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山坡羊*老农说怪*
作者/崔建国
春播秋刈,汗珠子摔八瓣儿,一月省出千五块,供他念书盼体面。谁曾想,上班后更费钱!月薪五千刚到手,房租三千先去了大半,柴米油盐算下来,俺还得贴三千万般难。笑这世道怪,念书时省,挣钱了反要爹娘填。罢,罢,罢,不如回村种二亩田,糠菜饱肚,倒省了俺这老骨头,每月再掏那三千瞎熬煎!
这首《中吕·山坡羊·老农说怪》以质朴的方言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了当代农村家庭的经济困境与代际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结构艺术
起承转合:前四句铺陈老农春耕秋收的艰辛与节俭供学的初衷,形成"起";"谁曾想"三句陡转,揭示子女就业后反需父母补贴的荒诞,完成"承转";末三句以"笑这世道怪"点题,用"罢罢罢"的决绝收束,呼应元曲"豹尾"传统。
数字对比:"汗珠子摔八瓣儿"的具象劳动与"三千瞎熬煎"的抽象支出形成张力,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尖锐矛盾。
二、语言特色
方言入曲:"八瓣儿""熬煎"等北方口语的运用,既保留曲牌韵味,又增强情感冲击力,与刘时中《农想田家作》"瓦钵瓷瓯"的市井气息一脉相承。
反讽手法:"盼体面"与"更费钱"构成黑色幽默,暗合元代散曲"以俚语刺世"的传统。
三、社会价值
代际困境:折射出"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当代焦虑,与陆游《春日》"闭门白日不胜长"的闲适形成古今对照。
城乡抉择:末句"回村种田"的无奈,呼应毛泽东《五云山》"野莺婉转"的田园想象,却以苦涩收场。
该作品通过元曲形式,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消费社会的冲突具象化,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性,更在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鲜活的社会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