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大刀”之魂 传经典之力 谱时代新篇
——在纪念郭澄清《大刀记》出版5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5年8月26日)
李恒昌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纪念郭澄清先生长篇小说《大刀记》出版50周年,这份相聚本身就印证着一部经典的生命力——50年来,《大刀记》虽然历经时代风云变幻,但从未真正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它始终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红色经典”的重要坐标,是冀鲁边区抗战历史的生动文学注脚,更是以人民为主角、以奋斗为底色的精神丰碑。它的价值在一代代读者的共鸣中、在文学研究的深耕中、在民族精神的传承中,成为公认的“精神富矿”。
站在5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与其沉浸于对经典的追忆,不如带着敬畏思考三个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这既是对郭澄清先生的告慰,也是我们这代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一、我们该向郭澄清先生学习什么?
我想核心有三点。一是学他“把根扎进泥土”的创作态度。为写《大刀记》,郭澄清先生长年生活在老家宁津,他在冀鲁边区的乡村奔波,走村串户听老战士讲战斗、跟乡亲们聊生活,甚至住进曾经的堡垒户家,把“纸上的抗战”变成“有温度、有烟火气的抗战”。不仅创作了《大刀记》,还创作了《马振华英烈传》《决斗》等作品。《大刀记》里梁永生从普通农民成长为抗日英雄的轨迹,不是凭空虚构的传奇,而是无数冀鲁边区百姓“拿起大刀保家乡”的真实缩影。这种“不离开人民、不脱离现实”的创作初心,是当下所有写作者最该传承的“基本功”。
二是学他“以精神铸魂”的价值坚守。《大刀记》里的“大刀”,不是简单的武器符号,而是“宁折不弯的骨气”“抱团抗敌的勇气”“家国一体的志气”。郭澄清先生没有刻意拔高英雄,却让普通人的选择里透着精神的重量——比如乡亲们瞒着日军保护伤员、少年队员冒死传递情报,这些细节里藏着的,正是中华民族最朴素也最坚韧的精神内核。这种“让精神通过故事说话”的创作智慧,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同时,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创作这部作品,也是逆境中的文学抗争。
三是学他“用乡土说话”的艺术追求。《大刀记》的语言没有华丽辞藻,却满是冀鲁边区的泥土香,“俺”“咱”的称呼、田间地头的俗语、乡村生活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能摸到枣树林的粗糙树皮、闻到农家院的烟火味。这种“贴着生活写、跟着人民说”的语言风格,让经典有了“活”的质感,也让历史有了“近”的温度。
二、我们该为进一步宣传《大刀记》、研究郭澄清先生做些什么?
经典的生命力,既要靠“藏之名山”的保护,更要靠“走进当下”的传播。
(一)努力构建系统性研究体系
我们应加强对郭澄清的深度研究,形成系统性成果。目前,李宗刚教授主编的《郭澄清研究资料》已收录郭澄清创作手稿、研究论文等珍贵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建议适时成立“郭澄清研究会”,整合高校、纪念馆、地方文史部门资源,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1. 深化文本研究:以《大刀记》为核心,结合郭澄清短篇小说、散文等作品,梳理其创作脉络与思想演变,出版《郭澄清创作年谱》《郭澄清文学思想研究》等专著。
2. 挖掘历史关联:将《大刀记》与冀鲁边区抗战史结合,整理出版《<大刀记>与冀鲁边区抗战史料对照集》,还原作品背后的真实历史事件与人物原型。
3. 保护传承手稿:依托郭澄清纪念馆,建立“郭澄清手稿数字化数据库”,通过高清扫描、3D建模等技术,永久保存并开放其五易其稿的《大刀记》创作手稿,为学界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
(二)大胆确立其文学史地位
郭澄清与《大刀记》的文学史价值需在更高层面得到承认。作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之一,《大刀记》是继赵树理《三里湾》、柳青《创业史》之后,中国乡土文学与红色文学结合的典范。其价值体现在:
1. 历史书写:首次全景式展现冀鲁边区人民抗战历程,填补了文学叙事空白。
2. 艺术创新:融合评书叙事、民间歌谣、戏曲冲突等传统艺术手法,开创“民族化战争文学”新范式。
3. 精神传承:塑造的梁永生等人物形象,成为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读者。
建议推动将《大刀记》纳入高校现代文学教材,组织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推动其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书目,让更多人认识到这部作品的文学史意义。
(三)创新传播方式,让经典“活”起来
1. 破圈传播:善用新媒体拓展受众边界。例如,将《大刀记》经典片段改编成微话剧、动画短片,在B站、抖音等平台传播;邀请文化博主、非遗传承人参与“《大刀记》文化解码”直播,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解读作品内涵。
2. 沉浸式体验:依托宁津县郭澄清纪念馆、当地抗战纪念馆等资源,打造“《大刀记》主题红色旅游路线”,设计“夜袭龙潭街”“地道战体验”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在实景中感受抗战岁月。
3. 教材转化:建议推动将《大刀记》纳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开发“大刀精神”校本课程。
三、我们能不能写出新时代的《大刀记》?
