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宫密卷现真章
雷峰塔基裂开三尺缝隙,露出黑黝黝的地宫入口。阴风自地穴涌出,带着陈年霉味与隐约的血腥气。官兵们举着火把却不敢上前,唯有济公摇着破扇率先踏入。
"三百年的冤气,该见见天日了。"济公的破鞋踩在石阶上发出空响,"苏公子,你祖父留下的那本《漕运札记》,可曾带来?"
苏文瑾连忙从怀中取出本泛黄册子。就在这时,地宫深处突然传来机括响动,数支弩箭破空射来!武二眼疾手快将众人推开,自己肩头中箭,鲜血顿时染红衣襟。
"二哥!"武大急欲上前,却被济公拦住:"莫急,让你兄弟受了这一箭,前世冤孽便消了。"说着用蒲扇对着箭伤轻拂,武二但觉伤口一凉,竟自行止血结痂。
众人举火细看,地宫内蛛网密布,正中摆着口柏木棺材。棺盖上刻着首谶诗:"龙潜于渊待其时,虎符合璧天下知。雷峰塔倒冤情雪,秦淮月明证菩提。"
棺内并无尸骨,只有个铁匣。苏公子用虎符插入匣上锁孔,机括响动,匣中现出厚厚卷宗。最上方竟是份血书诉状,落款是"漕帮三万七千弟兄"。
卷宗记载令人触目惊心:当年太后还是懿贵妃时,为争夺漕运控制权,指使心腹制造沉船事故陷害漕帮。苏公子祖父时任漕运总督,虽知冤情却被迫结案,暗中却留下这些证物。
"看这个!"李三郎突然指着本医案,"道光十二年大疫,太后党羽竟在药材中下毒,嫁祸给漕帮!"他颤抖着翻开祖传医书,"难怪...难怪我曾祖父会卷入假药案..."
第八章 秦淮月下解前缘
带着地宫密卷,众人星夜赶往金陵。秦淮河上画舫如织,苏文瑾却领着众人拐进条幽深巷子。巷底有间破旧医馆,门楣上"回春堂"三字依稀可辨。
"这就是李老先生当年的医馆。"苏公子对李三郎道,"你祖父临终前,曾将样东西寄存在我家。"
说着从医馆神龛后取出个紫檀木盒。盒中竟是本完整的太医院档案,详细记载着当年瘟疫真相——太后党羽为侵吞赈灾款,故意在药材中掺入瘟鼠尸粉!
正当众人震惊时,河上突然飘来阵阵琵琶声。妙音惊喜道:"这是祖母教的《秦淮夜月》!"循声而去,见个老渔翁正在舟头抚琴。
老渔翁见虎符竟老泪纵横:"老舵主...终于等到这天了!"原来他竟是漕帮仅存的长老,这些年在秦淮河上伪装渔夫,守护着最后证据——半卷《漕帮忠义录》。
月光下,忠义录与地宫卷宗合璧,拼出完整真相:当年懿贵妃为扳倒皇后,命心腹在皇后省亲船上放置炸药,却栽赃给漕帮。苏公子祖父暗中救下皇后,将其安置在...
"灵隐寺!"众人异口同声。想起那个送饭的老妪,她临死前的"小心水"原是"小心漕运使"!
第九章 紫金山上证菩提
紫金山顶,太后懿驾亲临。三千禁军将山头围得铁桶一般。太后凤目扫过众人:"哀家倒要看看,哪些逆贼敢诬陷当朝国母!"
苏公子正欲呈上证物,济公却摇扇上前:"娘娘可记得四十年前,紫金山下的采莲女?"
太后猛然变色。济公轻拍破扇,雾中竟现出幻象:年轻时的懿贵妃为争宠,将怀有龙种的采莲女推入枯井!
"那采莲女没死,"济公指向妙音,"她被漕帮所救,生下的女儿成了比丘尼,又转世为盲女歌者。"妙音闻言浑身剧震,眼中流下血泪——原来太后竟是她的杀母仇人!
此时武大突然跪地痛哭:"我前世是那井边的龟,亲眼见娘娘行凶却未相救,今生才投生愚钝之人!"张屠户也叩头不止:"我前世是娘娘侍卫,奉命填井..."
太后踉跄后退,凤冠歪斜。突然山崩地裂,那口枯井竟从地底显现!井中升起缕缕青烟,化作采莲女身影:"姐姐,四十年了,该还债了。"
禁军们见状纷纷跪倒,高呼"天显神迹"。太后瘫坐在地,喃喃道:"原来...因果不虚..."
济公将虎符抛入井中:"冤冤相报何时了。今日种种前世因,不如一笑泯恩仇。"井中顿时金光大作,现出万朵金莲。妙音眼中翳障尽褪,轻抚月琴唱起往生咒。
太后最终削发为尼,在灵隐寺忏悔余生。众人站在紫金山顶,看云海翻涌。济公破扇指天笑道: "盲龟浮木原非易,谁知因果早连环。 但存善念修正果,自有金莲渡苦海。"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