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岁生日感言
编者按:
在张庆明同志64岁生日之际,其生日感言既是对个人六十余载“为民”足迹的回望——从教育燃希望、体育铸荣光,到政协践担当、退休续初心,每一步皆扎根民生、紧贴发展;也映照出泰安发展的生动缩影,传递出“初心如磐、实干为民”的不变追求。字里行间的热忱与坚守,为我辈接续奋斗、服务一方提供了温暖参照。
六十四岁生日感言
2025年8月31日,我迎来了六十四岁生日。站在这个不算年轻、却仍觉有热可发的年纪,眼前总忍不住浮现过往的画面——距市政协组建四十周年的分享刚过去不久,距我退休也近一年,这份生日的感慨里,便多了几分对“初心”的回望与笃定。
回想这六十多年,最踏实的印记全刻在“为民”的路上。刚站上三尺讲台时,望着孩子们眼里的求知光,便懂了“教育是点亮希望的火种”;后来推动新泰教育“四制改革”,看着乡村学校添了活力、高考成绩连续五年稳居泰安榜首,才真切摸到基层工作的分量,原是藏在老百姓舒展的眉头上。分管体育的那些年,新泰体操训练馆里,七八岁的孩子摔了又爬起,却笑说“要拿金牌给家乡争光”,我们能做的,就是修场馆、配教练、争经费,让“想拼”的孩子有“能拼”的底气。后来泰安健儿捧回28枚金牌、75人输送至省队国家队,新泰籍健儿拿下401枚省以上金牌,“全国体操之乡”的招牌越擦越亮,那些奖牌里,藏着“把小事当大事办”的执着。
再到走进政协,才真正掂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千钧分量。我给自己立了“不接地气不发声,不察民情不建言”的规矩,脚不停歇跑遍598家企业,把车间的机器轰鸣、企业的难处堵点,一笔一画记在12本调研笔记里。筹备“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时,四十天里一天辗转两座城市,累得在高速上靠座椅打盹,可当“泰安光彩大市场”“蒙牛乳业”“大润发超市”“名嘉域市广场"等知名品牌企业扎根、286.3亿元资金注入家乡,想到能添岗位、增活力,疲惫便烟消云散。那些年,我们把协商桌“架”到田间地头、社区凉亭,从打通断头路、推动加装电梯,到规范养犬、完善课后服务,30多件提案变成群众看得见的变化,也让我懂了:政协从不是“清谈馆”,而是“实干台”;委员身份不是“荣誉章”,而是“责任状”。
退休这近一年,我也没闲着。书房的灯常亮到深夜,19万字的《风雨同舟四十载》改了七遍,是想把岗位上的感动好好记下;跟着社区网格员走街串巷、陪乡村教师备课授课、随外卖小哥穿梭街巷,写下360余篇文字,是想把烟火人间的泰安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参与三十多次公益活动、给社区治理献良策,是舍不得那份“帮人搭把手”的踏实。有时翻阅政协简报,看到年轻委员为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建言,恍惚间像看见当年的自己——原来“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从不是某个人的事,是一茬接一茬的接力。
这生日里,最该感谢的是泰安这片土地,是武主席、各位同仁并肩的岁月,更是老百姓给的信任。杨洪涛书记推动产业转型的勇气、李兰祥市长俯身听民声的姿态、马广峰副书记马上就办的担当、武林中主席把“协商”写进百姓心坎里的务实,还有车间里算细账的老板、大棚里盼好价的农户、训练馆里想争光的孩子,是你们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从不在岗位大小,而在是否真为别人办了点事。
六十四岁,不算“老”,顶多是多了些“过来人”的念想。往后的日子,我还想继续做泰安的“传声者”——把家乡的好故事写下去,把基层的暖心事讲出去,能为社区、为公益再出点力,就更知足了。就像我在《风雨同舟四十载》里写的:“人生的舞台有大有小,为民的初心从未变过。”
今天借着生日,也想跟自己、跟各位说句心里话:初心这东西,不是挂在嘴上的,是要踩在泥土里、落在行动上的。只要心里还装着老百姓的事,还能为泰安添点暖,这日子就过得有滋味、有力量。愿咱们都能带着这份踏实,继续往“为民”的路上走,看着泰安越来越好,看着日子越来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