我的答案是:能,但前提是我们要找准新时代的“大刀”是什么。《大刀记》的核心,是“写人民的奋斗、传民族的精神”——这一点,在新时代没有变。新时代的“大刀”,可能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执着,可能是乡村振兴中基层干部带领乡亲们种果树、办合作社的坚守,可能是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防护服上写下的“加油”,可能是边防战士在风雪里守护国土的挺拔。这些新时代的“奋斗故事”,和《大刀记》里的“抗战故事”,精神内核是相通的——都是普通人在时代考验中,用行动诠释“担当”,用坚守书写“信仰”。
当然,写新时代的《大刀记》,不能照搬过去的写法:我们要关注新时代的生活细节,比如外卖小哥的奔波、创业者的焦虑、年轻人的理想,让故事有“当下的质感”;我们要运用新时代的表达,比如融入网络语境、贴近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让精神有“传递的温度”。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像郭澄清先生那样,走进新时代的“冀鲁边区”——走进工厂车间、走进乡村田野、走进社区楼院,把新时代普通人的奋斗写真、写活、写进人心。只要我们能守住“为人民写作”的初心,就一定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大刀”。
50年过去了,《大刀记》里的“大刀”依然闪耀,因为它砍断的是侵略者的野心,留住的是中国人的骨气。今天我们纪念这部作品,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接过郭澄清先生手中的“笔”——以人民为根、以精神为魂,写好新时代的故事,传好民族的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守住这份初心,下一个50年,依然会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被后人铭记、被岁月珍藏。
谢谢大家!
链接:
纪念《大刀记》出版50周年座谈会暨
《我与大刀记的故事》及书画作品征稿启事

2025年,我们迎来两个意义非凡的纪念日: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大刀记》出版5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大刀记》作为一部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典,以其磅礴的气势、鲜活的人物和深刻的家国情怀,生动再现了鲁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丽史诗,是民族精神的文学丰碑,影响深远。先后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建党百年60部《红色经典初版本文库》《百年百部红旗谱》。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文学薪火,并重温红色经典《大刀记》这部不朽之作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特举办系列纪念活动。
一、举办单位
1、主办
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
郭澄清纪念馆
2、承办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竹庐书院
3、协办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都市书画院
二、活动内容
1. 纪念座谈会:
拟于2025年8月26日上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纪念《大刀记》出版50周年座谈会”。
将邀请专家学者、文艺评论家、作家代表、郭澄清先生亲属及各界人士共同回顾《大刀记》的创作历程、文学成就、社会影响,探讨其蕴含的抗战精神与时代价值。
2. “我与《大刀记》的故事”主题征文:
征集对象:全国广大读者、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及各界人士。
征文主题:围绕阅读《大刀记》,收听长篇连播,观看《大刀记》连环画、影视作品的经历、感受、思考,讲述《大刀记》对个人成长、思想观念、家国情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享与《大刀记》相关的难忘记忆、研究心得或收藏故事;探讨《大刀记》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
作品要求:
体裁不限(散文、随笔、评论、回忆录等均可),字数建议在1000-3000字之间。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积极向上,紧扣主题。
须为原创作品,未在任何公开出版物或网络平台发表过。
投稿请采用电子文档(Word格式),邮件主题注明“《我与大刀记》征文+作者姓名+联系电话”。
刊发平台:优秀征文作品将在《都市头条》平台“济南头条”频道开设的专栏中陆续刊发。优秀作品可推荐主流媒体发表,符合要求的作品将结集成册。
投稿都市头条微信13325115197(微信同号)
截稿日期:2025年9月30日
3. 纪念主题书画作品征集:
征集对象:全国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
作品主题:围绕《大刀记》所反映的抗战精神、家国情怀、英雄气概、鲁北地域风貌,或郭澄清先生的文学贡献进行创作。可选取书中经典场景、人物形象、名言警句,或抒发对革命历史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作品要求:
书法、绘画(国画、油画、版画等)作品均可。
作品尺寸:建议不大于四尺整张(138cm x 69cm),形式不限(横幅、竖幅、斗方、扇面等)。特殊尺寸请提前沟通。
作品背面右下角请用铅笔清晰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
投稿作品无需装裱。
收藏与荣誉:
入选作品将由 “郭澄清纪念馆”永久收藏。
所有入选作者将获得由主办方和“郭澄清纪念馆”联合颁发的《收藏证书》。
投稿方式:请将作品原件邮寄至指定地址(请妥善包装)。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北路汇源华庭18号楼纪念活动组委会收
邮 编:250033
联 系人:宋先生
电 话:13325115197
截稿日期:2025年9月20日 (鉴于作品需要邮寄及后续装裱、布展准备时间,建议书画截稿稍早于征文)
重要说明
投稿者应保证对所投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不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如有纠纷,责任由投稿者自负。
主办方对入选的征文作品拥有在本次纪念活动相关宣传、展览、出版(含电子出版)、信息网络传播等非商业用途的使用权,不再另付稿酬;对收藏的书画作品拥有所有权及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宣传等权利。
书画作品原则上不退稿,如需退稿,请在投稿时特别说明并承担退件费用。未入选且未说明需退稿的作品,主办方将妥善处理。
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所有。
联系方式,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以下方式咨询:
咨询电话:13325115197
巍巍泰山铭记烽火岁月,滔滔黄河咏唱英雄赞歌。值此双重历史纪念的重要时刻,我们诚挚邀请您,用文字记录感动,用笔墨描绘情怀,共同参与到这场意义深远的纪念活动中来,重温《大刀记》,缅怀先烈功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
郭澄清纪念馆
2025年8月8日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