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龚飞,男,60后,退休职工,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中国散文学会和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泸州市龚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散文《话说牙齿》《说“春”》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三等奖,散文《我家住在长江边》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散文《书为伴》《我的称呼》《做客农家》入选《新诗文选》《四川精短散文选》《盛世长讴》等书。

在浙江绍兴那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土地上,鲁迅纪念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其中,一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更是成为了游客们竞相留影的热门之地。每当游客们驻足于此,有的会情不自禁地点燃打火机或者香烟,模仿着鲁迅先生的姿态,按下快门,定格下这看似别具一格的瞬间,仿佛这样就能与那位文学巨匠跨越时空产生某种奇妙的连接。
然而,平静的湖面总会泛起涟漪。日前,一位自称是控烟志愿者的孙女士在社交平台掷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她发帖称“鲁迅故里景墙使用鲁迅吸烟画面,系误导青少年,要求更换”。这一言论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漩涡的石子,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多家媒体纷纷转载和报道此事,一时间,广大网民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阵营。支持者认为孙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在当今倡导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画面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而不认可者则觉得这是对历史文化的过度解读,鲁迅先生吸烟是其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写照,景墙不过是如实呈现。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给出了沉稳而有力的回应。他们娓娓道来,绍兴鲁迅故里是鲁迅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宛如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鲁迅成长的点点滴滴。2002年,鲁迅故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雕琢着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2003年工程竣工,建成后的鲁迅故里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包含鲁迅祖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风情园、纪念馆等众多景点。而入口处设置的鲁迅故里标志性景观——鲁迅故里景墙,更是这幅画卷中的点睛之笔。鲁迅是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倡导者,景墙用木刻形式表现,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符合鲁迅文化的历史背景,富有民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景墙落成至今已有22年之久,它就像一位沉默而忠诚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绍兴的重要打卡地。鲁迅故里景区始终秉持着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的原则,如同守护着珍贵的宝藏一般,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在这场风波中,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的话语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了思考的方向。他在接受专访时坦言,在历史人文景区,涉及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评价,首要是尊重历史事实,这是谈论这一话题的基石。这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大厦,只有坚实的地基才能支撑起整座建筑的稳固。而在涉及当代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时,他建议多听一听各方意见,“社会对舆情的阈值不妨高一点,尤其是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让热点话题再多跑一会儿”。这就像是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各方观点在碰撞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充分听取不同的声音,才能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至于有人认为孙女士纯属吃饱了没事干,蹭流量,让人鄙视,这种观点未免过于片面和偏激。孙女士作为控烟志愿者,她出于对青少年健康的关心和对控烟事业的责任感,发出这样的声音,本身并没有错。我们不能因为她的观点与我们不同,就轻易地给她贴上负面的标签。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在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不同的声音,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这场讨论。
这场鲁迅景墙风波,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景墙画面是否合适的争论,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尊重历史、理解文化、包容不同观点的思辨之舞。它让我们在喧嚣的舆论声中,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思考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或许,只有当我们以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时,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属于我们的正确方向,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编辑飞雪(白丽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