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我们
文/魏承召
梦绕魂牵锁那年,青阶苔色忆绵连。每当回忆的闸门轻轻开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如诗如画的岁月便如潮水般涌来,带着青苔的湿润与芬芳,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那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却充满纯真与梦想的时代,而我们,一群怀揣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少男少女,就在这质朴的时光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
第一章:青阶苔色,初逢的纯真
七十年代的村庄,像一幅被岁月精心晕染的旧画,带着独有的古朴与宁静。老街的石板路,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曲折地穿梭在村落之中。两旁的老屋错落有致,仿佛是岁月长河中坚守的卫士。那些斑驳的墙壁,像是被时光刻下了无数的故事,上面爬满了层层叠叠的青苔。在阳光与风雨的交替侵蚀下,青苔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有的地方还夹杂着些许黄色,宛如一幅幅古朴而又神秘的水墨画,静静地诉说着村庄的过往。
那青阶,一级连着一级,像是时光精心铺设的阶梯。每一级台阶都带着岁月的痕迹,边缘被磨得圆润光滑,仿佛是被无数双脚步温柔地抚摸过。台阶上的青苔,如同绿色的绒毯,柔软而又细腻,踩上去,能感觉到那微微的弹性,仿佛是大地在与你轻声交谈。它们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进那个纯真的年代,走进一段充满温暖与美好的回忆。
我和梁子、小娟、强子的相识,便是在这充满诗意的青阶之上。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学校组织了一场户外写生活动,我们四个被分到了同一组。背着沉重的画夹,带着简单的画具,我们沿着老街一路前行。画夹在背上微微晃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我们在为这次写生之旅奏响的序曲。
梁子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一头利落的短发,像是被春风修剪过一般整齐。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仿佛藏着无数的小秘密和奇思妙想。他走起路来蹦蹦跳跳,一会儿看看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摸摸老屋的墙壁,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小曲,那欢快的旋律在空气中飘荡。
小娟则是个温柔恬静的女孩,扎着两条长长的辫子,像黑色的绸缎一样垂在肩膀上。她的辫梢上系着两个粉色的蝴蝶结,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仿佛是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她笑起来的时候,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像是盛满了甜蜜的蜂蜜,让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
强子是个憨厚老实的家伙,身材高大壮实,像一座小山一样。他的皮肤黝黑,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他总是默默地跟在我们身后,帮我们拿这拿那。每当我们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把东西递到我们手上,然后憨厚地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当我们走到一处老屋前,那爬满青苔的墙壁和古朴的木门瞬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墙壁上的青苔,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深绿、浅绿、黄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层次。木门上的纹理,像是岁月刻下的皱纹,诉说着老屋的历史。梁子兴奋地喊道:“就这里吧,这景色太有感觉了!”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老街上传得很远,仿佛要把这份喜悦传递给每一个人。
我们纷纷支起画架,开始描绘眼前的美景。我拿着画笔,却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画笔在我的手中轻轻颤抖,仿佛是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这时,小娟轻轻走到我身边,她的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份宁静。她指着墙壁上的青苔说:“你看,这青苔的颜色多丰富啊,有深绿、浅绿,还有一点点黄色,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画起。”她的声音温柔而又细腻,像是春风拂过我的耳畔。在她的启发下,我渐渐找到了灵感,手中的画笔也开始在画纸上飞舞起来。画笔与画纸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我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
而梁子和强子则在旁边争论着如何表现木门的质感。梁子自信满满地说道:“我觉得应该用一些干笔皴擦,这样能表现出木门的粗糙感。你看,干笔皴擦可以让画面有一种颗粒感,就像木门上的纹理一样。”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已经在画纸上勾勒出了木门的轮廓。强子却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我觉得还是用湿画法比较好,能体现出木门的古朴和湿润。湿画法可以让颜色更加柔和,就像木门被岁月侵蚀后的那种感觉。”两人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最后,他们决定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幅,看看谁的效果更好。他们拿起画笔,开始认真地创作起来,脸上都带着专注的神情。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像是给我们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我们的画作也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生动。我们收起画具,互相欣赏着彼此的作品。虽然大家的画风各不相同,但每一幅画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那一刻,我们四个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份纯真的友谊,就像那青阶上的青苔,在岁月的滋养下,悄然生长,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第二章:河边共戏,童真的欢乐
