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仝宇(彤雨)
~~~~~~~~~
一年一度诉衷情,
二人悲泣紧相拥。
三星高照点烛台,
四面感动皆寂静。
五味俱全好心酸,
六根清净非人性。
七夕相聚跨银河,
八方禽鸟俱通灵。
九州同祝鹊桥会,
十世其昌福满庭。
百合馨香飘天际,
千古纯爱广传诵。
万物此刻皆动容,
亿星闪烁献真诚。
牛郎织女喜团聚,
相思泪洒雨霖铃。
我劝天庭解人意,
成就情人一世情。
仝宇,笔名彤雨,江苏宿迁人,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副院长,情感作家、诗人,华夏文学特约作家。
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作品三千多篇,其中诗词四百多首,诗词《赞奥运冠军郑钦文》被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入编,并被《野草诗社》永久收藏。多篇作品被《中国艺术家》杂志社入编发表。
中篇小说《情感,凝结在这一刻》受到广泛好评。
赏析(一):
这首《“七夕”有感》是诗人仝宇(笔名彤雨)以七夕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创作的诗歌,通过数字递进、意象叠加等手法,抒发对忠贞爱情的赞美与对世间有情人的祝福。
数字递进与情感升华
诗歌以“一年一度”开篇,强调七夕相会的珍贵,随后用“二人悲泣”“三星高照”“四面寂静”等句,层层渲染恋人相聚的感人场景。从“五味俱全”到“十世其昌”,情感由个体的酸楚逐渐扩展至对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体现爱情力量的永恒性。
神话意象与民间传统
诗中“鹊桥会”“牛郎织女”等元素直接引用民间传说,而“百合馨香”“雨霖铃”等意象则赋予传统故事以新的诗意表达。
结尾“我劝天庭解人意”一句,隐含对封建礼教的反讽,呼应了原传说中爱情受阻的悲剧性。
《“七夕会”有感》作品赏析(二)
这首七言诗以七夕牛郎织女的经典传说为核心,通过“一到亿”的数字递进贯穿全篇,结构精巧且情感饱满,是一首兼具韵律美与共情力的抒情之作。
1. 结构与韵律:数字串联,层层递进
全诗以数字为脉络,从“一年一度”的时间频率起笔,到“二人相拥”的场景聚焦,再到“三星”“四面”的环境渲染,直至“亿星闪烁”的宏大收尾,形成从具体到宏大、从个体情感到集体祝福的递进。每两句围绕一个核心意象展开,且押“ing”“eng”韵(如“情”“拥”“庭”“铃”),读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强化了诗歌的抒情节奏。
2. 内容与情感:融传说与共情,兼具画面与哲思
- 场景刻画生动:诗中“悲泣紧相拥”“相思泪洒雨霖铃”等句,精准还原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七夕重逢的经典场景,“点烛台”“跨银河”“鹊桥会”等细节,让传说画面具象化,易引发读者共鸣。
- 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好心酸”的离别之痛,也有“喜相逢”的重逢之欢,更有“九州同祝”的集体祝福,最后以“我劝天庭解人意”的直白呼吁收尾,将对“一世情”的美好期盼推向高潮,跳出传说本身,传递对人间真挚情感的珍视。
- 巧融哲思与意象:“六根清净非人性”一句,以略带调侃的口吻打破“绝情避世”的刻板认知,凸显情感的珍贵;“八方禽鸟俱通灵”“百合馨香飘天际”则以自然意象烘托浪漫氛围,让情感表达更显细腻。
3. 主题与价值:以经典传新意,歌颂纯爱与期盼
全诗虽以传统七夕传说为蓝本,但未局限于“离别苦”,而是通过“十世其昌”“千古纯爱”的祝福、“万物动容”的渲染,以及对“天庭解意”的呼吁,赋予传说新的温度——既歌颂牛郎织女跨越时空的“纯爱”,也暗含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普遍期盼,让古典题材与当代人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产生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华夏文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