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03》「飘舞的剑」(8579辑)

晨间寄语
随着中元节的临近,小城卖纸火的商铺满实满载,前来购买香蜡纸烛的信徒络绎不绝,我也在其中。
小城人、任何一户,不会逃其空乏,这是千百年来的固定模式。因为,先有老,后有小,前人兴,后人跟。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是一种灵魂的考量,也是一种莫名的慰籍。也可以为,此种时候的灵界突显人的行为变现,变得虔诚起来。在虚拟里,遥拜的目的,寄托着凡人不静的心思。
查阅的结果,中元节带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特殊的存在,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人在父母、子女、亦或祖孙三代四代的家庭环境生养成长,在缺少了的日子各为讨口生活奔忙,只有到了这样的节点,亲人在世时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不说迷茫那灵界的有知,用这可以的香蜡纸烛行为,也是一种虔诚的缅怀。行为,代表人的心境,如若连这样的心境都没有,可谓枉为人也。
人的缅怀形式多样,小城人以家庭为单位,形成各自独特的传统习惯。上了年纪、讲究的老人会从七月初一便开始在祖宗牌位前开始供奉,每天清早上香作揖,浑素菜肴翻新搭配,口中念念有词,名曰“请老人”、请那些上辈祖宗的亡灵亡魂、见过的没有见过的、族人姻亲等等,讲到做做,心到神知矣。更有想得到的,以钵发了麦芽、绿豆芽、竖青苗等,意在中元节那天与香蜡纸烛一起焚化后,喂给前来驮运香蜡纸烛的马匹牲口。这样的祭拜形式,是上古时代传下来的。我相信,既是臆造,也是人在惶恐后来后事身后心结。
好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思想感情所致。微信上讲,人故去三代后什么都不是。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是也不是?百度上解释,缅怀一词是指深情地追念、怀念已往的人或事,带有庄重和敬仰的情感色彩。人生父母养,人情世故再淡漠的人,也想得到几分庇佑。从人的私欲起念,可能富有后的祭拜思潮更浓。君不见,大凡盛世倡顺,祭奠的形式和活动内容更多、更丰富。小城人重视中元节,一定有自己的向往。中国人的上中下三元节,都有独立的寓意,一切向好。人,当然希望什都好,向好亦是初心!
新的一天,早安!
2025.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