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暗流涌动
第九章 投井风波
学堂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学生们看周文瑾的眼神躲躲闪闪,交头接耳时见他走近就立刻散开。老校长也总是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拍拍他的肩膀,重重叹一口气。
柳青已经七天没来学堂了。周文瑾寝食难安,终于在一个黄昏忍不住向老校长打听。
老校长的脸色瞬间变得灰败:"柳青姑娘...前夜投井了。"
周文瑾只觉得天旋地转,一把抓住老校长的胳膊:"她...她..."
"救得及时,性命无碍。"老校长压低声音,"但她叔父大怒,说是有人蛊惑了她...这几日镇上都在传,说是先生你..."
后面的话周文瑾已经听不清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到住处,发现屋内被翻得乱七八糟。书籍散落一地,床铺被刀划开,棉絮四溅。最刺目的是墙上用红漆涂的几个大字:"淫贼滚出荒原"。
窗外人影晃动,犬吠声由远及近。周文瑾还没反应过来,门就被踹开了。镇长带着几个壮汉闯进来,为首的正是柳青的叔父。
"就是他!"柳青的叔父指着周文瑾,"诱骗我家侄女,教她投井寻短见!"
镇长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人,冷笑着挥手:"捆起来!送县里法办!"
第十章 柴房夜逃
周文瑾被关在镇公所的柴房里。这地方阴暗潮湿,只有一扇小窗透进些许月光。外面传来守夜人的鼾声,间或夹杂着几句醉话。
"...读书人没一个好东西..." "...听说那姑娘怀上了..." "...明天送县里,少说判十年..."
周文瑾的心一点点沉下去。他知道这是诬陷,可在这荒原上,谁又会听一个外乡人的辩解?
夜深时,锁头忽然响动。周文瑾警觉地坐起,看见老校长佝偻的身影闪进来。
"快走!"老校长塞给他一个包袱,"他们明日要送你去县里,去了就回不来了!"
"可是..."
"别可是了!"老校长急得跺脚,"我对不住你,当初就不该留你在这荒原...柳青姑娘是被逼的,她叔父欠了镇长一大笔赌债,只好拿侄女抵债..."
周文瑾还想问什么,远处忽然传来脚步声。老校长猛地推他:"后窗有个缺口,快!往北走,有个废弃的窑洞可以藏身!"
第十一章 窑洞藏身
周文瑾在荒原上狂奔,耳边风声呼啸。远处火把晃动,犬吠声越来越近。他拼命向北跑,终于看见老校长说的那个窑洞。
洞口被荒草掩盖,里面漆黑一片。周文瑾钻进去,才发现这窑洞颇深,角落里堆着些干草,似乎曾经有人住过。
包袱里有几个馍馍,一壶水,还有几张皱巴巴的钞票。最底下是那本《新青年》,扉页上有柳清秀的字迹:"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周文瑾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他想起柳青读书时专注的侧脸,想起她说到新思潮时发亮的眼睛,想起那个冬至夜晚她冰凉的手...
外面搜捕的声音渐渐远去。周文瑾蜷在干草堆上,一夜无眠。天快亮时,他听见窸窣声响,警觉地握紧一根木棍。
却是个瘦小的身影——常坐在第一排的那个男孩,叫石头的。
"先生..."石头怯生生地递过一个油纸包,"俺娘让送的,烙饼。"
周文瑾愣愣地接过,饼还温热着。
"柳青姐让俺告诉先生,"石头压低声音,"她没事,让先生保重。"
说完就一溜烟跑了,像只受惊的兔子。
第十二章 荒原暗网
就这样,周文瑾在窑洞里安顿下来。石头每天清晨会送来食物,有时是一块馍,有时是几个土豆。其他学生也陆续来过,总是趁天色未亮或夜幕降临,像地下工作者接头般匆匆来去。
从他们口中,周文瑾拼凑出外面的情况:柳青被锁在屋里,镇长家催婚催得紧;老校长因为放走他被辞退,现在是个姓杜的代理校长;镇上贴了通缉令,说他是"诱拐妇女的逃犯"。
最让周文瑾心痛的是,学生们说柳青整天不说话,只是望着窗外发呆,手腕上总是添新伤。
"俺娘说,柳青姐怕是熬不过这个春天了。"石头某日红着眼睛说。
当夜,周文瑾做了个决定。他不能再躲下去了,哪怕拼上性命,也要再见柳青一面。
第十三章 月下相会
周文瑾等到月黑风高夜,悄悄摸到柳青家附近。这地方他再熟悉不过——曾经多少次送柳青回家,她总要在院门口多站一会儿,说些诗词歌赋。
如今物是人非。院里多了条大黑狗,看见生人就狂吠。周文瑾等了三天,终于等到狗被牵去镇上的日子。
第四天夜里,柳青出来倒水。周文瑾几乎认不出她了——瘦得脱了形,走路摇摇晃晃,像是一阵风就能吹倒。
他轻声唤她的名字。柳青猛地回头,眼中先是惊喜,继而变成恐惧。
"你快走!他们设了套要抓你!"她急急道,"那井边...有埋伏。"
原来那晚她正要赴约,被叔父发现关了起来。她假意顺从,本想伺机逃走,却听说他们要陷害周文瑾...
