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活动 。然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并未出席,这一情况引发了诸多讨论,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大败笔,理由是美国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率先占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与日本进行大规模海陆空作战以及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等。但这种观点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不可否认,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确实加速了日本的投降。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与日本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先进的军事技术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这一举措,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战争意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然而,将美国未参加阅兵视为一大败笔,这种观点过于片面。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抗战是独立自主的抗战,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结果。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到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的爆发,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使日本无法实现其“北进”和“南进”的战略企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美国在二战中的行动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中国自身的抗战贡献。中国举办抗战胜利阅兵,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自己的抗战历史,缅怀先烈,警示后人,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阅兵的主体是中国人民自己,是对中国抗战历史的回顾和对中国抗战精神的传承。
此外,美国未参加阅兵也有其自身的政治考量。当时,意识形态、美日同盟等因素让美国选择与中国的阅兵保持一定距离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抗战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地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中国的抗战胜利是全民族奋斗的结果,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这一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总之,抗日战争9月3日阅兵美国没参加,不能简单地被视为一大败笔。中国的抗战历史有着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中国举办阅兵是基于自身的历史记忆和现实需求,是对中国人民抗战功绩的尊重和对世界和平的守护。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既要承认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也要坚定地维护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