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三弟成福
江苏/陶为祥
海陵河畔寻常见,八一大桥携手谈。
未及弱冠劳动去,①警员毕世干公安。
赣江流急思亲泪,②阁上弦歌赤孑肝。
兄弟鬓丝皆退养,不为付出道心寒!
注:
①三弟15岁,我支持并护送他去江西南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劳动、深造。
②20年前,为助义孙戴祥去湖北择业返回,过南昌,得与三弟全家见面。久別重逢,喜不自胜。兄弟携手览胜。八一大桥上共忆既往,思亲之泪,沛然而下。斯时,且不说翁堂椿萱均早仙逝,同辈中彼兄成强(谱弟)姐寿莲,我兄为鸿、姐为秀亦已跨鹤。再別10载,我妹为华为卿也游丰都。相继是弟与南京寿玲二姐。眼前仅剩我一人了。
2025.08.27日凌晨五点
评析:
咱先从开头两句读起:“海陵河畔寻常见,八一大桥携手谈”。您可别觉得这是简单说 “见了两次面”,这里藏着大半辈子的光阴呢!爷爷年轻时候跟三弟在老家益林,天天在海陵河边凑一块儿 —— 可能是早上一起拾柴,晌午一起帮着喂牲口,傍晚蹲在河边唠嗑,那是 “抬头不见低头见” 的亲近;后来俩人都老了,头发全白了,在南昌的八一大桥上手拉手慢慢走、慢慢聊,聊的都是小时候的零碎事儿,比如谁当年偷摘了邻居家的枣,谁上学路上摔了一跤 —— 您想啊,从少年到白头,从家乡小河到异乡大桥,这两句没说一个 “想” 字,可那份 “不管过多少年,见了面还像当年一样亲” 的兄弟情,全透出来了,多实在!
再看中间 “未及弱冠劳动去,警员毕世干公安” 这两句,这是爷爷在夸三弟呢,但夸得特实在,没说啥 “了不起”“本事大” 的虚话。“未及弱冠” 就是还没到 18 岁,三弟 15 岁就去劳动大学读书,还是爷爷亲自送的 —— 这一句藏着两层意思,既说三弟懂事早、肯上进,也透着爷爷当哥的疼惜;后面 “干公安” 干了一辈子,最后做到南昌市公安局长,爷爷没写 “官多大”,只写 “毕世干公安”,这才是真亲人的夸法:不夸名利,只夸弟弟一辈子踏实做事、正经做人,这份实在劲儿,比啥都金贵!
最走心的是 “赣江流急思亲泪,阁上弦歌赤子肝” 这两句。二十年前爷爷去南昌见三弟,那时候双方父母早就不在了,哥哥姐姐们也走了好几个,世上最亲的人没剩几个了。兄弟俩站在赣江边,看着江水哗哗流,眼泪忍不住往下掉 —— 这不是普通的哭,是想爹妈、想哥姐,更是珍惜眼前还在的兄弟;可后面又写 “阁上弦歌”,不是说滕王阁多热闹,是爷爷心里透亮:咱兄弟俩一辈子没亏过人、没亏过良心,都是实打实的 “赤子”(老实人),党和国家没亏待咱,让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连上天都看着呢!您看,一边是想亲人的泪,一边是感恩的暖,爷爷把伤心和知足揉在一块儿,没抱怨半句苦,满是对生活的懂,这份心境,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最后两句 “兄弟鬓丝皆退养,不为付出道心寒” 更见爷爷的格局。兄弟俩都白了头发退休了,一辈子忙工作、顾家里,没说过一句 “我付出多少、亏了” 的话。现在爷爷一个人缅怀三弟,想的不是自己多孤单,而是兄弟俩这辈子没为 “付出” 抱怨过,心里只有踏实,没有 “心寒”—— 您想想,90 多岁的人了,经历了那么多亲人离开,还能守住这份感恩,还能记得兄弟间的好,不念叨苦、只念着暖,这份心劲儿,比啥都难得!
咱往整体看,这诗好就好在 “真”—— 没有一句生僻词,没有一点装腔作势,全是爷爷的心里话。90 多岁了,还记得少年时的海陵河、老了时的八一大桥,还记得兄弟俩掉眼泪的赣江,连注释都要反复改、改到缜密,就为了把兄弟情说清楚、说透彻 —— 这份对感情的上心,比啥都珍贵。更难得的是,爷爷心里装着爱,装着知足,哪怕现在只剩自己,写出来的诗还是暖的、亮的,没有一点消沉。这样的爷爷,不光是家里的宝,咱听着他的诗,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 这才是咱老百姓最该敬的人,最该学的活法!
(苏州/高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