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上的秋之舞
文/叶志友
九月的风,带着云贵高原特有的清冽与湿润,悄然掠过层峦叠嶂的苗岭侗乡。它拂过黛瓦木楼的飞檐,掠过金黄的稻田,最终抵达这片被钢铁脉络贯穿的山谷,将铁路沿线的信号灯晕染成温暖而朦胧的琥珀色。我站在繁忙的集中修施工现场,脚下是坚实的道砟,空气中弥漫着机油、泥土与湿润草木混合的独特气息。抬头望去,不远处几株古老的银杏树,叶片已被秋霜染透,正簌簌飘落。一片枯黄的银杏叶,挣脱了枝头的束缚,在微凉的空气中打着旋儿,轻盈地坠入两条锃亮的钢轨缝隙间,旋转,再旋转,仿佛一封封被连绵秋雨浸透、字迹模糊却又饱含深意的遗书,诉说着秋日的繁盛与即将到来的沉寂。远处,大型检修车低沉的轰鸣与山涧中因秋雨而愈发湍急的溪流声交织在一起,时而激昂,时而低回,奇妙地构成了一曲工业文明的铿锵与自然法则的婉约相互映衬的二重奏,在这秋日的山谷中久久回荡。
第一乐章:秋的辩证法
秋风,此刻更像一位沉默的工匠,用无形的砂纸,日复一日,细细打磨着钢轨表面因氧化而生成的暗红油锈,也同样打磨着我这半生以来,在铁路线上摸爬滚打所形成的执念与棱角。曾几何时,我以为理想就该如这铁轨下的混凝土枕木一般,坚硬、笔直、永不弯曲,承载着不变的方向与重量。我固执地坚守着这份认知,如同坚守着钢轨的延伸。然而,岁月流转,经历了无数次列车的飞驰与四季的更迭,如今才渐渐领悟,生命的真谛并非一成不变的固执。那铁轨间的道岔,每一次精准的转向,每一次沉重而坚定的切换,并非对既定路线的背叛,反而是为了引导列车驶向更广阔的天地,那是生命中意想不到的馈赠与转折,充满了辩证的智慧。细密的雨丝,不知何时又开始飘落,轻轻敲打在我安全帽的塑料外壳上,发出“嗒、嗒、嗒”的声响,清脆而富有节奏,仿佛在传递着某种神秘的摩斯密码。我凝神细听,那密码似乎在反复诉说着两个词语——“坚守”与“释然”。它们并非相互排斥的对立面,而恰如这无限延伸的铁轨,一左一右,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铁路人生命轨迹中不可或缺的两极,指引着我们在责任与情怀中找到平衡。
第二乐章:雨夜独白
夜幕悄然降临,雨势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愈发绵密。施工现场的探照灯,在浓密的雨帘中被切割、折射,化作无数摇曳不定的菱形光斑,散落在湿漉漉的钢轨和道砟上,光影迷离。恍惚间,那晃动的光斑竟勾勒出多年前的一个轮廓——那个同样飘着细雨的秋夜,在另一个偏远的小站,我与她共撑一把油纸伞,站在信号机旁,等待着最后一趟慢车通过。她的发丝被微风轻轻扬起,曾不经意地扫过冰冷的信号机玻璃,留下转瞬即逝的温柔触感。如今,那触感早已消散在时光的洪流中,她的身影也已化作千里之外城市上空的一缕清冷月光,遥不可及,只能在午夜梦回时,偶尔洒下些许朦胧的慰藉。一阵寒意从心底升起,我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扳手,准备去检查一组刚更换的道岔。然而,当我的手即将触碰到冰凉的扳道岔握柄时,却突然顿住了。指尖传来的钢轨的寒意,竟让我心头一颤:原来,有些爱,比这深秋钢轨的表面更冷,冷得刺骨;而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则比散落在道床中棱角分明的道砟更硌人,可以在不经意间硌得你心口生疼许久。这雨夜,成了我一个人的独白,与钢轨对话,与回忆对话。
第三乐章: 秋之丰碑
当东方天际泛起第一缕鱼肚白,连绵的秋雨终于停歇,稀薄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山谷。第一缕挣脱雾霭束缚的金色晨光,如利剑般刺破云层,温柔地洒在刚刚经历过一夜奋战的施工现场。检修工们的身影被晨光拉得格外细长,他们或蹲或站,或俯身检查螺栓,或手持量具测量轨距,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眼中却闪烁着专注与坚毅之光。他们粗糙的手掌,布满老茧,却异常稳定,用扳手一颗颗拧紧的,不仅仅是连接钢轨与枕木的高强度螺栓,更是这季节更替的关键“关节”,确保着每一寸轨道在秋去冬来的严酷考验中依然稳固如初。他们的身影,与延伸的钢轨、静默的信号灯、巍峨的群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劳动画卷。我忽然明白,对于铁路人而言,秋天的诗意,并不在于文人墨客笔下枫叶的似火绚烂,也不在于菊花的傲霜独放,而在于那一颗颗被反复拧紧、在晨曦下闪烁着银亮反光的道钉里。那反光,是汗水的结晶,是责任的闪光,更是用无数个孤独的日夜、远离繁华的坚守淬炼而成的勋章,沉甸甸地挂在每一位铁路建设者与守护者的胸前,无声地诉说着奉献与担当。
