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八秩,山河不忘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作者/朝晖
松花江的冰棱,还凝着那年的寒;
滇缅路的碎石,仍渗着血的烫。
每寸焦土都刻着:骨血熔成的刀,
怎样劈开冰棱、炸穿硝烟,把长夜劈成碎片。
黎明漫过南京城头的弹痕,
漫过卢沟桥头的晓月,携硝烟余温;
浸过三千万未冷的魂灵——
漫遍塞北烽燧、江南稻田,
这光,正踩着他们倒下的脊梁,铺向天边。
青纱帐的风,卷着哨员藏好的情报;
母亲抚过的稻穗,孕着“家国安宁”的饱满;
父亲断枪的锈斑,仍燃着“宁死不屈”的烈焰。
地道的油灯,照亮奶奶纳鞋底的线——
针脚里藏着的暖,正是先辈用脊梁,顶起的黎明。
三伏焦土,草帽掩住抗联队员的脸;
枪托磨穿的掌心,坚过磐石;
三九寒夜,冰棱凝结在僵裂的眉尖。
家书凝着霜花与誓言:归时,要让春满田埂、炊烟绕檐。
老兵臂上伤疤发亮——那是战壕的火光,在赤子心焰里,从未暗。
八十年后,东方焕新颜——
巨龙昂首,耸作神州峰峦。
再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世界舞台上,我们声震云天!
这胜利,是近代史惊雷乍响,炸碎百年屈辱,炸醒沉睡山河;
这荣光,是四万万同胞答卷昭然,镌“不屈”,更书“向前”!
纪念非重揭伤疤,是将警钟敲得震地撼天——
为孩童眸中星光璀璨,
为炊烟常绕屋檐,不容炮声炸散!
当年焦土下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
枝桠间,栖着平安;
当年烽火台,升起袅袅炊烟;
晨雾里,田垄连欢颜。
课本里,杨靖宇的冰窟傲骨、赵一曼的铁窗丹心,
早成了孩子枕边的故事。
纪念碑前的花,开得一年比一年绚烂。
我们敢教日月换新天,因记得:
谁为这片土地,流尽最后血汗;
我们能让世界刮目相看,因揣着:
英烈未写完的信、未圆的愿!
八秩烽烟,刻进骨血——
是烙印,是勋章,是引航坐标!
向前走,步履比钢铁沉;向前看,目光比朝阳烈。
这山河,再不许硝烟舔舐寸土,
这明天,正是他们用骨血熔铸的——炊烟长绕,灯火长明。

《晨花云汇》编辑部成员:
《晨花云汇》编辑部成员:以笔为晨 落墨生花 文思如云 妙笔汇聚
主编: 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