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年间,诸葛亮未出茅庐时,曾游历沂蒙。那日行至沂水县境,恰逢沂河涨水,渡口停摆,他便在岸边老槐树下歇脚。树旁有个渔翁正补网,见他对着河水出神,便笑:“先生是等船?这水得等三日才退——沂河底的老龟不点头,谁也别想安稳过河。”
诸葛亮奇道:“老龟?”
渔翁往河心指了指:“那可不是凡龟。传说是鲧治水时留下的,龟甲上刻着沂蒙山水的脉络,谁能得它点头,就能看透旱涝盈亏。”
正说着,河面上忽然起了层薄雾,雾里浮着个青灰色的影子,足有小船那么大。待雾稍散,竟真是只老龟——背甲上裂纹纵横,像极了沂蒙山区的地图,龟头探出水面时,眼里竟似有星光流转。
诸葛亮起身拱手:“晚辈诸葛亮,敢问老丈可是沂河神龟?”
老龟竟真点了点头,声音像从水底的卵石堆里挤出来:“你这娃娃,身上有山魂水气,是来问事的?”
原来诸葛亮此行,是为考察沂蒙水情。他早听说沂水一带旱涝不定,百姓苦不堪言,便想寻个治水的法子。当下便直言:“晚辈见沂河两岸多有弃田,想问老丈,这水患如何能解?”
老龟沉下水去,片刻后浮出,背甲上竟凝出层水光,裂纹里渐渐映出画面——有沂河的支流像银线般散开,有几处山坳里积着死水,还有些河道被泥沙堵得只剩窄缝。“你看,”老龟的声音闷闷的,“沂河像棵老槐树,枝桠堵了,根须烂了,水自然不顺。”
诸葛亮盯着龟甲上的脉络,忽然指着一处凹陷:“此处是不是跋山?若能在此修座坝,汛期可拦水,旱时能放闸。”又指另一处支流,“这里河道弯曲,若能裁直,水速可快,泥沙便不易积。”
老龟眯起眼,背甲上的水光晃了晃,那些堵着的河道竟在光影里慢慢变宽。“娃娃看得准。”它忽然往岸边游了游,前爪扒着块青石,“我把龟甲借你三日,你把该记的都记下来。”
当晚,诸葛亮就借住在渔翁家,对着龟甲上的水影画图。那龟甲奇得很,白天晒着太阳,裂纹里的水光更亮;夜里放在灯旁,竟能映出地下暗河的走向。三日里,他把沂河的支流、泉眼、险滩都记在绢上,连哪块礁石下有暗流都标得清清楚楚。
还龟甲那日,老龟忽然道:“你这图,能保沂水十年安稳,但十年后需有人再修。”诸葛亮点头:“晚辈定会托人照拂。”老龟又看了他一眼,“你日后要去辅保明主,莫忘了沂蒙的百姓。”说罢沉下水去,水面只留一圈涟漪,像个淡淡的笑。
后来诸葛亮出山,果然没忘沂蒙。他托人将治水图送回沂水,百姓照着图疏浚河道、修堤筑坝,竟真的安稳了十年。再后来,有人在跋山水库边挖出块龟甲形的石头,上面裂纹和当年老龟背甲上的一模一样,石头下还压着半张残破的绢图,正是诸葛亮当年画的治水图。
如今沂河岸边还有座“龟甲亭”,亭里摆着块刻着水系图的石碑。老人带孩子路过时,总会指着石碑说:“看,这是诸葛先生和老龟一起画的图——咱沂河的水,早被他们看透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