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
/兴顺老民(石春学)
一、
酒备肴陈一念痴,
老兵迫待已多时。
银屏识得联盟主,
盛典拓开新格局。
大国权衡唯重器,
长城配伍信能辎。
战歌再谱当年勇,
且看东方正义师!
二、
神州自古出英雄,
热血拼来赤县红。
八十阅兵圆宿梦,
千钧看点曝苍穹。
向来祖训依天理,
自将修为继古风。
遇不平时须亮剑,
管它霸主与罴熊!
读《九三大阅兵》:一位呼兰老兵的赤子丹心与家国豪情
/姜旭光
读罢兴顺老兄的《九三大阅兵》,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是一位老兵的炽热深情与豪迈气节。 作为同乡战友,我深知他骨子里的军人本色依然很纯,毫未褪色。——那是一个曾经穿过军装的老兵对这个国家的赤胆忠诚,对历史的深刻铭记,对正义的执着坚守,都在这两阙诗中化作了有力的诗句。
首章开篇“酒备肴陈一念痴,老兵迫待已多时”,直白如话却力透纸背。“痴”是对阅兵的期盼,“待”是对历史的回应——这位老兵或许早已在心中反复演练过阅兵的场景,或许在脑海中无数次回放过当年冲锋的呐喊。这种“痴”不是执拗,而是一个老兵对祖国强盛的渴望,对军人使命的传承。“银屏识得联盟主,盛典拓开新格局”则以当下的视角,写出了对新时代阅兵意义的认知:这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中国与世界携手维护和平的新起点。
第二首“神州自古出英雄,热血拼来赤县红”,将历史的镜头拉向远方。从古代英雄到近代抗战,华夏儿女的热血从未冷却,才换来了今日祖国的繁荣。“热血拼来”四个字,写尽了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也让老兵的“痴”有了更厚重的历史底色。“八十阅兵圆宿梦,千钧看点曝苍穹”承接首章,写出了老兵对此次阅兵的特殊情感——这是他等待多年的“宿梦”,也是祖国向世界展示实力的窗口。“向来祖训依天理,自将修为继古风”则点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老兵的坚守不仅是军人的本能,更是对“仁义礼智信”的践行。“遇不平时须亮剑,管它霸主与罴熊”是最打动我的一句,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直白的语言,写出了老兵的骨气与担当:面对不公与霸权,中国军人从不畏惧,敢于“亮剑”,这才是华夏儿女应有的气节。
作为呼兰老乡,我能从诗中读出那份熟悉的质朴;作为战友,我更能感受到那份藏在文字里的豪迈。兴顺老兄没有用晦涩的典故,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写出了最真实的情感。这种质朴,像极了我们当年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模样;这种豪迈,像极了我们当年喊出的“保家卫国”的誓言。他的诗,不是写给文人雅士看的,而是写给所有懂军人、爱祖国的人看的——它让我们看到了老兵的初心,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脊梁。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主题完美融合。老兵的“痴”与“待”,不仅是他个人的期盼,更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亮剑”的豪情,不仅是老兵的气节,更是中国军队的担当。“大国权衡唯重器,长城配伍信能辎”“战歌再谱当年勇,且看东方正义师”等句,既写出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成就,也写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这种格局,让诗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也让老兵的情感有了更广阔的载体。
合上诗稿,眼前浮现的是兴顺老兄那布满皱纹却依然坚毅的脸庞(虽然我们还未曾谋面),耳边回响的是他当年在训练场上的口号声。他用诗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也写出了我们这一代老兵的共同心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对祖国的爱不会变,对正义的坚守不会变,对军人使命的传承不会变。这,就是这首诗带给我的最深的感动。
寥此几语,难掩内心感动所寄,同为穿过军装的人,兴顺老哥悟的更深!感动,感激![抱拳][抱拳][抱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