有些拿不准方位。大莲看了一眼,说,你切错了。启明一愣,说,我跟你学的呀!大莲说,你把芽苞切烂了。启明不懂啥叫芽苞。在大莲的指点下,才弄明白。大莲心想,都说知青有知识文化,又聪明又精灵,为啥连洋芋的芽苞都弄不明白呢?
大莲指着洋芋上的凹槽说,这里会生出芽苞,一个芽苞就能长出一株洋芋苗来。下刀时一块洋芋上留一至二个芽苞,然后滚上草木灰消毒,再下种。种植好了,一个小芽苞能生长出一两斤甚至两叁斤洋芋呢!启明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今天才知道,洋芋是怎么留的种,又从何处长出苗来的。(待续)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