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世纪的精神火炬:
《大刀记》的文学力量与时代回响
毕筱奇

在红色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大刀记》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自出版以来,历经半个世纪的时光洗礼,依旧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当我们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段抗战历史的文学缩影,更是一座承载民族精神、启迪当下的文化丰碑。
《大刀记》的独特魅力,首先源于其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郭澄清以鲁北大地为创作底色,用细腻入微且充满张力的笔触,塑造出一群有血有肉、情感饱满的英雄群像。主角梁永生的成长轨迹,堪称这部作品最动人的文学篇章。他并非天生的完美英雄,出身贫寒的他,因父亲惨死于地主屠刀之下,心中燃起复仇的火焰,最初带着一股 “愣葱劲” 单打独斗。“夜闯地主院” 中,他怀揣着满腔悲愤,在黑暗中与地主势力周旋,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透着孤勇;“单刀斗汉奸” 时,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大刀挥舞间尽显铮铮铁骨。这些情节并非简单的英雄叙事,而是将梁永生的勇敢与执拗、挣扎与坚守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普通人在苦难中的奋起。
更难得的是,郭澄清没有将梁永生的成长局限于 “个人反抗” 的框架内。随着故事推进,在党的引领下,梁永生在一次次战斗、一次次挫折中逐渐觉醒:“一人勇不如众人强”。他从最初单打独斗的 “孤胆英雄”,慢慢学会团结乡亲、运用策略,成长为一名懂得依靠集体力量的革命战士。这种从 “个人复仇” 到 “集体抗争” 的转变,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融入到具体的情节发展中。或许是一次因独自行动导致战友受伤的教训,或许是看到乡亲们为守护家园自发组织起来的力量,梁永生的思想觉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这种自然生长的转变,让梁永生的形象彻底 “活” 了起来,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符号,而是有着普通人的情感波动、成长烦恼,却又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的 “身边英雄”。正是这样鲜活的人物塑造,让《大刀记》具备了穿越时空的文学生命力,即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读者依然能从梁永生的故事中感受到共鸣与力量。

除了卓越的文学成就,《大刀记》更以其深刻的历史还原度,成为映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苦难与抗争的一面镜子。作品以鲁北大地为缩影,用写实的笔法勾勒出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封建地主的残酷盘剥,让百姓长期挣扎在饥寒交迫的绝境,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遍齐鲁大地,烧杀抢掠的惨剧日复一日上演,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痛苦,成为一代人无法磨灭的记忆。但《大刀记》并未沉溺于苦难的描绘,而是在绝境中书写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希望。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起反抗的壮丽画卷。梁永生带领的大刀队,从最初几个人的 “小队伍”,逐渐凝聚起乡亲们的力量,用大刀、土枪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他们的战斗,早已超越了个人复仇的范畴,成为守护家园、捍卫民族尊严的象征。
这部作品最深刻的价值,在于它让读者真切地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来不是某一个英雄的 “奇迹”,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亿万人民团结一心、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荣光。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无论是主角梁永生,还是跟随他的普通乡亲,亦或是默默支持革命的群众,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无数这样的 “小人物”,用团结的力量筑起了抵御外敌的 “长城”。这种 “团结一心、不畏强敌” 的精神,不仅是《大刀记》的灵魂,更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赢得胜利的关键密码,至今仍在民族的血脉中流淌。
对于许多读者而言,《大刀记》早已超越了一部文学作品的范畴,成为一段刻入成长记忆的精神印记。就像孩童时期围坐在收音机前,聆听薛中锐先生小说连播的时光,是无数人心中最珍贵的 “听觉盛宴”。薛中锐先生用极具张力与激情的声音,将鲁北抗日战场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听众眼前:梁永生手持大刀冲锋的飒爽、面对强敌不屈的眼神、为乡亲复仇时的悲愤,仿佛都挣脱了声音的束缚,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那些充满力量的情节,让一代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英雄” 二字的重量。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在危难时刻能为家国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同时,这种独特的阅读与聆听体验,也让文学的种子在无数人心中悄然扎根,让人明白文字不仅能讲述故事,更能将遥远的历史与炽热的精神,牢牢刻进一代人的心灵深处。

