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观后感:
八十载荣光铸利剑,新时代强军展雄风
作者:墨染青衣
天安门广场上,战鹰呼啸、铁流滚滚、步伐铿锵,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
——题记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天安门广场庄严雄伟。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十六次阅兵,也是进入新时代的第十个年头举行的重要阅兵活动。
这场阅兵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作为一名通过4K超高清直播观看的观众,我被这场展现国威军魂的盛况深深震撼。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
1、历史回响:从抗战胜利到强国强军,八十载风雨征程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首那段烽火岁月,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八十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从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万国牌"装备,到1954年国庆五周年阅兵时苏式装备为主,再到1984年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国产装备,直至今日全部国产化的先进武器系统,一条清晰的大国崛起轨迹呈现在世人面前。
此次阅兵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举行,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它既是对抗战胜利的纪念,也是对和平发展的宣誓;既是对军队建设成就的展示,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八十载风雨兼程,中国军队已经从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的强大军队,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稳步前进。
2、阅兵盛况:45个方阵梯队展现强军风采,彰显联合战力
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按照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整个阅兵过程气势恢宏、节奏紧凑、衔接流畅,展现了我军官兵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优良作风。
空中护旗梯队率先飞越天安门广场。由直-20通用直升机组成的编队护卫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以200米的低空高度通场。紧随其后的是由直-10武装直升机组成的"80"字样编队,象征着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开场令人热血沸腾,瞬间将观众带入了庄严隆重的氛围中。
徒步方队体现了"一老一新"特点:"一老"就是抗战老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单位以及抗日根据地所在省份民兵为主抽组。这些部队历史悠久、战功卓著,代表着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一新"就是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包括"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每个徒步方队人数为350人,编成7×50的队形,比2019年阅兵时的规模有所扩大,更加威武雄壮。
战旗方队的设计独具匠心。100面荣誉战旗集中展示,这些战旗代表着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特殊功勋的部队单位。每面战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历史见证。由特战队员组成的护旗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这些功勋战旗通过天安门,令人肃然起敬。
3、科技强军:无人化智能化成为亮点,展示现代化成果
此次阅兵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就是大量高新技术的集中展示。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7个作战群,充分体现了我军联合作战能力的提升。
陆上作战群以99A主战坦克打头阵,这款被誉为"陆战之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在信息化能力和火力打击精度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紧随其后的是04A步兵战车、08式轮式步战车等机械化装备,展示了我军陆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海上作战群中,鹰击-18反舰导弹、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等舰载武器系统以车载方式亮相。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出了新型舰载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其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名副其实的"航母杀手"。
防空反导群展示了从野战防空到战略反导的多层次防空体系。红旗-9B远程地空导弹、红旗-16中程地空导弹、红旗-17A近程防空导弹组成远中近三层防空火力网。而红旗-19反导拦截弹的亮相更是令人振奋,这表明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信息作战群是此次阅兵的新亮点。信息对抗装备、无人机干扰系统、通信对抗装备等新型电子战装备集中展示,体现了我军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战能力的飞速发展。在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无人作战群堪称本次阅兵的最大看点。从侦察监视到打击毁伤,从地面到空中,各式无人机组成完整的作战体系。无侦-8高超音速侦察无人机、攻击-11隐身攻击无人机、彩虹-7长航时无人机等先进型号令人目不暇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还展示了水下无人潜航器和地面机器人作战平台,表明我军无人化作战已经向全域拓展。
后装保障群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后勤保障能力。新型野战炊事车、野战医院系统、装备维修工程车等保障装备,体现了我军后勤保障从"生活型"向"作战型"转变的成果。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这些装备虽然不像作战装备那样引人注目,但同样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打击群作为压轴出场,展示了我国战略威慑能力的提升。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东风-61洲际弹道导弹等"大国重器"依次亮相,特别是东风-61的16轴运输起竖发射车,其强大的机动能力和打击精度令人震撼。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的展示,表明我国海基核力量已经形成可靠威慑能力。
4、力量新布局:四大战略兵种首次亮相,构建新型军事力量体系
阅兵中一个历史性时刻是我军新近调整组建的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这4支战略兵种的受阅方队,擎崭新的军旗首次集中亮相。
军事航天部队方队身着深蓝色军装,代表着这支掌管"高边疆"的新型力量。这支部队负责太空监视、卫星管理、航天发射保障等任务,是现代战争制天权的关键力量。他们的亮相表明中国军队正在积极备战太空这个新的战略制高点。
网络空间部队方队身着藏青色军装,这是守护"网络边疆"的数字化部队。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部队负责网络防御、网络侦察和网络对抗任务,是维护国家网络主权的中坚力量。
信息支援部队方队身着墨绿色军装,这是联合作战的信息枢纽。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信息支援部队负责战场情报收集、信息处理分发、作战指挥保障等任务,为联合作战提供信息支撑。
联勤保障部队方队身着天空迷彩,这是现代化后勤保障的专业力量。这支部队整合了原有的后勤和装备保障力量,建立了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为我军全域机动作战提供有力支撑。
这是解放军构建起"4支军种+4支兵种"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后,该力量结构新布局在阅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这一展示表明中国军队正在从传统军种向现代化联合作战体系全面转型,能够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
