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半篮鸡蛋
王秀兰拎着半篮鸡蛋站在新楼底下时,第一次觉得腿肚子转筋。鸡蛋是自家养的芦花鸡下的,个个都用谷糠仔细裹着,怕磕了碰了。可这篮子提在手里,却比厂里那铁疙瘩还沉。
楼道里飘着消毒水味儿,混着谁家炖肉的香。王秀兰数着门牌号,202的绿漆门上新贴了福字,倒贴着,福到了。
开门的是李老四媳妇,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见着王秀兰,愣是没反应过来,直到看见那篮鸡蛋。
“嫂子...”她嗓子眼发紧,在围裙上搓手,“这怎么话说的...”
王秀兰把篮子往前递:“自家鸡下的,给老太太补补。”
两个女人在门口推让,鸡蛋在篮子里晃荡。对门探出个脑袋,又缩回去,门缝里漏出电视声。
最后篮子还是进了屋。王秀兰瞥见鞋柜上摆着药瓶,三四个,标签冲外。老太太的咳嗽声从里屋传出来,拉着风箱似的。
“娘刚睡下。”李老四媳妇声音轻得像怕惊着什么,“手术挺成功,就是夜里总咳。”
王秀兰点点头,目光扫过客厅。新沙发蒙着白色罩子,电视柜上摆着全家福,李老四笑得牙龈都露出来。阳台晾着那件工装,洗得发白,肘部的补丁针脚密实——确实是她的手艺。
“钱...”李老四媳妇突然开口,又刹住话头,转身去倒水。暖水瓶空了,晃起来哐当响。
王秀兰看着她的背影,想起筒子楼公用厨房里,她们曾挤在一个灶眼上炒菜,油锅爆响时笑骂着躲闪。如今这厨房亮堂得晃眼,瓷砖白得能照见人影。
“不缺啥吧?”王秀兰问。
李老四媳妇摇头,头发丝沾在嘴角:“就是...就是心里慌得很。”
里屋传来动静。两人赶紧进去,老太太正挣扎着要起身,瘦得像片秋风里的叶子。见着王秀兰,混浊的眼睛亮了亮:“张家媳妇...厂里...厂里来人了?”
王秀兰握住那只枯手:“来了,都惦记您呢。”
老太太喘着气躺回去,眼睛盯着天花板:“厂里...好着哩?”
“好着哩。”王秀兰答得干脆,手心却冒汗。
告辞时,李老四媳妇非要往王秀兰兜里塞苹果。推搡间,王秀兰摸到她手上的茧子,厚得硌人。
下到二楼,听见楼上传来哭声,压着的,像怕人听见。王秀兰脚步顿了顿,继续往下走。
楼道口碰见刘大脚媳妇,拎着网兜买菜回来:“哟,秀兰也来瞧病人?”眼睛往她空着手的方向瞟。
王秀兰嗯了一声,走出老远还觉得那目光粘在背上。
回家路上,经过厂区宣传栏。新贴的光荣榜上,李老四的名字在倒数第二行,照片笑得勉强。老张的名字在最后一页,小小的挤在角落。
筒子楼里飘着烧煤味。王秀兰在公用厨房撞见食堂老王媳妇,正颠勺炒辣子,呛得人直咳嗽。
“听说李老四家老太太手术花了这个数?”老王媳妇比划着,锅铲敲得铛铛响,“要我说就是新楼风水不好,冲着了。”
油锅爆响,淹没了王秀兰的回答。
晚上老张回来,带着一身机油味。看见桌上那篮鸡蛋原样摆着,愣了愣。
“咋又提回来了?”
王秀兰盛饭的手不停:“人家非要塞回来,推不过。”
米饭热气腾腾,老张的脸模糊在蒸汽里:“老太太怎么样?”
“瞧着不太好。”王秀兰夹了一筷子咸菜,“一直问厂里的事。”
老张嚼饭的速度慢了。窗外传来新闻联播声,家家户户都在听同一个频道。
夜里刮风,吹得窗户纸呜呜响。王秀兰突然坐起来:“鸡蛋该给老太太留着补身子。”
老张在黑暗里叹气:“睡吧。”
第二天王秀兰又拎着鸡蛋去新楼。这次开门的是李老四,眼窝深得能放鸡蛋。
“嫂子...”
“给老太太蒸蛋羹最养人。”王秀兰直接把篮子塞过去。
李老四的手抖得厉害,鸡蛋在篮里轻轻碰撞。里屋传来老太太的咳嗽声,一声接一声,像要把肺咳出来。
“医生说...得长期养着。”李老四声音发虚,“厂里补助...就那一回。”
王秀兰看见鞋柜上的药瓶又多了两个。最边上那个标签特别花,像是进口药。
回去时在楼下遇见车间主任,提着果篮往新楼走。看见王秀兰,主任脚步顿了顿:“老张家的?来看病人啊?”
果篮里的香蕉金灿灿的,标签还没撕。
“老太太就爱吃个软乎的。”主任晃了晃果篮,“厂里关心职工嘛。”
王秀兰点点头,看着主任挺着肚子走进楼道。香蕉味飘过来,甜得发腻。
那天晚上筒子楼停电。王秀兰点着蜡烛纳鞋底,针老是扎手。老张在修收音机,零件摊了一桌。
突然有人敲门。开门是李老四媳妇,端着个搪瓷盆,里面是热腾腾的鸡蛋羹。
“娘非让送来。”她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说谢谢张家鸡蛋。”
鸡蛋羹嫩黄嫩黄的,滴了香油。王秀兰接过盆时,摸到底下压着个信封。
关上门打开,是三百块钱。崭新的票子,夹着张缴费单背面写的借条:“下月还清。”
老张盯着借条看了很久。蜡烛噼啪响,爆出个灯花。
“留着吧。”最后他说,“老太太的病要紧。”
王秀兰把借条折好,塞进结婚证里。两张薄纸贴在一起,窸窣作响。
半夜来电了。灯泡猛亮,刺得人眼疼。王秀兰看见那盆鸡蛋羹还摆在桌上,已经凉透了,表面凝出蜂窝状的小孔。
她起身去热,煤气蓝火苗舔着锅底。鸡蛋羹在锅里重新冒出热气时,听见窗外传来救护车的声音,由远及近,最后停在新楼底下。
王秀兰关火的手一抖,锅铲掉在地上,哐当一声。
老张惊醒了,从里屋出来:“咋了?”
两人站在窗前,看见新楼门口围着一圈人。白大褂抬着担架进去,红蓝灯转个不停。
鸡蛋羹的热气漫上来,模糊了窗玻璃。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