终章:秋的赋格曲
暮色四合,夕阳的余晖为连绵的苗岭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装。忙碌了一天的施工现场渐渐恢复了宁静,只留下零星的工具碰撞声和巡道工准备开始夜间巡查的身影。一声清脆悠长的口哨声划破了黄昏的寂静,那是工务人在确认线路安全,也是对山林的问候。几只栖息在道旁树丛中的山雀被惊起,扑棱棱地展翅高飞,它们的翅膀带着雨后的湿润,在橙红色的天幕下划出几道优美的弧线,然后消失在远方的林海之中。我目送着它们远去,目光又落回脚下的钢轨。这两条平行的钢铁巨龙,沉默而执着,它们将继续向着大地深处、向着远方的城市与乡村不断生长、延伸,如同树木的年轮,固执而忠实地记录着岁月的流逝与时代的变迁。列车的轰鸣声在山谷间留下短暂的回响后又归于平静,我心中却豁然开朗:生命中的有些相遇,就如同铁轨上的道岔,注定要在某个节点交汇,然后引向不同的方向;而有些告别,则本就是这漫长轨道的一部分,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每一次分离,都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或者,是为了让对方沿着自己的轨道,驶向更广阔的天地。这钢轨上的秋之舞,仍在继续,舞出的是铁路人的坚韧、深情与对这片土地永恒的眷恋。
作者简介:
叶志权,曾用笔名:寻梦今生、实心木。四川成都人,现居贵州省凯里市。中国铁路作家分会会员,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老年诗书画协会贵阳分会会员,名篇•金榜头条文学艺术网贵州省文学社社长,喜好文学,业余撰稿,钟情于诗词歌赋、散文随笔。喜欢岁月的回眸,细心体会生活的点滴,在流年的风景中记载心灵印记,享受每一个平凡瞬间。
“青神天梯杯”2025七夕征文大赛
“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在2025年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青神天梯杯”2025年七夕征文大赛,征集有关七夕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
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玉蟾寺在白石岩上从寺庙上到山顶的石阶被广大网友誉为“青神天梯”,赋予爱情相爱相守的象征,是四方游客及网友争相打卡之地。
1、征稿时间:2025年7月23日至2025日8月31日。
2、作品应为与七夕节相关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原创作品。
3、作品抬头应注明“青神天梯杯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投《三苏文学》主编微信/ZWB612462。
4、参赛期间作品所有赞赏全部作为大赛运营费用及奖金。
5、参赛作品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上刊发,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选发。
6、作品在都市头条浏览量达4万、点赞及留言达20个(条)才能入围。
6、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分别奖励精美荣誉证书各一本。优秀奖5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
7、2025年9月5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获奖名单。
8、三苏文学招募会员,将在全国各省设立分社,壮大三苏文学社,会员可以升入管理层,投稿可优先编发。有意可联系主编微信/ZWB612462。
三苏文学社
2025年7月23日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