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天有眼
文/佚名
多年前,渭北高原的寺沟村,住着一位孤寡老人。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儿子们早年间便赴城里打工,老伴则在岁月里早早离世。
一天,老人在院子里突然跌倒昏迷,紧急送医后确诊为突发脑梗。虽保住性命,却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只能靠拐杖艰难维持日常起居。可随着身体每况愈下,三个儿子竟像商量好似的相互推诿,谁都不愿承担赡养老父的责任。两个闺女也犯了难——大闺女嫁去邻县,婆家公婆卧病在床,她白天要下地、夜里要伺候老人,实在抽不开身常回娘家;小闺女在县城帮人看店,老板管得严,每月只有两天假,每次回来匆匆给老人塞些钱便要赶回去上班。姐妹俩只能私下多通电话,盼着哥哥们能多尽些力,却终究拗不过兄弟三人的冷漠。
一年酷热的伏天,老人的老伙伴一连好多天没见着他,心里犯嘀咕,上门叫门却无应答。老伙伴以为老人去了女儿家,便没放在心上。又过了几天,不安愈发强烈,老伙伴急忙去隔壁借了梯子。隔壁男主人踩着梯子爬上墙头,朝院内一看,瞬间吓得面色惨白,惊恐喊道:“这可不得了!出大事了!”只见院子的水泥地上,老人身着短袖短裤,呈大字型躺着,尸体已高度腐烂,右手还紧紧攥着拐杖,烈日无情炙烤着,黑压压的苍蝇密密麻麻爬满全身。后来邻居说,前几天就一直闻到臭味,还以为是哪藏了死老鼠,没想到竟是老人出了事。
两个女儿匆匆赶来,含着泪找来阴阳先生料理后事。此时老人遗体上布满蛆虫和苍蝇,阴阳先生皱着眉、戴着口罩,无奈叹道,根本无法推测具体去世时间,只能大致估算。他让同村族人去街上扯回两三丈白布,先用水管冲掉遗体上的蛆虫和苍蝇——老人的尸体早已惨不忍睹。族人买回白布,阴阳先生将遗体仔细裹好,又在外边罩了一身新外套,随后放入冰棺待葬。安葬时,村里的老人们看着这凄凉景象,背地里满是怨怼,不住摇头叹息:“唉,他年轻时当队长可没少造孽,把生产队‘一头沉’的媳妇们都欺负遍了,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是自作自受,积恶之人必有恶果,怪不得别人。”
回溯往昔,老人也曾有过热闹温馨的家。他和妻子结婚后,几年里妻子接连生下两女三男。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看着儿子们成家、女儿们出嫁,满心以为能迎来安稳晚年,却没料到结局如此凄凉。
更令人唏嘘的是老伴的离世。那年,小儿子夫妻俩前往A城创业,大儿子外出打工,大儿媳留在家中照顾未断奶的幼儿。大儿媳是邻村孤儿,当年是老人托人说媒、帮着盖了婚房才嫁过来的,平日里对老人夫妇也算恭敬。只是大儿子常年在外,她独自带娃又要操持家务,心里难免孤单。老人见她辛苦,时常过来搭把手,一来二去,竟借着几分“长辈关怀”的由头,渐渐没了分寸。
老人的老伴去娘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刚去第二天就下起雨,这雨一下就是半个多月。雨停路干后,老伴在娘家早已归心似箭,母亲劝她次日再回,她却执意当天返程,傍晚到家时天色已暗。走进大门,经过大儿媳窗前时,她隐约听见丈夫的声音,瞬间怒火中烧,猛地推开房门。屋内的嬉笑戛然而止,只见丈夫赤裸着身子慌乱找衣服穿,大儿媳则瑟瑟发抖地蜷缩在被子里——她低着头,双手紧紧抓着被角,脸上又红又白,既有羞愧,又有几分被“捉奸”的无措,嘴里嗫嚅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鸠占鹊巢此处省略若干字)
这位老伴本就是性格刚烈、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女人,与老人夫妻多年,虽说日子平淡,却一直相敬如宾,从未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不堪的一幕,如同一把利刃,彻底击垮了她的内心防线。第二天一早,家人在后院发现了她的尸体,她手里紧紧握着农药空瓶,身体早已僵硬。遗体入殓时,阴阳先生拿来事先备好的熟鸡蛋放进棺材,解释说这是当地对自杀者的“讲究”,意为“永不轮回”,可这冰冷的“讲究”,怎能抵得过人心的凉薄?
后来老人年迈体衰,三个儿子仍以“忙”为借口不愿赡养。同宗族的长辈实在看不下去,出面调解,定下兄弟三人轮流赡养,每人负责一个季度。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年正月,二儿子走亲戚回来,顺路给父亲送吃的,骑着自行车横穿马路时,马路上车来车往,一辆大货车疾驰而过,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二儿子躲避不及,被撞碾压在车轮下。附近干农活的同村乡亲见状,赶忙将他送往县医院,一番抢救后,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
多年以后,小儿子在建筑工地干活,因干的是包工活,傍晚收工晚了一点,下楼时不慎坠落电梯井。一楼电梯井口的工友发现了跌落的他,送医后抢救无效,也离开了人世。
二儿媳含泪掩埋了丈夫,没过几天,大儿子夫妻俩竟用架子车把老人从自家拉到三弟家。三弟媳妇本就带着孩子孤单度日,大儿子却冷漠地说:“该轮你管了。”说完,把老人扶进屋炕,便如释重负般离开了。二儿媳带着丧夫之痛,又看着无人肯管的公公和未成年的孩子,满心绝望,最终心灰意冷,带着孩子去了城里谋生。
最终,老人在孤独与被遗弃中惨死家中,尸体腐烂后才被发现。那些被他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一面推诿赡养责任,一面纵容乱伦丑事,将基本的人伦道义抛诸脑后。
村里的老人们时常聚在一起,说起这家人的事,无不摇头感慨。有人说:“这一家人,做下这等事,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报应啊!”也有人长叹:“人呐,还是得积德行善,不然迟早遭报应。”老人离世后,他的故事在村里流传,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成了警示后人的鲜活例子,让人们明白:人伦道德不可弃,善恶到头终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