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13日,以“传承太公兵道 · 弘扬武德精神”为主题的第一届黑龙江姜太公文化节中华武魂研讨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姜太公(上清宫)文化园举行。吉林省武术协会主席徐万东、省武协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世明、中国武术八段黑龙江省醒龙精武会会长、霍氏八极拳研究会会长张永明先生等辽吉黑东三省武林各门宗师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文化与武魂交融的盛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而姜太公文化作为中华道统的重要代表,承载着千年智慧与精神力量。要探寻这一文化的深厚底蕴,必先回溯其核心源头——姜太公(吕尚、吕望)这位影响华夏文明进程的传奇人物。
在当代,姜太公文化传承人、中国道教正一派六十六代授箓法师玄静道长(姜罗秀),以半生坚守与实干,成为这一文化的忠实守护者与积极传播者;此次论坛期间,他更与参会的武术界同仁深入交流,共话文化传承与武魂延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注入新活力。
一、溯源:姜太公——华夏文明的“智慧坐标”
姜太公,本名姜尚,又称吕尚、吕望,其称谓的演变源于上古“姓”与“氏”的制度差异:“姓”代表血缘族群(如姜姓,源自炎帝部落),“氏”则为姓的分支,多与封地、官职相关。他的先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一带),后代遂以“吕”为氏,故得名“吕尚”;“望”是他的字(一说为尊称),相传周文王姬昌占卜寻贤时,感慨“吾太公望子久矣”(意为“我祖父盼望这样的贤才已久”),“吕望”“太公望”的称呼由此流传,后简化为“姜太公”。
作为商周之际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纣,建立周朝,更奠定了“尊道贵德、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其思想不仅融入《太公六韬》等典籍,更成为中华道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他身上“智慧谋国、厚德济世、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三千年沉淀,成为姜太公文化的核心内核,也为后世道家思想、兵家文化、治国理念提供了重要养分。
二、传承:玄静道长——太公文化的当代“守灯人”
玄静道长(姜罗秀),道号“玄静”,身为姜太公后裔,自小浸润于家族传承的文化基因中。他师从龙虎山六十五代天师张金涛门下,2013年于天师府授箓,身负中国道教正一派六十六代授箓法师的正统传承,更以“姜太公文化传承人”的身份,扛起了文化延续的重任。
从事道家养生三十余载,玄静道长始终践行“实修实证、助人利他”的初心:
- 2010年,他远赴湖南大屏山,耗时三年助力古庙修缮,并捐资建设玉皇殿,以公益之心守护文化古迹;
- 2014年,为回馈家乡,他自掏腰包回到哈尔滨呼兰区,创建姜太公(上清宫)文化园与黑龙江上清宫,为家乡打造传播太公文化与道家思想的专属道场;
在文化传承上,他尤为注重“让古老智慧活在当下”:传承的姜太公长寿功法,既完整保留太公遗留的养生精髓,又契合大众需求凝练为九式,让千年养生术走进寻常生活;同时,他精通太公奇门、道家祝由术、道门法术、古法艾灸、风水命理、麻衣神相,更擅长以道家非药物疗法与心理疏导,帮助无数人摆脱抑郁焦虑、消除身心痛苦,用实际行动践行“为迷失于尘嚣之人设一方净土,为受难于疾苦之人传一法养生”的承诺。
三、共鸣:武术界与太公文化的“精神之约”
此次第一届黑龙江姜太公文化节中华武魂研讨论坛上,吉林省武术协会徐万东主席、吕世明先生等武术界同仁与玄静道长的深入交流,并非偶然——中华武术与姜太公文化,本就有着深度契合的精神内核。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魂精神”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技艺传承,更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报国”的民族品格;而姜太公文化中“智慧担当、济世为民、尊道贵德”的内核,与武魂精神一脉相承,二者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同属亟待守护与弘扬的非遗精神谱系。
交流中,徐万东主席、吕世明先生及张永明先生等高度认可玄静道长在太公文化传承与道家养生推广上的付出,多方围绕“融合武术精神与太公文化,共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展开深入探讨。玄静道长提出,未来可通过联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推广姜太公长寿功法与武术基础养生结合、开展公益健康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感受“文化+武术”的双重魅力,既传承不朽武魂,又延续太公智慧。
从姜太公辅佐周朝的千年传奇,到玄静道长数十年的文化坚守,再到此次武术界同仁齐聚论坛的携手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未断层。未来,在姜太公文化传承人的引领与武术界的赋能下,姜太公文化必将焕发更耀眼的时代光芒,中华武魂也将与道统文化深度融合,共同为民族精神的延续、全民健康幸福的提升,写下更生动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