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九三大阅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满江江·抗战史诗十一章》
咏史抒怀,致敬忠魂
军威赫赫,气壮山河
满江红
抗战史诗十一章
前述
乙巳金秋,九三阅兵列于京华之巅,盖以缅抗日之殊勋、纪反法西斯之胜利八十载也。此阅非寻常仪典:乃中国式现代化新程之初展,人民军队迎建军百年之新容,更系抗战英魂与民族浩气于新时代赓续绵延之明证。
秋风气爽,丽日清和。京城天安门广场之上,十里长安街两侧列阵,旌旗飏空若流霞舒卷,甲胄凝光如列星垂天。听鼓角铿锵彻云,见队列整肃如山,不觉心潮逐声浪而起伏,神思溯岁月而驰往。念卢沟晓月曾映壮士横戈之影,淞沪寒烟犹裹忠魂埋骨之殇;平型关下捷报传音穿林越谷,百团阵前威名震敌慑寇。先烈音容宛在目前,悲戚螎崇敬萦胸臆,遂填《满江红》十一首,聊寄追怀之忱,以致敬先烈、赓续初心。
——半山翁
九三阅兵: 2025.9.3
满江红·九三阅兵(柳永体)
半山翁
铁甲京城,惊雷动、雄师阵列。抬望眼、战鹰掠处,碧霄惊钺。八秩风烟磨剑影,千秋肝胆悬明月。看今朝、正气贯长虹,山河杰。
卢沟恨,终已雪;兴国志,犹难灭。驾东风、龙骧海天深阔。未必烽烟催战鼓,但凭韬略安金阙。待从头、铸盛世龙图,寰球彻。
注: 九三大阅兵,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于202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卢沟桥事变:1937.7.7
满江红·卢沟月恨(柳永体)
半山翁
冷月横桥,惊雷炸、烽烟吞阙。抬望眼、石狮怒目,蹄声狂掣。七七卢沟殤国劫,万千黎庶家园灭。恨倭寇、踏破我河山,刀如蝎。
民族耻,何时雪。家国恨,肝肠裂。举长缨在手,誓逐魔孽。救国同怀驱虏志,时危甘洒英雄血。待从头、砺剑卫金瓯,炎黄杰。
注: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蓄意制造军事冲突,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向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淞沪会战: 1937.8.13
满江红·淞沪会战(柳永体)
半山翁
怒卷吴淞,硝烟里、孤军如铁。看闸北、断垣焦土,血凝残碣。八百精魂熔赤土,万千肝胆擎寒月。卫家国、洒血荐轩辕,真雄杰。
倭旗碎,江月缺;弹尽后,刀光彻。更疾雷动处,战车明灭。炮震长空惊魍魉,身捐浩气凝霜雪。待他年、酾酒酹长风,旗如血!
注: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又称“八一三事变”,是全面抗战初期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之一。日军为扩大侵华战争,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向上海发起进攻;中国军队调集大量兵力顽强抵抗,历经三个月激战,最终因战略劣势主动撤离上海。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极大提振了全国抗日士气。
平型关大捷: 1937.9.25
满江红·平型关大战(柳永体)
半山翁
黑水凝云,晋北道、骤寒如铁。雄关外、龙腾晋野,气吞残月。万壑伏兵烟幕卷,千峰骤雨旌旗裂。响惊雷、霹雳裂苍穹,倭奴慑。
歼困兽,军民结;刀光淬,豺狼灭。看乔沟深处,白刃凝血。百战忠魂穿弹雨,千钧浩气飞云越。雁门风、席卷荡山河,呼英烈!
注:1937年9月25日,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作战主体:由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主力为该师第343旅、344旅一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地区,依托该区域狭窄谷道地形设伏。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该师团是日军精锐部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振全国抗战信心。
1937.12.1
满江红·南京血碧(柳永体)
半山翁
血浸金陵,寒烟锁、腥风卷雪。烽火迫,孤城闭垒,残阳如血。十万忠魂凝冻土,六朝故梦沉江月。恨长刀、未斩尽倭奴,双眸裂。
钟山泪,秦淮噎;杨子怒,金山缺。叹铜驼饮刃,石城倾阙。烽火暗随宫树灭,啼鹃红绕狂涛决。辗千秋、碧血护江潮,奔腾烈!
注: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是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沿长江向南京推进,国民政府为保卫首都组织防御。中国军队以“拱卫首都、迟滞日军”为目标,在南京及周边区域展开抵抗。因敌我兵力、装备差距悬殊,南京最终失守;日军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守军以巨大牺牲展现了抗战决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悲壮一页,也警示着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的重要性。
1938.3.4
满江红·台儿庄大捷(柳永体)
半山翁
烽火彭城,惊三月、倭尘卷血。看齐鲁、残阳碎刃,怒冲云豁。十万健儿摧敌阵,三千忠骨填江月。勇川军、断刃守孤城,天悲裂!
旌旗奋,肝胆热;凶顽破,倭奴灭。笑坂垣矶谷,一鼓歼殁。赤液奔流催战鼓,英魂大野锵金铁。台儿庄、浴火炼坚城,飞传捷!
