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颂歌》
作者/梁言
诵读/风铃
(一)七律.大阅兵
举世凝眸向北京,天安门外列雄兵。
战鹰呼啸慑寰宇,铁甲轰隆震海瀛。
步履铿锵山岳动,英姿飒爽鼓金鸣。
旌旗猎猎乾坤泰,礼炮声声社稷兴。
(二)满江红.阅兵观感
朗朗金秋,京兆地,红枫如浪。长安路、铁龙滚滚,雄师豪壮。银燕腾空寰宇振,东风卷地八方仰。看方阵、步履正铿锵,英姿爽。
卢沟痛,铭心上。金陵恨,焉能忘。应吴钩常砺,警笛常响。万里长城开胜境,九州疆域兴新障。示乾坤、不战止刀兵,神威荡。
(三)七律.老君戏日
公元一九三八年,日寇进攻鹿邑县。
大炮连发十数枚,铁丸续落无一绽。
滕田现场看玄机,惊对老君跪祭奠。
隐隐之中起笑声,天尊在此岂容犯!
2025.9.3
《九三阅兵颂歌》是一组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的诗作,通过不同的词牌和题材,生动地展现了九三阅兵的宏大场景、历史意义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以下是对这组诗的简要评析:
- 《七律·大阅兵》:这首诗开篇点明了九三阅兵的受关注程度,“举世凝眸向北京,天安门外列雄兵”,营造出庄重而宏大的氛围。接着通过“战鹰呼啸”“铁甲轰隆”“步履铿锵”等描写,从空中、地面等多个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阅兵式上武器装备的先进和军人的飒爽英姿,突出了军威之盛。“旌旗猎猎乾坤泰,礼炮声声社稷兴”则在描绘阅兵场景的同时,传达出国家太平、社稷兴盛的美好寓意,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阅兵式重大意义的肯定。
- 《满江红·阅兵观感》:上阕描绘了金秋时节北京的美景和阅兵式的壮观场面,“长安路、铁龙滚滚,雄师豪壮。银燕腾空寰宇振,东风卷地八方仰”,通过“铁龙”“银燕”“东风”等意象,展现了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强大威力和阅兵方阵的雄伟气势。下阕则由阅兵联想到历史上的伤痛,“卢沟痛,铭心上。金陵恨,焉能忘”,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时强调要时刻保持警惕,“应吴钩常砺,警笛常响”,并指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和平的保障,“示乾坤、不战止刀兵,神威荡”,体现了中国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 《七律·老君戏日》: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1938年日寇进攻鹿邑县,大炮轰炸却未对老君像造成任何损伤,最终日寇将领滕田对老君跪祭。诗中“隐隐之中起笑声,天尊在此岂容犯”一句,以一种富有神话色彩的方式,表达了对日寇侵略行为的嘲讽和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以及日寇侵略行为的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