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步韵张久超先生
《枯木垂红果图》
隆光诚(广西南宁)
宛如孤介一黔苍,炙晒寒摧历久长。
芳气无痕先蓄毓,清标有日尽明彰。
至微沐栉三冬雪,沉毅经由六月霜。
听雁聆蛩心海澹,殊材自古滞蛮荒。
张久超先生《枯木垂红果图》原玉:
草木萧疏天地苍,皴皮老干历时长。
无情岁月留痕重,有梦梢头著色彰。
共与丘原承雨露,敢携枝叶抵风霜。
秋来结子殷红染,一点生机破大荒。
这首七律《步韵张久超先生〈枯木垂红果图〉》是隆光诚先生对张久超原诗的精彩和韵之作,两首诗通过"枯木红果"的意象展现了坚韧的生命力,在艺术表现上各有特色。以下从几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意象对比中的精神升华
张诗以"皴皮老干"的萧疏起笔,隆诗则以"孤介黔苍"的孤傲开篇。二者都聚焦枯木形态,但隆诗"芳气无痕""清标有彰"的转折,将生命由形态描写升华为精神象征,与张诗"著色彰""殷红染"的色彩对比形成虚实相映的效果。
二、炼字技法解析
隆诗"沐栉"(梳洗)与"经由"(经历)的对仗,比张诗"共与""敢携"更具动态美感;"心海澹"的心理描写,较张诗"破大荒"的视觉冲击更显内敛。数字运用上,"三冬雪"对"六月霜"的时空跨度,较张诗"雨露""风霜"的并置更具延展性。
三、哲学意蕴差异
张诗通过"无情岁月"与"有梦梢头"的矛盾,展现生命对抗时间的美学,而隆诗"殊材自古滞蛮荒"的结句,在张诗"生机破荒"的基础上,增添了怀才不遇的历史纵深,使主题从个体生命拓展到普遍命运。
四、声韵考究
两诗均严守平水韵,隆诗"苍/长/彰/霜/荒"与张诗"苍/长/彰/霜/荒"的用韵完全一致,但隆诗"澹"(去声)与"荒"(平声)的韵脚变化,在声律上形成情绪收放,较张诗平韵到底更富层次。
总体而言,隆诗在张诗"以画入诗"的基础上,通过"芳气""清标"等抽象意象的引入,完成了从物象摹写到精神观照的超越,堪称和韵诗中的精品。两首诗犹如枯木与红果的共生关系,共同构建了生命韧性的美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