5、精神传承:从抗战精神到强军征程,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阅兵不仅展示了军事硬实力,更体现了精神传承。战旗方队代表的是浴血于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从无数英雄和众多功勋荣誉旗帜中,区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部队,遴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旗帜,由所在单位官兵擎旗受阅。
"抗战精神" 的传承在阅兵中得到充分体现。联合军乐团设置了14个排面寓意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前排设置80名号手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这种设计让人们在感受现代军威的同时,不忘历史、铭记先烈。
受阅部队中,有许多是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英雄部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黄土岭功臣炮连"英模部队方队......这些荣誉称号背后,是一段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新一代革命军人擎着先辈的旗帜,迈着新时代的步伐,展现了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
阅兵式上,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环节——由100名抗战老兵及其后代组成的乘车方队。这些平均年龄超过95岁的老兵,代表着参加抗战的千千万万革命先辈。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向观众挥手致意时,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英雄的致敬。
6、观看体验:多媒体技术赋能,全民共享阅兵盛况
我通过多种方式观看了这场阅兵盛况。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国防军事频道和新闻频道进行了全程高清直播与解说。4K超高清画质让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从官兵坚毅的面庞到装备精湛的工艺,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网络平台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官方媒体平台,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等商业视频平台都开设了专题直播页。多媒体直播使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们也能感受到阅兵的震撼氛围。我注意到,各平台同时在线观看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表明全民关注国防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社交媒体平台上,@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账号的实时图文直播,让阅兵信息得以迅速传播。"93阅兵"话题阅读量超过十亿,形成了全民观看、全民讨论的热烈氛围。通过VR技术提供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观看阅兵,仿佛置身现场。
此次阅兵的解说工作也颇具特色。军事专家深入浅出地介绍受阅装备的性能特点,历史学者讲述抗战历史和精神传承,形成了一场生动的全民国防教育课。这种"技术+内容"的传播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兵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7、国际视角:阅兵展现中国担当,为世界和平注入正能量
从国际视角看,此次阅兵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阅兵展示国防实力,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展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和能力。
与某些国家举行阅兵时展示进攻性武器不同,中国阅兵展示的装备多为防御性武器,体现了中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中国发展军事力量是为了保卫和平,而不是为了破坏和平;是为了维护稳定,而不是为了制造动荡。
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阅兵中也展示了部分参与过国际行动的装备和部队,这是中国军队开放自信、担当国际责任的体现。
世界各国媒体对此次阅兵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道。许多国际媒体指出,中国通过阅兵展示的军事透明度值得肯定,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这种正面的国际反响,表明中国军队的建设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8 、强军展望:从胜利走向胜利,迈向世界一流军队
通过观看这次阅兵,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军队的历史性变革和进步。从人员素质到武器装备,从组织形态到作战理念,中国军队正在发生全面重塑,朝着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稳步前进。
人员素质大幅提升。受阅官兵中,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超过90%,硕士、博士学历者比比皆是。这表明中国军队已经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军队。官兵们不仅身体素质过硬,军事技能精湛,而且理论素养深厚,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高科技装备。
武器装备跨越发展。从模仿跟踪到自主创新,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智能化,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如高超音速武器、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已经实现并跑甚至领跑。
组织形态深刻变革。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国军队打破了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新型军事力量体系的构建,使军队更加精干、联合、高效、灵活。
作战理念不断创新。信息化战争、智能化战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入,联合作战、全域作战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军队正在积极适应现代战争形态演变,准备打赢未来战争。
展望未来,到2027年建军一百年时,中国军队将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并加快智能化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次阅兵展现的成就,让我们对这一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阅兵结束时,8万羽和平鸽从广场腾空而起,7万只彩色气球同时放飞,象征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视与向往。广场上响起《和平—命运共同体》的歌声,表达了中国人民愿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建设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
80年沧桑巨变,从抗战胜利到民族复兴,这支英雄的军队已经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强大力量。这场阅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成果和强大战斗力,更传递了中华民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们为中国军队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对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深知,和平需要实力来捍卫,发展需要安全来保障。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坚强保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未来的方向。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附诗一首:
观九三大阅兵有感
文/墨染青衣
长安街上展雄风,铁甲铮鸣震碧空。
利剑穿云惊寰宇,精兵列阵贯长虹。
八十载铸强军梦,九域同歌盛世功。
且看金秋阅兵日,旌旗漫卷耀苍穹。
【作者简介】
张龙才,笔名淡墨留痕、墨染青衣,安徽芜湖人,爱好文学,书法,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因为 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够尝出人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