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霜降前的那句话
霜降前一天下午四点半,日头斜斜地挂在天边,将牛家庄的土墙照得泛黄。牛满仓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锄刃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他把锄头往院墙根一靠,蹲在门槛上,从腰间抽出烟袋,捏一撮烟丝按进烟锅,划根火柴点上,吧嗒吧嗒抽起来。
牛小国正趴在院里石桌上写作业,铅笔头在算术本上划拉出沙沙的响动。他今年十五,上初中三年级,作业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灶房里传来娘炒菜的声响,菜籽油下锅的刺啦声伴着葱花的香气飘出来。
牛满仓抽完一袋烟,在门槛上磕了磕烟锅,忽然说了句:"人这一辈子啊,就像麦地里的蚂蚱,蹦跶得再欢实,秋后也得歇菜。"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牛小国抬头瞅了爹一眼,发现爹的目光越过院墙,盯着远处光秃秃的麦茬地。夕阳把爹的脸膛镀成古铜色,皱纹像干涸的河床纵横交错。
牛小国张了张嘴,想问爹为啥突然说这个,却见爹已经站起身拍打裤腿上的灰,那神态仿佛刚才什么都没说过。灶房里的炒菜声盖过了爹的话,娘在里头喊:"吃饭了!"
三天后,牛满仓死了。收花生时突降暴雨,他急着盖麻袋,脚下一滑从坡上滚下去,后脑勺磕在田埂的石头上。等村里人发现时,身子都硬了,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把花生秧子。
葬礼上,牛小国穿着宽大的孝服,跪在棺材前烧纸钱。火光跳跃间,他忽然想起爹最后那句话。这话就像一根刺,扎在他心窝里。为什么爹偏偏在那天说那句话?是预感到了什么?还是这辈子悟出了什么道理?
牛满仓下葬后第七天,牛小国收拾爹的遗物。在炕席底下摸出个生锈的铁皮盒子,里头有退伍证、几张发黄的奖状,还有本红皮日记本。日记本大多空白,只在最后一页写着那句话:"人这一辈子啊,就像麦地里的蚂蚱,蹦跶得再欢实,秋后也得歇菜。"字迹歪歪扭扭,像被风吹乱的麦秸。
牛小国把日记本揣进怀里。从此他有个习惯,逢人就想问:您说我爹这话到底啥意思?
他先问娘。娘正在纳鞋底,针尖在发间擦了擦,眼泪啪嗒掉在鞋面上:"能有啥意思?你爹那个闷葫芦,一辈子说不出一句整话,临了倒学会拽文了。"
问村里最有学问的徐先生。徐先生扶扶眼镜,沉吟半晌:"这话颇有庄子意境,生死齐一,万物轮回。你爹参透生死矣。"
问放羊的老光棍二嘎子。二嘎子咧嘴笑,露出豁牙:"你爹准是馋酒了!去年秋收我俩在地头喝薯干酒,他就念叨过这话。啧,那酒真烈,喝多了看麦浪都重影。"
牛小国越问越糊涂。一个人的一句话,在不同人嘴里竟变成千百个模样。这话像颗石子投进井里,回声层层叠叠,却摸不着底。
三个月后,娘改嫁了。对象是邻村木匠,人老实,手艺好。娘收拾包袱那晚,摸着牛小国的头说:"国啊,别琢磨你爹的话了。话就是话,当不了饭吃。"
牛小国没吭声。他盯着院里那棵老槐树,爹的锄头还靠在树下。他突然觉得,爹那句话就像爹的魂,还没找着落脚的地方。
第二天,十五岁的牛小国揣着那本红皮日记,离开了牛家庄。他要去寻找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不是问别人,是问爹走过的地方,问爹经历过的事。
第一站是县民政局。他想查爹的退伍档案。办事员是个胖大姐,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指在档案柜间翻飞:"牛满仓?七五年退伍的汽车兵是吧?哟,巧了,这批档案正在数字化,暂时调不出来。"
牛小国蹲在民政局门口等了三天。第四天胖大姐心软了,偷偷告诉他:"你去白水河镇找老赵,当年和你爹一个车队转业的。"
白水河镇离县城八十里地。牛小国步行两天才到。打听到老赵家住镇东头,三间瓦房带个小院。老赵正在院里劈柴,听说牛满仓死了,斧头当啷掉地上。
"满仓啊...那可是个好把式!"老赵用袖子抹眼睛,"车队里数他话最少,技术最好。有次大雪封山,要不是他硬开着老解放冲出去报信,我们一车队人都得冻成冰棍。"
牛小国急忙问:"那我爹说过那句话吗?像麦地里的蚂蚱..."
老赵愣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想起来了!有年秋天运粮,车队在麦地边上抛锚。满仓蹲在田埂上抽烟,看着收割机轰隆隆轧过去,蚂蚱扑棱棱乱飞。他忽然说:看这些蚂蚱,现在蹦跶得欢,等秋后都得完蛋。我说可不是么,他就再没吱声。"
牛小国的心怦怦跳。所以这话最早是七年前说的?不是爹临死前才想的?
老赵又想起件事:"后来退伍前聚餐,满仓喝多了,拉着我说:老赵啊,咱们这些开车的,整天东奔西跑,看着自在,其实跟蚂蚱没啥两样,蹦跶不了几年。"
牛小国在白水河镇桥头坐了整整一下午。他看着河水哗哗流淌,心想:所以爹这话不是突然来的,是琢磨了好些年?从看见麦地蚂蚱想到开车,又从开车想到一辈子?
离开时老赵送他到车站,塞给他两个馒头:"孩子,别找了。你爹就是那么个人,喜欢把事儿闷心里琢磨。那句话估摸就是他琢磨一辈子的结。"
牛小国啃着馒头没说话。火车轰隆隆进站,汽笛声震得耳朵嗡嗡响。他突然想:爹退伍后为什么坚决回农村?明明能留在县运输队的。
这个疑问领着他走向下一站——爹当兵时的部队。在更远的北方,一个地图上都难找的地方。
列车驶过麦田。秋收后的田野空旷寂寥,偶尔可见零星蚂蚱在枯草间跳跃。牛小国掏出那本红皮日记,摩挲着粗糙的封面。
话才半句,路已千里。而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