七十年代的村西,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穿过。河水潺潺,像是大自然演奏的悦耳乐章。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偶尔会有几条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然后又迅速地消失在水中。岸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像绿色的丝带一样垂落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是少女在翩翩起舞。这里,是我们这些孩子课余时间最爱去的地方。每到夏天,这里便成了我们的欢乐天堂,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记得有一次,我们四个相约来到河边。梁子像个孩子王似的,挥舞着手中的树枝,树枝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他大声喊道:“今天咱们来一场水上大战,看谁最厉害!”他的声音在河面上回荡,仿佛是战斗的号角。我们纷纷响应,脱了鞋子,卷起裤腿,那动作熟练而又迅速,仿佛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跳进水里,河水凉凉的,从脚边流过,像是一双双温柔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脚丫,带走了夏日的炎热。
小娟是个女孩,本来还有些羞涩,脸颊上泛着淡淡的红晕,像是天边的晚霞。但在我们的带动下,她也渐渐放开了。她捧起一捧水,那水从她的手指缝间流下,形成一道道晶莹的水帘。她朝着强子洒去,笑着说:“强子,看招!”她的笑容灿烂而又纯真,像是春天里盛开的花朵。强子也不甘示弱,连忙弯腰舀起水,他的动作有些笨拙,但却充满了力量。他回敬过去,水花溅在小娟的身上,小娟尖叫了一声,但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一时间,水花四溅,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在空中飞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河面上,仿佛是一首动听的童谣。我和梁子则在一旁“密谋”着什么。我们悄悄地绕到小娟和强子的身后,脚步很轻,像是怕被他们发现。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双手用力地将水泼向他们。那水像是一道道白色的瀑布,朝着他们倾泻而去。小娟和强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弄得措手不及,尖叫着四处逃窜。他们的身影在水花中若隐若现,像是在玩一场有趣的游戏。但我们哪会轻易放过他们,紧紧地追在后面,继续泼水。整个河面都沸腾了起来,我们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鸭子,在水里尽情地嬉戏玩耍。我们的笑声、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玩累了,我们便躺在河边的草地上休息。草地软软的,像是一张绿色的绒毯。我们仰望着湛蓝的天空,那天空像是被水洗过一样干净,没有一丝杂质。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形态各异,有的像骏马在奔腾,有的像巨龙在飞舞。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畅,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梁子突然坐起来,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指着天空说:“你们看,那朵云像不像一只大老虎?”他的声音充满了惊喜。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看像一只大狮子,它的鬃毛多威风啊!”“不对不对,像一条巨龙,你看它的身体多长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不亦乐乎。我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在和天空进行一场有趣的对话。
小娟则静静地坐在草地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微风像是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庞。她轻声说:“要是时间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该多好啊。”她的声音很轻,但却充满了对这份快乐的留恋。我们听了,都陷入了沉思。是啊,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这样简单的快乐显得尤为珍贵。这份纯真的友谊,就像这清澈的河水,没有一丝杂质,流淌在我们的心间,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第三章:篱下争樱,友情的甜蜜
七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而樱桃树,则是许多人家都会种的。每到樱桃成熟的季节,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让人垂涎欲滴。
我们四个的好朋友小旺家院子里就有一棵樱桃树。那天,我们得知小旺家的樱桃熟了,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他家。一路上,我们的脚步轻快得如同跳跃的小鹿,心中满是对那满树樱桃的期待,仿佛已经尝到了那酸酸甜甜的滋味。
小旺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得合不拢嘴,那笑容就像盛开的花朵,灿烂而又温暖。他连忙跑进屋里,不一会儿就拿出几个小篮子,兴奋地说:“走,咱们去摘樱桃。”
我们来到樱桃树下,望着那满树的樱桃,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梁子第一个爬上树,他像一只敏捷的猴子,在树枝间穿梭自如。他的双手紧紧抓住树枝,身体灵活地摆动,不一会儿就爬到了高处。他一边摘着樱桃,一边往嘴里塞,腮帮子鼓得像个小皮球,还含糊不清地说:“真甜,你们也快上来吃。”那满足的神情,仿佛吃到了世间最美味的东西。
