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诗•七夕
鹧鸪天·七夕(晏几道体)
李连庆(河南)
矫首凭栏望九天,奇缘浪漫盛流传。漫漫长夜星光惜,淡淡清辉月色怜。
心未碎,梦还牵, 牛郎织女爱根缠。今朝乞巧穿银线,又把相思结作环。
七夕吟怀
柯美柘(江西)
星桥搭建又重来,望眼成穿鹊上台。
大爱无疆遗力与,长河有道待君开。
深怜织女情专用,最识牛郎梦莫猜。
浮世矜贞常苦少,能云几个祝梁孩。
相见欢·七夕(薛昭蕴体)
李连庆(河南)
时光如箭初秋,鹊桥头,七夕牛郎织女秀温柔。
相思醉,离别泪,梦难休。牵手情丝缕缕荡神州。
七夕抒怀
铸梦人生(北京)
晴宵万里月方弯,未到三更泪已潸。
只道牛郎芳岁苦,不知织女几时还。
心随雨露留尘外,梦入韶华系世间。
每对蟾宫空自叹,应酬天阙可曾闲。
西江月 七夕 柳永体
白重生
玉露佳期似梦,金风胜会如烟。鹊桥牵手语缠绵,王母何须断案。
昨日欢情尚在,今宵别绪难眠。人间天上共婵娟,朝暮相依为伴。
鹊桥仙•七夕牛郎织女情(欧阳修体)
李凤云
女吟郎唤,风传雨递,星汉月沉光淡。驾云驰向鹊桥边,恨岸远,情飞魂散。
世间吉日,庶黎欢庆,歌舞乐声无限。祈天问土地元君,离别事,何时了断。
五律·七夕抒怀
李连庆(河南)
天上鹊桥聚,人间乞巧忙。
愁思凝苦水,眷念索孤房。
月下甜言久,花前蜜语长。
乘风行万里,织女会牛郎。
七律·七夕节(一)
薛有毅(山西榆次)
喜鹊搭桥牛女伶,悲欢泣泪赴天庭。
葡萄架下诉情话,沃野禾中念苦经。
乞巧祈求源古老,非遗庇佑自今屏。
汉唐元宋明清博,传统继承千世铭。
七律·七夕(二)
薛有毅(山西榆次)
良宵牛女鹊桥仙,王母银河划地天。
自信冰心能化德,敢冲霄汉唱疑玄。
今朝相会情深驻,他日分离谊厚肩。
故事缘源千万载,葡萄架下话忠虔。
七夕感怀
联/潘继洲
纤云袅袅,盼一年一渡,鹊桥挥洒双星泪;
爱意绵绵,总相守相期,银汉难容两地情。
2025.08.28
一剪梅.七夕感怀(诗林正韵)
文/樊结印 江西南昌
可恨神簪划汉河。眷侣东西,苦送秋波。云房鹊聚垒仙桥,玉露轻盈,私语柔和。
久旱甘霖南梦柯。霎瞬良宵,快慰甚多。情牵魂绕诉离合,翘首相逢,趣乐欢歌。
鹧鸪天·七夕
无言
银汉迢迢七夕时,金风玉露两心知。
穿针乞巧蛛丝结,挂缕牵缘鹊羽迟。
云袖卷,月眉低,但看星月共生诗。
年年此夜情何限,辗转清辉梦未辞。
注:以“银汉迢迢”开篇点题,化用秦观“金风玉露”典故。“穿针乞巧”“挂缕牵缘”紧扣七夕乞巧传统。而“蛛丝结”“鹊羽迟”则暗含对牛女相会受阻的隐喻。下片“云袖卷,月眉低”以动作神态传递羞怯深情。“辗转清辉梦未辞”既描写牛女的孤寂感,但更强调对相守的执着。末句“年年此夜”将瞬间情感延伸至永恒,凸显七夕作为文化符号的持久感染力。
七夕随笔
乔维祖(宁夏中卫)
暗渡双星河汉会,牛郎织女世间歌。
家庭讲理互谦让,恩爱夫妻百岁多。
鹊桥会
乔维祖(宁夏中卫)
牛朗牵牛耕汉田,持梭织女锦衣添。
金星慈爱良言奏,帝俊鸿恩秦晋联。
碧海瑶池恶王母,天河彼岸挡婵娟。
初秋喜鹊银桥架,七月七夕见面欢
七夕寄怀
钟明和
云阶月地鹊声稠,隔岸星眸几度秋。
莫道相逢一日短,相思已占万千愁。
2025.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