在新时代,《大刀记》蕴含的精神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今,我们或许不再需要手持大刀冲锋陷阵,但 “梁永生式” 的勇气与精神,仍是我们前行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面对科技攻关的 “硬骨头”,我们需要梁永生 “夜闯地主院” 般的闯劲,敢于突破技术壁垒,攻克难题;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 “一人勇不如众人强” 的团结意识,凝聚各行各业的力量,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而在守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那份 “单刀斗汉奸” 般的坚定决心,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始终坚守原则,捍卫国家尊严与民族利益。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及阅兵式,以庄严的仪式回望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致敬牺牲的先烈,这与《大刀记》所传递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今天的和平与强大,正是从《大刀记》所描绘的烽火岁月中走来,是梁永生们用大刀劈开了黑暗,是无数先烈用生命铺就了光明,是亿万人民用团结筑起了新的长城。纪念《大刀记》,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将作品中的抗战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转化为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实际行动。
《大刀记》这部跨越半世纪的红色经典,早已超越了文学作品的范畴,成为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凝聚精神力量的桥梁。它用文字记录了民族的苦难与抗争,用人物传递了不屈的勇气与信念,更用精神为一代又一代人指引了前行的方向。在未来的岁月里,这盏精神火炬必将继续燃烧,照亮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毕筱奇 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原副主席)
链接:
纪念《大刀记》出版50周年座谈会暨
《我与大刀记的故事》及书画作品征稿启事

2025年,我们迎来两个意义非凡的纪念日: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大刀记》出版5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大刀记》作为一部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典,以其磅礴的气势、鲜活的人物和深刻的家国情怀,生动再现了鲁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丽史诗,是民族精神的文学丰碑,影响深远。先后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建党百年60部《红色经典初版本文库》《百年百部红旗谱》。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文学薪火,并重温红色经典《大刀记》这部不朽之作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特举办系列纪念活动。
一、举办单位
1、主办
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
郭澄清纪念馆
2、承办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竹庐书院
3、协办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都市书画院
二、活动内容
1. 纪念座谈会:
拟于2025年8月26日上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纪念《大刀记》出版50周年座谈会”。
将邀请专家学者、文艺评论家、作家代表、郭澄清先生亲属及各界人士共同回顾《大刀记》的创作历程、文学成就、社会影响,探讨其蕴含的抗战精神与时代价值。
2. “我与《大刀记》的故事”主题征文:
征集对象:全国广大读者、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及各界人士。
征文主题:围绕阅读《大刀记》,收听长篇连播,观看《大刀记》连环画、影视作品的经历、感受、思考,讲述《大刀记》对个人成长、思想观念、家国情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享与《大刀记》相关的难忘记忆、研究心得或收藏故事;探讨《大刀记》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
作品要求:
体裁不限(散文、随笔、评论、回忆录等均可),字数建议在1000-3000字之间。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积极向上,紧扣主题。
须为原创作品,未在任何公开出版物或网络平台发表过。
投稿请采用电子文档(Word格式),邮件主题注明“《我与大刀记》征文+作者姓名+联系电话”。
刊发平台:优秀征文作品将在《都市头条》平台“济南头条”频道开设的专栏中陆续刊发。优秀作品可推荐主流媒体发表,符合要求的作品将结集成册。
投稿都市头条微信13325115197(微信同号)
截稿日期:2025年9月30日
3. 纪念主题书画作品征集:
征集对象:全国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
作品主题:围绕《大刀记》所反映的抗战精神、家国情怀、英雄气概、鲁北地域风貌,或郭澄清先生的文学贡献进行创作。可选取书中经典场景、人物形象、名言警句,或抒发对革命历史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作品要求:
书法、绘画(国画、油画、版画等)作品均可。
作品尺寸:建议不大于四尺整张(138cm x 69cm),形式不限(横幅、竖幅、斗方、扇面等)。特殊尺寸请提前沟通。
作品背面右下角请用铅笔清晰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
投稿作品无需装裱。
收藏与荣誉:
入选作品将由 “郭澄清纪念馆”永久收藏。
所有入选作者将获得由主办方和“郭澄清纪念馆”联合颁发的《收藏证书》。
投稿方式:请将作品原件邮寄至指定地址(请妥善包装)。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北路汇源华庭18号楼纪念活动组委会收
邮 编:250033
联 系人:宋先生
电 话:13325115197
截稿日期:2025年9月20日 (鉴于作品需要邮寄及后续装裱、布展准备时间,建议书画截稿稍早于征文)
重要说明
投稿者应保证对所投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不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如有纠纷,责任由投稿者自负。
主办方对入选的征文作品拥有在本次纪念活动相关宣传、展览、出版(含电子出版)、信息网络传播等非商业用途的使用权,不再另付稿酬;对收藏的书画作品拥有所有权及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宣传等权利。
书画作品原则上不退稿,如需退稿,请在投稿时特别说明并承担退件费用。未入选且未说明需退稿的作品,主办方将妥善处理。
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所有。
联系方式,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以下方式咨询:
咨询电话:13325115197
巍巍泰山铭记烽火岁月,滔滔黄河咏唱英雄赞歌。值此双重历史纪念的重要时刻,我们诚挚邀请您,用文字记录感动,用笔墨描绘情怀,共同参与到这场意义深远的纪念活动中来,重温《大刀记》,缅怀先烈功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
郭澄清纪念馆
2025年8月8日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