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两本账
账本摊在机床工作台上,纸页被油污浸出透明的晕斑。李老四的指头按着蓝格子线,墨水顺着纤维爬,字迹洇成蝌蚪状。
“产量三点二五吨...”他念叨着,钢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洞。洞眼渐渐扩大,露出底下另一本账的红色数字——三百二十五点零。
老张递过涂改液。小刷子抹过纸面,白色遮盖膏像块补丁,遮不住底下洇开的墨迹。
车间主任的皮鞋声由远及近。李老四慌忙合上账本,封面“三车间生产记录”的烫金字蹭了手心的汗,变得模糊。
“报表呢?”主任的指节叩着工作台,震得扳手跳了一下。
两本账叠在一起,底下那本露出红角。老张抓起抹布擦机床,机油滴在账本封面上,晕开一团黑云。
主任掀开上面那本。目光扫过涂改液修补的地方,眉头拧成疙瘩:“这写的什么鬼画符?”
李老四喉结滚动。窗外传来刘大脚的车铃声,破锣似的响。
“重新抄!”账本摔在工作台上,纸页哗啦啦散开。底下那本红字账露出一角,三百二十五点零像个嘲讽的笑。
主任走后,李老四瘫坐在工具箱上。白色涂改膏干裂剥落,露出底下真实的数字。老张用砂纸打磨零件,铁锈簌簌落下,盖住账页上的红字。
中午食堂吃红烧肉。会计科小赵端着饭盒凑过来:“听说三车间产量破纪录了?”
肉汁滴在账本封面上。李老四用袖子去擦,蓝墨水化开,染得袖口一片斑驳。
下午厂部来检查。主任陪着领导走在前面,皮鞋锃亮得像面镜子。检查组拿起那本涂改过的账本,对着光看。
“这产量数据...”戴眼镜的领导推推镜片,“涂改过?”
主任干笑两声:“新来的统计员笔误,已经批评教育了。”
李老四站在人群最后,工装领子竖着,鼻尖冒汗。老张递过扳手,冰凉的铁器碰到热汗,激起个哆嗦。
检查组终于走了。主任把账本摔进李老四怀里:“今晚加班重做!再做错滚蛋!”
夜班铃响时,车间只剩他们两人。白炽灯嗡嗡响,飞蛾扑打着灯罩。两本账摊在工作台上,像两具打开的躯体。
“红字交厂部,蓝字留底...”李老四钢笔尖颤抖,“主任说这样能多争点经费。”
老张在磨阀芯。砂轮溅出火星,落在账页上,烫出几个小洞。
“娘要知道...”李老四突然说,“非拿擀面杖抽我。”
窗外闪过车灯。老张看见主任的自行车停在办公楼底下,车把上挂着个网兜,里面是厂里发的苹果。
后半夜下起雨。雨点砸在铁皮屋顶,像无数手指在敲打。李老四伏案抄写,影子投在墙上,随灯晃动摇摆。
老张修好了松紧阀。试车时机器轰鸣,新换的牛皮带有节奏地敲击,盖过雨声。
天亮时账本抄完了。李老四手指被墨水染蓝,袖口沾满涂改液的白斑。两本账并排放着,一本蓝字一本红字,像双胞胎兄弟。
主任来得格外早。翻看红字账本时眉头舒展:“早该这样!咱们车间产量一直是标杆嘛!”
蓝字账本被塞进铁柜最底层。锁簧咔嗒一声,像声叹息。
上班铃响后,厂部突然来人。戴眼镜的领导直接打开铁柜,取出那本蓝字账本。
“解释一下。”领导指着三点二五吨的数字,“为什么上报三百二十五?”
主任脸色惨白。李老四缩在机床后面,扳手掉在地上,铛啷一声。
老张在调松紧阀。扳手拧过最后一圈,皮带缓缓绷直。
“我写的。”老张说。
所有目光聚过来。老张拿起那本红字账本,纸页在指尖哗哗响:“设备旧了,最高产能就三点二五。”
领导翻看设备档案。1983年出厂标记赫然在目。
主任突然指着李老四:“是他!他做的假账!”
李老四工装后背洇开深色汗迹。老张递过扳手:“松紧阀调好了,试试。”
机器轰鸣起来。新皮带节奏平稳,嗒,嗒,嗒,像心跳。
领导合上档案:“产量按实际报,设备打申请更换。”
人走后,主任铁青着脸踢开机箱:“李老四!扣半年奖金!”
下班时雨停了。李老四在车间门口堵住老张:“为什么...”
老张指指松紧阀:“设备有极限,人也有。”
筒子楼窗户亮着灯。王秀兰在蒸鸡蛋羹,白汽模糊了窗玻璃。
李老四望着新楼方向。他家窗户黑着,阳台上晾着的工装滴着水,像个吊死的人影。
老张走出老远,回头看见李老四还站在原地。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一直伸到铁柜底下——那本蓝字账本永远锁在黑暗里。
夜风吹起地上的废纸。一张涂改过的账页打着旋,三点二五的数字被雨水泡发,像个肿胀的伤口。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