注①:台儿庄大战,又称台儿庄会战、鲁南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之一。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持续约1个月。中国军队(以第五战区部队为主,由李宗仁指挥) vs 日本侵略军(矶谷师团、坂垣师团等)。中国军队取得胜利,毙伤日军约1万余人,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首次大规模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振全国抗日士气,为后续抗战争取了战略空间。
注②:“坂垣”指坂垣征四郎,“矶谷”指矶谷廉介,二者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重要指挥官,均为日本军国主义战犯。
1938.6.10
满江红·武汉会战(柳永体)
半山翁
楚水汹涛,龟蛇怒、残阳如血。飞鸣镝、嚣尘倭寇,鼓鼙声裂。万舰横江吞浪白,千峰列阵飞云遏。掷头颅、血染大江红,奔腾烈!
空战急,夷陵绝。兵锋恶,旌旗猎。踏马关山热,城坚如铁。两岸青山埋战骨,一江浩气英魂越。大中华、有壮士擎虹,千秋说。
注:武汉会战,又称武汉保卫战,发生于1938年6月至10月 ,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彼时,日军妄图速战速决,迫使中国投降,集结重兵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则以武汉及周边地区为核心,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交界地带全力防御,参战兵力达百万之众。会战期间,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在万家岭重创日军,歼敌数千;在江北田家镇等地,也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日军攻势猛烈,战线逐渐拉长,中国军队最终按计划撤退,于10月25日放弃武汉。打破了“速战速决”的迷梦,中国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0.6.9
满江红·宜昌保卫战(柳永体)
——一九四〇年枣宜硝烟血火祭
半山翁
江汉汤汤,忽吹裂、倭蹄风色。看急峡、高崖危矗,锁云吞日。天堑悬弓惊寇胆,石牌沉舰衔刀戟。更秭归、巫雨洒灵旗,青磷碧。
倭焰炽,夷陵逼;孤城在,无完壁。听江关鼓角,血腾潮立。一寸焦黎焦未死,满河红浪红犹溢。望楚水、浩浪接苍溟,朝天激!
注:宜昌保卫战是1943年中国军队在湖北宜昌地区对日军发起的防御反击战,是抗日战争中鄂西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旨在保卫长江航运要道,阻止日军沿长江向西推进,保障四川等大后方的物资运输与安全。中国军队经艰苦作战,最终击退日军进攻,守住宜昌,粉碎了日军打通长江上游通道的企图,稳定了华中抗战局势。对支撑抗战后期局面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1940.8.20-1941.24
满江红·百团大战 (姜夔平韵体)
半山翁
烽火神州,太行怒、山呼壑鸣。听敌后、硝烟鼓角,万众皆兵。铁道神兵挑敌胆,江桥袭寇捣巢营。凛千峰、霜染大刀寒,天地惊。
游击战,扰敌宁;论持久,动员令。纵歼连环破,八路威名。九野关河龙虎跃,百团戎马大旗征。靖山河、灭鬼哭狼嚎,寰宇清。
注:1940年8月至12月,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由彭德怀、左权等八路军将领统一指挥,参战部队主要为八路军第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以破坏华北日军交通线(如正太铁路)、摧毁日伪据点为核心,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振奋全国抗战信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中流砥柱作用。
1939.9-1944.5.27
满江红·长沙会战(姜夔平韵体)
——天炉淬刃湘流楚天壮怀歌
半山翁
百嶂湘流,烽烟骤、云卷浪寒。听鼓角、穿云裂雾,倭骑嚣颠。薛岳兵行奇正略,天炉阵设鬼门关。尽横歼、杀虎豹豺狼,磨刃坚。
征人剑,气贯天;沁残血,染刀边。笑倭奴痴想,夺命沉渊。芳草渐疏山月薄,残碑犹沥血痕鲜。喜今朝、国祚耀东方,冲斗躔。
注:1939年9月-1942年1月,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对日军的重要作战。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湘赣鄂地区,是保卫华中战略要地的关键战场。中方称为“长沙会战”(又称“长沙保卫战”),共进行三次大规模战役,是正面战场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会战之一。中方主要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采用“天炉战法”等战术应对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在装备劣势下顽强抵抗,三次会战共毙伤日军约10万人,有效阻滞了日军南下步伐,提振了全国抗战信心。
1945.4.6
满江红·湘西会战(姜夔平韵体)
——一九四五年芷江烽火血色英魂赋
半山翁
雪岭云屯,烽烟卷、千峰墨浓。惊雷震,芷江云外,血染残虹。壮士衔枚穿暗谷,旌旗映月裂腥风。战武陵、越堑锁寒江,刀正红。
驱豺虎,枪箭弓;家国恨,贯苍穹。任危崖弹雨,誓守崆峒。忠骨已埋青嶂里,英魂犹镇碧霄中。血字坊①、彪炳立苍茫,山万重。
☆
注①: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主要作战时间为1945年4月至6月,历时约两个月。以中国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对抗日本侵华陆军。集中在湖南西部的雪峰山地区及周边(今怀化、邵阳等地)。作为抗战末期的关键会战,中国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歼灭日军万余人,有效遏制了日军的战略进攻,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注①:血字坊即芷江受降纪念坊,整体呈“血”字造型,位于湖南芷江,是中国接受日军投降的重要遗址,见证历史。
(东莞)原创作者:朱树球 (网名:半山翁、狮子球)
2025.9.3同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