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二之叔侄(上)
叔侄
【原文】曰诸父、曰亚父,皆叔父之辈;曰犹子、曰比儿,俱侄儿之称。
【注释】诸父:统称,指诸位伯父、叔父。
亚父:仅比父亲差一点,对叔伯的尊称。
犹子:指侄子。像儿子一样。
比儿:跟儿子类似。
另一联略异:至于世父诸父,皆伯叔之称;若夫犹子从子,乃诸侄之谓。世父:即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从子:兄弟的儿子。
【译文】“诸父”、“亚父”都是称呼叔父辈的人;“犹子”、“比儿”都是对侄子辈的爱称。

【原文】阿大中郎,道韫雅称叔父;吾家龙文,杨素比美侄儿。
【注释】阿大中郎:东晋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她觉得不称意,谢安问起时,她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指谢韶、谢朗、谢玄、谢琰yan3四人),不意天壤(天地)之中,乃有王郎”。
龙文:骏马名。比喻才能出众的儿童。《北齐书·杨愔yin1传》:“此儿驹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这是杨愔的叔父杨昱(这里误作杨素)赏识侄儿的话。
另一联略异:家有名士,王济讳言叔痴;阿大中郎,道韫雅推叔美。家有名士:王湛字处冲,隐藏自己的才能,众人都以为他是傻子,其父死后他守墓。侄王济前往,看见床头有《周易》,对王湛说:“叔父拿这个干什么呢?”王湛说:“身体好的时候,偶尔再看看罢了。”于是共谈《周易》。剖析得十分深微,王济感叹其深刻而难以测度。王济又与王湛试马,两人也不分高下。晋武帝常见王济,总是戏王湛:“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王济无言。既而发现后,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叔不傻。”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
【译文】谢道韫称自己家的叔父辈为“阿大中郎”,杨素称赞他的侄儿杨愔为“吾家龙文”。
【原文】名以鎭恶,王猛知孙之非常;誉以龙文,杨昱夸弟之特异。
【注释】王镇恶:东晋名将,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后随叔父归晋。好读兵书,长于谋略,为东晋录尚书事、中军将军刘裕所赏识。曾任振武将军和龙骧将军,随刘裕南征北战,立下显赫战功,为击败后秦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号征虏将军。
杨昱:字元晷,恒农华阴人也,杨椿之子。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其弟杨愔,字遵彦,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易》,好《左氏春秋》。愔曾谓人曰:“此儿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昱尝与十馀人赋诗,愔一览便诵,
吾家龙文:对自己后代之优秀者的爱称。龙文,骏马名。
【译文】晋王猛五月五日(恶日)生孙,就将他命名为镇恶,这是王猛的高见,知道孙儿非为常人;杨昱赞美杨愔说吾家龙文,是杨昱心中欢喜,夸赞其弟聪慧特异。
【原文】乌衣诸郎君,江东称王谢之子弟;吾家千里驹,苻坚羡苻朗为侄儿。
【注释】乌衣诸郎君:指东晋贵族王导、谢安的子弟,他们都住在乌衣巷,被人称为“乌衣郎君”。千里驹:前秦皇帝苻坚曾夸奖他的侄儿苻朗为千里驹。《晋书》:“坚尝目之曰:‘吾家千里驹也’”。
另一联略异:乌衣郎,称王谢之子弟;千里驹,羡苻朗为可儿。
【译文】江东望族王导、谢安的子弟们都住在乌衣巷,人称他们为“乌衣诸郎君”;前秦皇帝苻坚夸奖他的侄儿苻朗为“吾家千里驹”。
【原文】竹林,叔侄之称;兰玉,子侄之誉。
【注释】竹林: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中,阮籍、阮咸是叔侄,后人就借用竹林来指代叔侄。
兰玉:即芝兰玉树,常用来比喻优秀的子弟。谢安曾问他的侄子们:“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另一联略异:竹林杯酒,阮家叔侄之狂;玉树芝兰,谢氏门庭之盛。
【译文】“竹林”用来指代叔侄,“兰玉”用来比喻优秀的子弟。
【原文】存侄弃儿,悲伯道之无后;视叔犹父,羡公绰之居官⑤。
【注释】存侄弃儿:晋代邓伯道在战乱中丢了儿子救下侄儿。伯道悲:邓伯道,晋武帝时人,当时五胡乱华,他带着家人躲避战乱,其中就有他儿子和他侄子两个小孩,他觉得实在无法同时保全两个孩子,就和妻子商议后,认为自己还年轻,以后还能生育,就丢下了自己的孩子,带着侄子逃命了。邓攸弃子之后,妻子不再怀孕。过了江,就纳了一妾,非常宠爱,问其家在哪里,说是北人遭乱逃慌而至,问起父母的姓名,才知道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很有德行,听说后非常悔恨,于是不再纳妾,临死也没有后嗣。当时人们认为他很有义节,为他而哀叹,对他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后来“伯道无儿”做为成语留了下来,就是可怜他人没有子嗣;而“伯道悲”就是没有子嗣的悲哀。
公绰:柳仲郢,字谕蒙,京兆华原人。公绰子。元和末及进士第,为校书郎。
另一联略异:存侄弃子,悲伯道之无后;事叔如父,羡仲郢之居官。
【译文】把侄儿带走,把儿子抛弃,这是晋代邓攸的义举,人们都可怜他没有后代;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叔父,这是唐人柳公绰做官之后的德行,人们都羡慕他懂得孝道。
【原文】卢迈无儿,以侄而主身之后;张范遇贼,以子而代侄之生。
【注释】卢迈:唐代人,字子玄。他娶了两房妻室都没有生出儿子,别人劝他纳妾,他说:“兄弟的儿子就像是自己的儿子一样,将来可以照料我。”
张范:三国时魏国人。曾有盗贼抓取他的儿子和侄儿,他去说情,强盗把儿子交还给他,他却提议用自己的儿子交换侄儿,于是强盗将他的儿子侄子都放了。
另一联略异:卢迈无儿,以侄主身之后;张范遇贼,以子代侄而生。
【译文】卢迈没有儿子,他却说兄弟的儿子就像是自己的儿子一样,将来可以照料他;张范的儿子和侄子被盗贼抓走,只把儿子交还给他,他却提议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侄儿去死。
【原文】谢密能成佳器,刘孺可号明珠。
【注释】谢密:字弘微,晋西中郎万之曾孙、尚书左仆射景仁从子也。祖韶,车骑司马。父思,武昌太守。弘微年十岁,继从叔峻,名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刘孺:南朝梁文学家。字孝稚,彭城人。宋司空忠昭公勔mian3孙,齐太常刘悛子。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服阕,叔父瑱tian4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
【译文】南朝的谢密在孩提时便幼年老成,不时说出深明世理的大人话,他叔父说:“这个孩子聪明早慧,日后必成大器。”宋朝的刘儒七岁的时候便能作一手好文章,他的叔父常把他带到宾客面前说:“这是我家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