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玫瑰已在心中怒放
----七夕,写给我的女人
作者/ 吕永刚
诵读/武全
今天是七夕 你问我花呢
当年送你那束已经凋谢
这一回我把心也献上
因我的玫瑰已在心中怒放
是不是感觉过于小气
不就是一束花吗
是 也不应该是 花蕊包裹一颗心
不忍将她开放后枯萎
尽管眼前的美与浪漫 十分诱惑
爱一个人的内涵 丰富多彩
因为时间不同 而变得越加深沉
今天与你约会 约出不一样的月亮
约来星光灿烂
酒杯装满激情 映着彼此的影
通透的酒水 若一面镜子
你一口 我一口 把彼此收藏进体内
循环出情与爱的滋味
别说生活简单 心与心的距离
就在简单重复中缩短
枕一个夜晚 睡一张床
也有做不一样的梦的人
只有紧紧抱在一起 才不会
给孤独一条缝隙
今天 七夕 我们不去关心牛郎织女
纪念一次忠贞不老 天河隔不断的爱情
苦难日子链接的幸福 不在天上
人间你我 脚下的路 小巢的冷暖
包容全部 锅碗瓢盆奏响的神曲
五谷杂粮喂养的健康
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请不要怪我 今天两手空空
也不是我不懂浪漫
只是我们彼此把对方种在心田
什么花可以替代
亲爱的 我约你 你约我
一起永恒七夕
2025.8.28日晚20点17分草于米佳书画院
《心心相融诠释爱之真谛》
——评诗人吕永刚的诗作《我的玫瑰已在心中怒放——七夕,写给我的女人》
作者/ 杨宝库
诵读/梦锁清秋
当世俗七夕沉溺于玫瑰与情话的外在狂欢时,吕永刚的诗作《我的玫瑰已在心中怒放》却以北方汉子特有的沉敛,撕开浪漫的表象,直抵爱的本质——心心相融的坚守,远胜转瞬即逝的物质点缀。这首写给“我的女人”的七夕诗,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以滚烫的真挚与深刻的哲思,将诗人心灵深处的厚重情感,酿成了一杯越品越醇的生活佳酿。
诗人对“玫瑰”的解构,是整首诗哲思的起点。“当年送你那束已经凋谢/这一回我把心也献上”,寥寥数语便完成了“物质浪漫”与“精神挚爱”的对比:世俗玫瑰终会枯萎,可“心中怒放”的玫瑰,因包裹着一颗真心而拥有永恒的生命力。这恰如哲人之思——外在形式的美好终是昙花一现,唯有根植于灵魂的牵挂,才能跨越时光的磨损。“不忍将她开放后枯萎”的细腻,更藏着对爱的敬畏:真正的爱从不是一时的炫耀,而是不愿让珍视的情感因“形式消耗”而褪色,这份克制里,藏着比“送花”更深沉的守护。
诗中对“人间爱”的聚焦,更显诗人最务实的深情。传统七夕诗多咏牛郎织女的天上情,诗人却直言“我们不去关心牛郎织女”,转而将目光落向“人间你我”:“小巢的冷暖”“锅碗瓢盆奏响的神曲”“五谷杂粮喂养的健康”。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意象,没有丝毫诗意的“悬浮感”,反而精准戳中爱的本质——正如晋诗人杨方在《合欢诗五首》中所咏“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的相守,真爱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把对方的冷暖当成自己的牵挂。这种“不慕天上仙,只做人间伴”的选择,恰是诗人真实情感的写照:不擅甜言蜜语,却以“包容全部”的责任,将爱活成了安稳的日常。
诗中诸多细节,更藏着“心心相融”的哲学。“酒杯装满激情,映着彼此的影……你一口,我一口,把彼此收藏进体内”,酒成了情感的介质,“收藏进体内”不是物理意义的占有,而是精神层面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到深处,便是灵魂的共生,如同镜子映照彼此,又在交融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只有紧紧抱在一起,才不会给孤独一条缝隙”,则道破爱的另一种力量:人天生惧怕孤独,而真挚的陪伴不是简单的“同床共枕”,而是心灵的相拥,用彼此的温度填满孤独的空隙,这份联结,比任何浪漫宣言都更有力量。
“只是我们彼此把对方种在心田/什么花可以替代”,这是全诗最动人的告白,也是对“爱之真谛”的终极回答。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浪漫从不是两手空空的借口,而是“把对方种在心田”的笃定——当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生命里的“专属玫瑰”,任何物质礼物都显得苍白。这首诗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诗人特有的真诚与责任,为现代人诠释了爱的正能量:爱不是一时的悸动,而是在岁月里相互滋养,在平凡中彼此成就,让“脚下的路”成为通往“梦想天堂”的阶梯。这份心心相融的坚守,远比七夕的星光更璀璨,也比任何情话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诠释爱的真谛。
2025年8月28日22时5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