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80载
新中国电影的坐标
欲鸣
走过长影的光影大道,眼前的旧址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1937年建成的灰色三层小楼,诉说着电影的故事。
恰逢长影建厂80周年,我又去了一趟长影旧址博物馆。馆内泛黄的剧本、斑驳的胶片,拟音台边电影里的雨声、雷声、脚步声、配乐声,不绝于耳。突然一声枪响,《保密局的枪声》接头场景重现,《上甘岭》快闪演出,“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响起,空气里充满了电影创作的鲜活气息。
对长影的眷顾,源于我在80年代,曾经有过考长影导演的经历。当时笔试、表演、面试都过关了,最后敲定的时候,我一个任制片主任的亲戚叫敬然,他觉得我从事的政工工作好,不喜欢我和他同样搞艺术,由此和长影失之交臂。
长影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个丰碑。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第一部纪录片,第一部美术片,为中国的电影铺就了第一级台阶。
我们曾经为《白毛女》喜儿的命运落过泪;《上甘岭》英雄主义的真谛,刻进了我们的家国记忆;《党的女儿》里的李玉梅,见证了对党的忠心;《五朵金花》的明媚风光;《刘三姐》婉转的山歌,《创业》里石油工人的铮铮誓言,跨越了几十年,仍然是中国电影与时代的同振共鸣。
如今,光影仍在流转。长影合拍的《流浪地球》、《满江红》、《热辣滚烫》,展示了长影80年的坚守与蜕变。
不管今后的电影走向哪里,长影都是个绕不开的“坐标原点”,重新审视长影的这些老电影,我们会记住,流淌过80载春秋,一帧帧画面,一个个故事,镌刻下的一部共和国的银幕史诗。
2025·8·27午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一到三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500~10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沁瑶
运营管理: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