小娟在树下着急地喊道:“梁子,你给我摘点大的下来,我在下面接。”她的眼睛紧紧盯着树上的樱桃,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双手还不自觉地伸出去,仿佛这样就能把樱桃接到手里。梁子笑着答应了一声,便开始认真地挑选起大樱桃来。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颗樱桃,用手轻轻捏一捏,感受它的饱满程度,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选中的樱桃摘下来。
强子则在树底下帮忙扶着梯子,他的双手紧紧握住梯子的两侧,身体微微前倾,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梁子,嘴里还不停地提醒着:“梁子,你小心点啊,别摔下来了。”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他扶着的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贝。
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温暖。突然,小娟看到一颗特别大的樱桃,兴奋得眼睛都亮了起来,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手指着那颗樱桃,大声喊道:“看,那颗樱桃好大好红啊,梁子,你快去把它摘下来。”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梁子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笑着说:“没问题,看我的。”他小心翼翼地爬到那颗樱桃所在的树枝旁,身体紧紧贴着树枝,一只手抓住上面的树枝保持平衡,另一只手慢慢伸向那颗樱桃。就在他快要摘到的时候,树枝突然晃动了一下,梁子的身体也跟着摇晃起来。我们都在下面惊呼起来,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仿佛那摇晃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幸好他反应快,一把抓住了旁边的树枝,才没有摔下来。他稳了稳身体,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再次伸出手,成功地把那颗大樱桃摘了下来。
摘到那颗大樱桃后,梁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小娟的篮子里。小娟接过樱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又明亮。她轻轻抚摸着那颗樱桃,仿佛在抚摸着一件珍贵的礼物。我们继续摘着樱桃,不一会儿,几个小篮子就都装满了。那一个个饱满的樱桃,在篮子里堆成了小山,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我们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分享着劳动的成果。大家纷纷拿起樱桃,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酸甜的汁水在口中四溢开来。那酸酸甜甜的樱桃,不仅甜在了嘴里,更甜在了心里。我们一边吃着樱桃,一边聊着天,笑声在院子里回荡。这份在争樱过程中体现出的深厚友情,就像那樱桃树下的篱笆,紧紧地围绕着我们,守护着我们的纯真与快乐。它让我们明白,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有朋友的陪伴,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第四章:课罢抢传,梦想的萌芽
七十年代的教学条件虽然简陋,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强烈。学校里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一本小小的画本、一本旧诗集,都能成为我们手中的宝贝,仿佛握着的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每到课间休息或者放学后,我们四个就会聚在一起,分享彼此找到的“宝贝”。教室的角落成了我们的小天地,我们围坐在一起,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炽热光芒,仿佛那里藏着无尽的宝藏。
有一次,梁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本崭新的画本,里面画满了各种奇妙的图案和故事。那画本的封面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就像一个神秘的世界在向我们招手。他一拿到画本,就兴奋得满脸通红,像一只欢快的小鸟,挥舞着画本跑到我们面前,大声说:“快来看,我这儿有一本超好看的画本。”那声音里充满了骄傲和喜悦,仿佛他找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我们一听,立刻围了过去,眼睛里都闪烁着渴望的光芒,就像一群饥饿的小羊看到了鲜嫩的青草。我们的身体紧紧地靠在一起,脖子伸得老长,都想第一时间看到画本里的内容。“先给我看,先给我看。”小娟着急地说道,她的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眼神里满是期待。强子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就是,梁子,你可不能偏心啊。”他的声音有些急切,脸上带着一丝焦急。
梁子故意卖了个关子,他眨了眨眼睛,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说:“别急别急,咱们得有个规矩。谁先猜出我出的谜语,谁就先看。”我们听了,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仿佛即将参加一场激烈的比赛。
梁子清了清嗓子,故作严肃地说:“听好了,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我们听了,立刻陷入了思考。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脑海里搜索着答案。突然,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荷花。”那声音整齐而又响亮,仿佛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梁子笑着点了点头:“答对了,小娟先看。”小娟高兴得跳了起来,她的笑声清脆悦耳,就像银铃在风中摇曳。她接过画本,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眼睛紧紧盯着画本上的图案,仿佛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刻在脑海里。她的表情随着画本里的故事而变化,时而露出惊喜的笑容,时而皱起眉头思考。
