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实感——古典诗词创作的“守变”法宝
李虎(广东深圳)
爱诗之人大致分三类:读诗,写诗,评诗。我是爱写诗的人,还没有达到评诗的层次,只能结合自己的写诗实践,谈谈古典诗词创作“守”与“变”的思考。以期向诗友和专家交流讨教。
一、“守”与“变”,是古典诗词的生存发展之道
近年来,“守正容变”逐渐成为当代古典诗词界的口号与共识。
所谓“守”,主要是坚守传统的格律和句式,这是经过千百年沉淀下来的艺术规范,是承载着汉语韵律美的“根”与“魂”。“守”,还指经典意境、意象的借鉴和炼字精神的传承。
所谓“变”,是在恪守诗律词谱的前提下,在内容题材,情感表达,语言手法,体式风格等的拓展、创新与变通。
“守变”法则是古典诗词创作的生存、发展之道。《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文心雕龙•通变》据此立论:“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有常、无方”,“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有常、无方”,才能使古典诗词这一中国文化的瑰宝永葆青春活力。
二、“真”与“实”,是诗词创作“守变”的灵魂
“守”是必然的。因为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凝结的精粹,是中国人的精
神家园。丢了古典诗词,我们将失去文学审美的向往,成为无家可归之人。
“变”亦是必然的。社会在发展,文明在碰撞,人的认识和思维也不断变化,作为
生活映照的古典诗词创作,也必然因应“通变”。
仰望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穹,群星璀璨。每一颗星,都因不同理念,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而闪光。作为新时代的诗人,我们究竟如何“守”与“变”呢?
我的体会是,“抒真情,表实感”。抓住了“真情实感”这个法宝,“守”可以律合韵美,“变”可以灵感迭出。下面结合本人作品例谈。
1.《春运母亲》的震撼与欣慰
2024年2月6日,在观看司马南频道时,一张感动无数网友的照片——《春运母亲》,也深深地感动了我。照片的上面,2010年1月30日,在南昌火车站如潮的人流中,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板桥镇桃园村的彝族打工妹巴木玉布木,引起了新华社记者周科的注意。这位女子,身上背负着比她高得多的巨大行囊,右手提兜,左手抱着熟睡的小女儿,正急匆匆地赶乘火车回家过年。据说,她家当时十分贫困,住着低矮的破土房。为了补贴家用,巴木带着刚刚出生的小女儿到远离家乡的江西打工。此番归程,她要坐三天两夜的火车、汽车和驴车才能到家。照片的下面,十四年过后,巴木玉布木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修建了直通外地的水泥路,她家也住进了新楼房,35岁的巴木已经成了五个孩子的母亲。十四年的勤劳持守,加之国家脱贫助农的政策,让巴木一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透过巴木负重前行的眼神,又让我看到了农村女子的坚毅、顽强与执着,眼前浮现出“大雁南归”的奔赴与“黄牛犁地”的艰难。透过第二幅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新时代背景下,巴木生活的幸福美满。欣慰之余,让我的同情,赞叹与期待得到了满足。我要为所有平凡的母亲,为每一位勤劳致富的新农人写一首赞美诗。
还是那位母亲,11年前令人心酸,11年后的笑容倍感欣慰,遂谱鹧鸪天。
鹧鸪天•春运母亲
李虎(广东)
负重前行背做舟,
右持睡女左提兜。
跋山涉水归程雁,
茹苦含辛犁地牛。
无怨语,奔前头,
满堂儿女上新楼。
当惊世界天翻覆,
且看村姑笑满眸。
2.对《黄山松》的敬畏与虔诚
2025年4月23日,黄山采风的高潮是拜谒黄山松。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破石而生,枝条虬劲平伸,树冠千姿百态。沿途所见,触手便是几百年前的生灵。誉满环球的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它喜瘠耐寒,千百年来屡遭雨雪风雷的洗礼,至今仍傲然屹立,这不正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化身吗。正因它不仅仅是树,所以能引来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瞻仰。瞻望千年古松,内心的敬畏与虔诚,促我赋诗为颂。
七律•黄山松(通韵)
李虎(广东)
踏破青岩立险峰,
腾云驾雾傲苍穹。
朝迎旭日张虬臂,
暮送夕阳恋晚鸿。
沐雨听风三百代,
驱雷避闪万千重。
枝身幻作中华魄,
四海来朝拜劲松。
3.东坡书院见证文化的力量
2024年3月23日,参观苏轼30年流放的最后一个地方——海南儋州东坡书院。余观东坡书院,门庭壮阔,游客不绝;廊桥雅苑,云映荷池。东坡书画遍布各处。当地流行这样的说法:流放对苏轼而言是不幸的,而对儋州来说是幸运的。苏轼在这里建学堂,传道授业,开化百姓;设载酒堂,与好友乡邻把酒言欢,畅谈友情世事。茶余饭后,风云雨雪,皆入诗画。 千年时光见证了文化的无穷力量,它将超越一切权力与金钱。“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豁达豪迈的苏轼,在我眼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遂在返程的汽车上与苏轼庚和一首《定风波》。
定风波·游儋州东坡书院
李虎(深圳)
九曲银桥映碧霞,
平湖云绕恋荷花。
画栋雕梁皆有韵,
君问,
东坡诗赋正芳华。
食寝风云和璧计,
谁比?
皇族贵胄有谁家?
自古豪门传几载?
三代?
不及苏轼任涂鸦!
4.呼啸的导弹是愤怒和郁闷的宣泄
2022.8.7,针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开启的环台军演仍在继续。听着我军将士铿锵的誓言,看着直插云霄的导弹火箭,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升起。积聚多年的民族郁闷与愤怒终于得到宣泄,遂做满江红。
满江红·环台军演(通韵)
李虎(广东)
倚美谋独,痴心梦,黄粱顿灭。
抬望眼,导弹呼啸,有谁堪借?
盘踞微隅失典祖,
期凭小岛吞明月。
蓦然中,叹世换新局,徒悲切。
丧权辱,仍未雪;
亡国恨,安能泄。
看今朝,必就统一宏业!
同耀环球魂筑梦,
复兴华夏真如铁。
岂容他,魑魅跳梁贼,成妖孽!
最后,用《诗刊》副主编叶延滨的话作结。“诗人最优秀的品质是说真话。”并“真诚地用心灵呼唤心灵——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起码的为诗之道。”
作者简介:李虎,63年生,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课程识字教学指导专家,创立“自主识字”,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华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神州采玉》诗词微刊编委,《瀚社诗词》主编,诗词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获一等奖。应邀在全国各地和高校作报告200多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