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堤上闲谈》(16)旧事重提(一)
作家/陈百贵 主播/寒冰
蜿蜒的大堤,一直向西南延伸。在这儿一扭拐向了正西,堤岸茂盛的杨树遮住了初升的太阳。成了大家每天早晨乘凉闲谈的好地方。
今天牛二接上了昨天的话头,说:“贺老六,昨天你讲的故事好听。就是不知道是真事还是传说。”李四说。
“管他呢!好听就行!”王二说。
牛二说:“我说个真事,就是一天说不完。每天早晨说一节,行吧?”
“呵,你成了说评书的了?”牛二说。
“不听拉倒。”
“听听,不听白不听。”
“好,那我就说说。”牛二清了清嗓子,说了起来。
我们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沃野万里。但是,土地终归有限,异常珍贵。
就拿我村来说吧!洪武年间建村,当时,只有三百多口人,四千多亩地。现在人口达到了四千多口,扩村、修路、建厂……占去了一千多亩,可耕地面积已经人均不足一亩了。
“对,平原地区,没山没水,没有再开发的荒地资源。糟蹋一点儿少一点儿。”李四说。
当时,三百多口人,四千亩地,有两家地主。大地主姓擓,叫擓篮子,占了两千多亩地。二地主姓画,叫画圈,占了一千多亩地。大部分穷人根本无地可种,不是扛活就是租地,维持生计。
擓篮子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是皇协小队长;二儿子和三儿子在国民党里当官。处处压着画圈,画圈一脑门子危机感,只能紧巴结擓篮子,生怕他大鱼吃小鱼,把自己吞并了。
画圈老哥仨,中间两个妹妹,所以,老二比他小六岁,老三比他小九岁。画圈是老大,那个年代结婚早,膝下两个儿子比两个叔叔小不了几岁。
老哥仨一分家,千亩地分到了三下里。要想再发展,除非收回老二和老三手里的土地。画圈动了独吞家业的心思,是呀!家产三归一,我就是大地主了。想到这里,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爷仨密谋起来。
“别啰嗦了,半晌还没说清是什么意思。明天再说吧!”王二不耐烦了。他等着听故事,那有耐心听他枯燥的介绍呢?
七点多了,太阳升到了半空,晨风变得热乎乎的。
“明天见,明天接着说。”贺老六打了个圆场,各自回家去了。
2025.8.27日
(待续)
诵读:寒冰(网名),退休教师。爱好:诗歌朗诵,唱歌跳舞,打太极拳。《当代新文学》网络文化传媒金牌主播。

本人简介:姓名:陈百贵,网名、永远在路上。喜欢用文字记录永远在路上的情景。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永远在路上》、诗集:《陌上花》、中篇小说:《李二妮儿的创业史》。
座右铭:认真做人,快乐创作,与文学同行。
认真做人: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快乐创作:读好书、会好友、助新人。
与文学同行:勤学习、勤思考、勤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