等小娟看完后,我们便依次传看。每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时而为画本里的精彩情节而欢呼,时而为角色的遭遇而叹息。看完画本后,我们还会一起讨论里面的故事和图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故事添加新的情节。我们的思维就像脱缰的野马,在知识的草原上尽情驰骋。
除了画本,我们还喜欢一起读旧诗篇。强子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本破旧的诗集,虽然书页已经泛黄,有些地方还破损了,但我们却视若珍宝。那本诗集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带着岁月的痕迹和无尽的智慧。每到晚上,我们就会相约来到村头的老槐树下,借着月光,一起诵读那些优美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娟轻声诵读着,声音婉转悠扬,就像夜莺在歌唱。她的眼睛微微闭着,仿佛沉浸在了诗的意境中。我们静静地听着,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那情感就像一条无形的丝线,缠绕在我们的心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梁子接着诵读,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就像战鼓在敲响。他一边诵读,一边挥舞着手臂,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看到了那壮丽的落日。我们仿佛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眼前浮现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在诵读诗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更在彼此的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我们渴望有一天,能够走出这个小城,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用自己的笔描绘出生活的美好。这份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就像那课罢抢传的画本和诗篇,在我们的心中不断传递,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心中有梦想,就有前进的动力。
第五章:灯前同读,心灵的慰藉
七十年代的夜晚,没有繁华的霓虹灯,没有喧嚣的娱乐场所。有的只是一盏昏黄的油灯,和那温暖而宁静的氛围。而对于我们来说,灯前同读,便是夜晚最美好的时光。
记得有一次,小娟家里有事,晚上不能出来。我们三个便约好来到我家,一起度过这个夜晚。母亲早早地为我们准备好了油灯,那油灯的玻璃罩子被擦得锃亮,里面盛着大半盏清亮的灯油,灯芯在油里安静地浸着,只露出小小的一截。母亲轻轻划着火柴,“嚓”的一声,火苗蹿起,凑近灯芯,那微弱的灯光便在黑暗中摇曳起来,仿佛一个灵动的小精灵,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灯光将我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斑驳的土墙上,随着灯光的晃动而不断变幻着形状。
我们围坐在油灯旁,各自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梁子带了一本关于科学探索的书,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破旧,边角处还微微卷起,但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却显示着他对这本书的珍视。他一边看,一边兴奋地给我们讲解,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求知的光芒:“你们知道吗,其实天空中的星星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有的星星发出的光要走很多年才能到达地球。就像我们看到的有些星星,说不定它现在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可它的光还在宇宙中旅行,最后被我们捕捉到。”我们听了,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仿佛看到了那浩瀚无垠、神秘莫测的宇宙,对那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强子忍不住伸出手,在空中胡乱地比划着,仿佛想要抓住那些遥远的星光。
强子则拿了一本历史故事书,书的纸张已经泛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陈旧气息。他沉浸在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时而眉头紧锁,仿佛自己就是那历史长河中遭遇困境的英雄;时而热血沸腾,双手不自觉地攥紧,像是握着那把能改写历史的利刃。“你们看,岳飞是多么英勇啊,他精忠报国,带领着岳家军抗击金兵,那场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惜最后被奸臣陷害了,唉,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强子感慨地说道,声音里充满了惋惜和愤怒。我们听了,都对岳飞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同时也被他那爱国精神所感动,仿佛能看到岳飞站在风波亭前,那坚毅而又无奈的神情。
我拿的是一本文学小说,书的封面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与书中的内容相得益彰。里面那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仿佛与主人公同喜同悲。看到精彩处,我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她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丝,心中充满了惆怅。那雨丝,就像她心中的思念,绵绵不绝。每一滴雨落下,都像是敲在她心上,让她的心愈发疼痛。”我的声音轻柔而又带着一丝伤感,仿佛自己也化作了书中的那个女子。梁子和强子听了,都静静地听着,眼睛微微眯起,仿佛也被书中的情感所感染,沉浸在了那个凄美的故事之中。
