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来生
文/赵华
母亲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呼吸已变得十分困难。二十多天的治疗,不仅未能缓解她的病痛,反而让她承受着日益增加的痛苦。每当意识清醒一些,她总会抓住吊瓶针管,用尽力气表达想要回家的愿望。医生也悄悄告诉我,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我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心里却仍盼望着奇迹发生,希望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母亲能安然渡过这次危机。
因为母亲胃功能很弱,饭菜必须煮得软烂如泥。我让丈夫买来胡萝卜和菠菜——那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出入极其不便。清晨五点,我从医院偷偷溜出来,赶回家为她做蔬菜小米粥:将蔬菜仔细洗净、切碎,炒成糊状,再拌入熬得稠稠的小米粥里,仔细装进保温盒。可母亲每次只能吃下一点点,最多不过一小杯。都说“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吃这么少,营养怎么跟得上?我心急如焚。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叫“胡子哥”的网友,为了卧病在床的母亲能早日康复,每天给母亲喝骆驼奶。我主动联系他,要来了购买方式,并且几乎每天都会问他母亲的身体进展。他也很真诚,每次都如实相告。可惜,也许是因为年事已高,也许真的是病入膏肓,他的母亲最后还是离开了。得知这个消息,我难过了很久。我只好继续苦苦哀求医生,请他们无论如何再想想办法,救救我母亲。可现实的残酷一天天显露无遗:母亲的身体已是油尽灯枯,即便华佗再世,也回天乏术。
或许是她自己也有所预感。有一天,她突然拉住我的手,轻声说,这一辈子,她其实已经很满足。比起许多同龄人,她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女儿女婿都很孝顺,孙子孙女也懂事听话。“这辈子,没穿的都穿了,没吃的也都吃了,”她微笑着,“更没想到晚年还能住上你们的新房子……我没有什么遗憾了。”母亲的话让我再也控制不住,掩面大哭。可我心里知道,我并不是她期望中的那个好女儿——没能考上大学,也没有进入国家正式编制,半生颠沛流离,还连累她一直帮我带孩子。我曾经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她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可命运却总是未能让我如愿。
母亲最终还是走了,带走了她一生的艰辛、坎坷与病痛。我想放声痛哭,但现实告诉我,还有很多事必须去面对、去处理。我强忍泪水,一把抱起病榻上瘦弱的母亲,轻轻将她放在轮椅上,推着走向医院门口的应急车。按照老家的习俗,母亲的后事须回故土办理。我打电话给堂哥,请他通知族人接灵。应急车一路疾驰,我坐在母亲身边,望着她安详却苍白的脸,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眼泪再次无声滑落。母亲在家排行老三,出生不久就患上皮肤病。由于兄妹众多、家境贫寒,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结果落下终身顽疾,也为她多舛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每当提及这件事,外婆和大舅总是充满愧疚,说当年没有照顾好她。待大舅和大姨妈陆续参加工作,外婆送她去读书,指望知识能改变她的命运。母亲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招工,她被招进重庆的一家军工厂。可没过多久,就遇上三年困难时期,工厂难以维持,她不得已返回老家。后来经人介绍,远嫁新疆。谁知第一任丈夫病逝,她走投无路,才嫁给了我父亲。因为曾遭受前夫的家暴,母亲无比渴望我父亲能带给她平静安稳的生活。可事与愿违。在他们回到陕西老家后不久,生下了我的第二年,她因寒气侵骨一病不起。幸亏外婆和舅舅及时伸出援手,才将她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但从此落下了驼背的残疾。自我记事起,父亲虽常将这些不幸归咎于自己,却也对母亲百般嫌弃。为此,我没少和他顶嘴,心里也积下不少怨愤。我一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里的境况,后来虽然帮着盖了新房,却离理想中的生活相去甚远。再后来,我自己也嫁人生子,能顾及母亲的就更少了。每次看到她为家里忙前忙后,还要为智障的哥哥操心,我心里总是涌起说不出的惭愧。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家里的经济条件终于有所好转,可母亲也已经苍老。我想接她来与我们同住,她却始终放不下哥哥,坚持留在老家。直到最后两年,我和丈夫才“强行”把她接来身边照顾……
天渐渐亮了,鸡鸣声起起落落,熟悉的村庄轮廓慢慢清晰出现在眼前……妈,我们到家了。如果有来生,我绝不让你再受这么多的苦。我会早早努力,让你早点过上你期望的生活;妈,如果有来生,我愿你生在一个温暖富裕的家,不再漂泊,不再劳累,不再为生活所困……

(赵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周至作协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