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林对王巧英三首诗作的审美解读与精神探析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8月29日
(一)
王巧英的《吟诗有感》两组与《诗赞诗人》三首诗作,构成了一幅诗人自我审视与创作宣言的立体画卷。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更揭示了一位诗人在创作道路上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取向。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如何将创作体验转化为审美表达,又如何在这种表达中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超越。
(二)
第一首《吟诗有感》以“挥笔低吟似等闲”开篇,巧妙地运用举重若轻的手法,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艰辛隐藏在“似等闲”的表象之下。“推敲唱和闯难关”一句,既是对贾岛“推敲”典故的致敬,也是对创作困境的真实写照。后两句“寻梅踏雪久能得,诗海行舟碧浪间”形成了意象的跳跃与升华——从“寻梅踏雪”的具体意象突然转向“诗海行舟”的宏大隐喻,展现了诗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普通的艺术思维能力。“碧浪间”的意象既暗示了创作过程中的波澜起伏,也预示着最终的艺术突破。
(三)
第二首《吟诗有感》转向创作动机与精神追求的探索。“学诗求境韵芬芳”直指诗歌创作的核心追求——意境与韵味。“追梦星辰日月光”将诗歌梦想与宇宙永恒并置,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精神空间。最动人的当属“逍遥吟对鬓间霜”——诗人将岁月流逝的象征“鬓间霜”转化为诗意逍遥的对象,这种审美转化体现了艺术对现实的超越力量,展示了诗人以审美态度面对生命局限的豁达胸襟。
《诗赞诗人》则从个人创作体验转向对诗人群体的礼赞,完成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视角转换。“名师诗韵赋青州”以地理意象开启诗篇,暗示了诗歌创作与地域文化的深厚关联。“各地词家争上游”生动描绘了创作领域的良性竞争态势。中间两联“豪气万千圆大梦,丹心一路写风流。倾挥笔墨书遐册,飞越蓝天起碧楼”形成排比之势,气势磅礴地展现了诗人们的创作激情与艺术抱负。尾联“今日连篇佳作现,明朝瑶句谱春秋”既肯定了当下成就,又展望了未来可能,体现了历史意识与未来指向的统一。
(五)
三首诗作共同构建了完整的诗歌创作哲学:创作是艰难却愉悦的过程,需要技巧的磨练与意境的追求;诗人应以逍遥心态面对岁月流逝,将生命体验转化为艺术永恒;诗歌创作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事业,既有当下价值也有历史意义。王巧英通过这些诗作,完成了对诗歌创作的本体论思考与价值论肯定。
(六)
在艺术特色上,这些作品融合了古典意象与现代意识,既运用了“寻梅踏雪”、“丹心”、“碧楼”等传统意象,又融入了“圆大梦”、“谱春秋”等现代表达。语言上保持了古典诗词的凝练与韵律,同时注入了现代人的情感与思考,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七)
王巧英的这三首诗作不仅是关于诗歌的诗歌,更是一位诗人对自身创作活动的深刻反思与精神宣言。在这些诗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诗海行舟的诗人形象——她既感受到碧浪起伏的挑战,也享受着乘风破浪的逍遥;既关注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心系整个诗人群体的创作繁荣。这种个体与群体的统一、艰难与愉悦的辩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正是这些诗作最动人的艺术力量与精神价值。
【附件】:
(一)王巧英诗作
吟诗有感
文/王巧英
1
挥笔低吟似等闲,推敲唱和闯难关。
寻梅踏雪久能得,诗海行舟碧浪间。
2
学诗求境韵芬芳,追梦星辰日月光。
一片痴心天不负,逍遥吟对鬓间霜。
3
诗赞诗人
文/王巧英
名师诗韵赋青州,各地词家争上游。
豪气万千圆大梦,丹心一路写风流。
倾挥笔墨书遐册,飞越蓝天起碧楼。
今日连篇佳作现,明朝瑶句谱春秋。
(二)诗作来源
草原雄鹰诗社2025第29期同题和诗作品展播《组诗词:话说诗词之路》作者/草原雄鹰诗社诗人
(三)王巧英简介
王巧英,呼和浩特市人,从小喜欢文学、喜欢草原,心在草原,情在内蒙。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草原雄鹰诗社创始人,草原雄鹰诗社社长。笔名雅涵。诗词作品多见诸报刊和网络。诗词作品常发表于报刊及网络平台,代表作包括《茶》《酒》《家》等,曾获多个奖项。
马学林,男,回族,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文化艺术博士,国家一级诗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律诗词),国学家、文学家、汉学家、改革先锋艺术家、当代中国百强诗人、当代中国诗坛杰出诗人、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世界孔子学院终身名学誉院长、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终身名誉主席;获中国当代十大文化学者荣誉称号、获首届人类文明大赛文化艺术类金获、2022年获中共中央在党50周年纪念章、2025年亚州地区艺术先锋、获亚州国际艺术勋章;获联合国文化艺术丰碑奖、艺术评审委员会终身副主席,世界艺术影响力领袖。到2025年8月写有两万三千多首格律诗。同年4月获(雅集京华《第八届百家诗会》一等奖,被授于“新时代诗词文化践行者”荣誉称号;5月获大美东方第三届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荣获“中华文化永固杯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人”、“国宝大师”荣誉称号;
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马学林著《百首诗词颂时代楷模拜四俊》200首诗);6月,获第四届矛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金奖”;7月,获中共中央颁发“七一勋章”和“七一勋章证书”;还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六部委共同授“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被诺贝尔文学研究院聘“终身文学顾问”;论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楹联的美学思想研究》入编中国楹联学会《非遗里的楹联优秀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证书。8月,获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终身荣誉顾问(厚德载物,德艺双馨)—(2025年8月29日于银川)。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8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