"是我连累了先生。"她泪如雨下,"今生无缘,来世再..."
话未说完,屋内传来喊声。柳青慌忙推他离开,塞给他一个小布包。
周文瑾跑出很远才打开布包。里面是几根银簪,一些铜板,还有一张字条:"活下去。"
第十四章 再度逃亡
搜捕又开始了。这次更加严密,镇上组织了民兵,日夜巡逻。周文瑾被迫离开窑洞,在荒原上流浪。
这片曾经教书育人的土地,如今成了他的囚笼。白天他躲在沟壑里,夜里才敢出来找吃的。有次险些被巡逻队发现,他跳进一个坟坑里才躲过一劫。
最艰难的是下雨天。荒原上无处避雨,他只能蜷在崖下,任雨水浸透单薄的衣衫。发烧时,他迷迷糊糊地喊着柳青的名字,觉得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
是石头救了他。孩子发现他时,他已经昏迷不醒。石头叫来母亲,两个妇人用板车把他拉到一个更隐蔽的山洞。
"先生别怪柳青姑娘,"石头的母亲一边喂他药一边说,"她是没法子。她叔父拿她娘的遗物要挟,要是她再跑,就把她娘的玉佩砸了。"
周文瑾这才明白柳青的苦衷。她不是不愿走,是不能走。
第十五章 春风又绿
春天终于来了。荒原上冒出点点新绿,学生们传来消息:柳青的婚期推迟了,因为她一直病着。
周文瑾的身体渐渐好转,开始帮附近的农户干活换食物。他剃了胡子,换了装束,看起来像个普通的流浪汉。有时他甚至敢在白天出行,只是远远避开镇子。
某日,他在河边遇见洗衣服的妇人们。她们看见他,交头接耳一番,最终有个年长的走过来。
"周先生,"她压低声音,"咱们都知道你是好人。柳青姑娘的事...唉,造孽啊。"
原来镇长儿子是个傻子的事,镇上人尽皆知。但镇长有权有势,谁也不敢说什么。
"柳青姑娘前日托人带话,"妇人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让你别再等她了。"
布包里是一缕青丝,用红绳系着。周文瑾握在手里,心如刀绞。
他知道,这是柳青在跟他诀别。
第十六章 烈火焚心
转年春天,周文瑾还在荒原上流浪。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甚至帮几个失学孩子偷偷上课。孩子们都很聪明,像当年的柳青一样渴望知识。
这天他在山上采药,忽然看见镇子方向浓烟滚滚——是学堂着火了!
周文瑾疯了一样向山下跑。火势很大,整个天空都被染红了。围观的人群中,他听见议论:"是柳青姑娘放的火...她说既然出不来,就一把火烧个干净..."
他冲进火场,到处是浓烟和火光。终于在一间教室里看见柳青——她抱着几本书,静静坐在那里,仿佛等待已久。
"我知道你会来。"她微笑起来,眼睛亮得惊人,"这荒原困不住我,也困不住你。"
她的裙摆已经被火舌舔舐,却毫不在意。周文瑾冲过去抱起她,发现她轻得像一片羽毛。
"跟我走。"他嘶哑着说。
柳青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这是我娘留下的...先生替我保管吧。"
外面传来救火声。柳青猛地推他:"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周文瑾还想说什么,一根房梁轰然落下...
(后续章节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