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想起在那片黑土地上抛洒热血的先烈,我的心灵便会无必震颤,而我又怎能不为你而讴歌……
——题记
关东脊梁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东北抗联主要创建者,被誉为“抗联旗帜”,1940年牺牲于吉林濛江,年仅35岁。
确山的麦子黄熟时
你已把东北抗联的旗帜
扛进长白山的风雪里
手持两把驳壳枪,弹无虚发击毙那两个叫
西田重隆和高冈武治的关东军头领
冰天雪地和深山老林
是你驰骋的疆场
你像一只豹子奋力奔跑
从一座密营到又一座密营
从一场战斗到又一场战斗
单薄的军装被弹片撕碎
刀子似的风扎进衣襟
撕扯没封死的伤口……
1940年的濛江,雪没到胸前
你倚靠最后一棵树干,枪口指着前方
鬼子包围上来时,你眼里喷出的火
烧红了他们的刺刀
中弹的最后一刻,你并没倒下
挺直的脊梁嵌进长白山脉
后来,鬼子剖开你的腹部
发现胃中尽是草根树皮棉絮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能弄懂
这位将军的筋骨
用什么铸成了铁
梧桐河的枪声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创建北满抗联根据地,被称为“北国雄狮”,1942年因内奸偷袭牺牲,年仅34岁。
白山黑水记得
那个总在黄昏擦枪的人
右手拉开枪栓的声响
比雪粒砸在松枝上更加震颤
你的名字被关东军
挂在通缉令最上方
而每一次的悬赏总能
激励你前进的步伐
深一脚,浅一脚
踩过零下四十度的冻土
作为抗联第三军军长
你把指挥部扎在山坳的窝棚里
地图摊开放在膝头
指腹划过的每一道山川河流
都在血管里喷张
最后一次冲锋
你把自己挥成一面旗帜
子弹穿过胸膛时
你看见身后的林子
正举起千万片带血的树叶
把未竟的呐喊
种植进1942年春天
如今,梧桐河岸的苔原上
仍有不知名的野花
沿着你倒下的方向
一年年,向外蔓延……
还我山河
——李兆麟:辽宁辽阳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曾独撑1940年抗联危局,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哈尔滨。
兴安岭的雪,落了一层又一层
盖不住你踏过的足迹
深深的印痕,藏着未凉的热血
和关东大地破碎的黎明
你把篝火,架在零下四十度的寒夜
照亮你坚毅无比的脸庞
也照亮传单上“还我山河”的字样
每一个字,都像子弹上膛
你说要让高粱红染透疆场
最终,你没有躲过1946年的黑枪
罪恶的枪口对准你时
你的目光,依然望着日出的方向
后来的人路过你的墓碑
总能听见松涛般的呐喊,好似不断重复
孤榆树村抗联纪念馆的那句话:
——只要我们记得
他们就还活着……
风雪长白山
——周保中:云南大理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云南讲武堂出身,建国后任云南省副主席,1964年病逝。
绵延起伏的长白山脉
风雪鼓动着一面面旗帜
密林深处藏匿着抗联第五军人马
零下四十度严寒
阻止不了冻僵的手指叩击地图
发出的“砰砰”声响
传出很远——很远
听得鬼子们胆战心寒
子弹“呼啸”擦着耳边飞过时
你把战士推进掩体
自己像块打不烂的石头
挺立于硝烟和烽火之上……
没有授衔的战将
把伤口当作战功簿
每道疤痕都在复述
伏击的枪声和冲锋的呐喊
还有那些永远留在雪被下的英名
后来,你成为传说
可那些幸存的老兵却记得
你最常吼的就是那句话:
——跟我上!
长白山的风呼号掠过
总带着金属的震颤
像你当年,用复仇的怒火
锻造出的一颗颗子弹射出枪膛的声音
抚松追击战
——王德泰:辽宁营口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创始人,1936年在抚松县追击日军时中弹牺牲,年仅29岁。
通化的山谷里
还回荡着你磨砺刺刀的声音
铁屑落在冻土上
和血痂一起,结了层硬壳
你在黎明前集合第二路军
呵出的白霜像是发布命令
你的身姿站成松柏
把影子钉在雪地里,不摇不晃
那些被硝烟熏黑的夜晚
你用树枝在地上勾画着作战地图
星光落进眼里
就成了伏击的信号
没有马的将军
把双腿走成最快的骑兵
每道山梁都认得你的脚印
深的是弹伤,浅的是嘱托
抚松那场战役
你把自己变成掩体
子弹穿透身体时
你看见身后的队伍
正踩着你的血迹
冲向朝阳升起的方向
而今,长白山的野花
在你牺牲的地方开得格外鲜艳
像极了你当年
未说尽的誓言
涅槃的玫瑰
——1938年,抗联八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与日军激战至弹尽,面对围堵,她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手挽手走进冰冷乌斯浑河……
这样的时节总让我怀念秋
怀念那条叫乌斯浑河的支流
没有谁能体验那水的冷肃
和由此联想出的种种悲壮
四周都是黑洞洞的枪口
冷云和她的姐妹们面无惧色
一步步把自己投入峥嵘的一九三八
为了掩护革命突围
八位女人在河心站成八座丰碑
支撑着那块因失血而变得苍白的天空
这是东北大地最寒冷的岁月
男人戴着狗皮帽子手拿三八大盖
为消灭苦难,在白山黑水间奔走
女人也不再继续做温柔的梦
面对由远而近的狼嗥
无论是谁,都无法安然一种企盼
也许这些女人还没来得及品尝
作为妻子或母亲的温馨
也许他们还在聆听
从家园传来的最后呼唤
然而她们还是去了
把玫瑰般的年华开放给蓬勃的涛声……
伫立八女投江石碑前
我以看望母亲的名义
看望这些惊心动魄故事中的女人
她们因走投无路而来
她们因爱惜世界交出自己
她们的名字,因这条河流而无限美丽
“九三”阅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
晨光在刺刀上凝结成霜
如同悲痛的记忆,汹涌蔓延
青铜色的意志站成方阵
正步踏过广场,每一步都踩着
纪念碑上未凉的名字
清风拂动,旌旗猎猎
三军集结,战车隆隆
诠释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
大国长剑,神鹰呼啸
看国之重器,为和平披挂钢铁铠甲
而胸前挂满勋章的抗战老兵
庄严地举起右臂向着死难的战友
和朝阳般的共和国致敬
一群白鸽冲向云天
翅膀下“呜呜”作响的哨音
仿佛呐喊,又好似呜咽
承载着三千万未竟的呼吸
此刻,沉默是最高礼仪
当历史在军靴的叩问中苏醒
我们仰望,空中洁白云朵
正擦亮黎明前的星辰,熠生辉……
【作者简介】孙文成,作家,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秘书长、沈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沈阳市和平区文联副主席、和平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获评辽宁省第十届全民读书节“最佳读书人”、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