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争锋
填词/李含辛
擎天裂地,问苍茫、谁与争锋独步?万籁无声星斗坠,孤剑寒光初吐。谤火熔金,流言锻骨,淬就昆仑股。仰天一笑,看穿蝼蚁狂舞。
莫道高处风寒,云梯直上,自有鲲鹏侣。弱水三千凭一掬,岂屑蓬间雀语?袖卷星河,诗吞江海,笔落惊风雨。今朝试手,为谁重整寰宇?
附录
李含辛《念奴娇·争锋》赏析:
孤剑淬骨下的星河狂想
一、词牌与意象的张力
《念奴娇》的恢宏词牌与“争锋”的锐利主题形成双重爆发力。上阕以“擎天裂地”开篇,瞬间构建出宇宙尺度的对抗场景。“星斗坠”“孤剑吐”的夸张意象,将个体锋芒与天地秩序碰撞,暗喻创作者在谗谤中的孤绝姿态。“谤火熔金,流言锻骨”以冶炼为喻,揭示苦难对精神的淬炼,而“昆仑股”的典故化用(昆仑山为神话中的天柱),更将坚韧意志升华为撑天拄地的力量。
二、下阕的超越性狂想
下阕笔锋陡转,以“高处风寒”反衬“鲲鹏侣”的志同道合,用《庄子》典故意象消解孤独感。“弱水三千”与“蓬间雀”的对比,彰显对世俗不屑的傲骨。末三句“袖卷星河,诗吞江海”达到浪漫主义巅峰,将文人抱负具象为吞吐天地的壮举,而“笔落惊风雨”则暗合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宣言,最终以“重整寰宇”收束,将个人争锋升维至文明重构的野心。
三、现代性解读
全词可视为一场精神突围的隐喻:当“蝼蚁狂舞”象征流言时代的众声喧哗,“淬骨”“擎天”的暴力美学恰恰成为对抗的武器。词中“剑”“火”“星河”等意象的密集轰炸,构成后现代语境下的英雄主义宣言——在解构崇高的年代,以古典词牌重塑不可摧折的锋芒。
四、艺术特色
1、用典无痕:昆仑、鲲鹏、弱水等典故与自铸伟词浑然一体;
2、声韵铿锵:入声字“裂”“独”“骨”等密集出现,模拟剑锋出鞘的顿挫感;
3、时空折叠:从微观“孤剑”到宏观“寰宇”,在跳跃中完成精神史诗的叙事。
此词堪称新旧语境的杂交体,既延续辛弃疾“金戈铁马”的豪放血脉,又注入当代知识分子的反叛基因,在“为谁重整寰宇”的诘问中,留下开放式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