不知不觉,夜已经很深了。油灯里的油也渐渐耗尽,灯光变得越来越微弱,就像一个即将耗尽生命力的老人,在努力地散发着最后的光芒。但我们却依然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眼睛紧紧地盯着书页,仿佛只要多看一眼,就能多汲取一些知识的养分。母亲走过来,轻声说:“孩子们,很晚了,该睡觉了。”她的声音轻柔而又温暖,就像那油灯的微光,给我们带来了家的温馨。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本,互相道了晚安。躺在床上,我久久无法入睡。脑海中依然回荡着书中那些精彩的情节和梁子、强子的讨论声。那个灯前同读的夜晚,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中,成为了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在这个简单的夜晚,我们通过书籍交流着思想,分享着感悟,这份心灵的慰藉,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第六章:流光暗换,初心未迁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四个都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梁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他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画作,色彩斑斓,风格各异。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每一幅画都仿佛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小娟成为了一名教师,她站在讲台上,神采奕奕,用她那温柔而又坚定的声音,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她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看着学生们茁壮成长,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强子则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朴实的农民,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宽厚的手掌上布满了老茧,那是岁月和劳动留下的痕迹。他用自己的双手辛勤耕耘着土地,让那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而又充满生机。而我,则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希望能将那些美好的瞬间和深刻的感悟传递给更多的人。
虽然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那份纯真的友谊却始终没有改变。每年我们都会相聚一次,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小城。当我们再次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脚下的石板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又平整,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望着那爬满青苔的墙壁,青苔的绿色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有些斑驳,就像我们脸上那岁月的痕迹。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那时候的我们,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我们来到曾经嬉戏玩耍的河边,河水依然潺潺流淌,发出清脆而又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古老而又美好的故事。但我们的脸上却多了几分岁月的痕迹,眼角有了细密的皱纹,头发也变得花白。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草地上的小草依然柔软而又翠绿,就像我们心中那份纯真的友谊,从未褪色。我们回忆着那些童年的趣事,笑声依然那么爽朗,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一起在河里摸鱼、打水仗的时光。
我们又去了小旺家的院子,可惜那棵樱桃树已经不在了。曾经,那棵樱桃树是我们童年的乐园,每到樱桃成熟的季节,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樱桃,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摘下那又大又甜的樱桃,吃得满嘴都是汁水。如今,院子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些残枝败叶。但我们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新的樱桃树,那小小的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未来的希望。我们希望它能见证我们友谊的延续,就像那棵曾经的樱桃树,陪伴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
夕阳渐渐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给我们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我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小城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这份友谊的珍惜。我们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我们之间的情谊都将永远如初,就像那盏在七十年代夜晚里摇曳的油灯,温暖而又明亮,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第七章:那个年代的我们
夜晚,我们再次围坐在油灯旁(现在已经是电灯了,但我们依然喜欢那种温暖的氛围)。柔和的灯光洒在每个人脸上,勾勒出岁月的轮廓,却也映照着彼此眼中依旧明亮的光芒。我们分享着彼此这些年的经历和感悟,像是在翻开一本写满故事的旧书,每一页都承载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梁子谈起了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他微微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坚毅。“那些灵感枯竭的夜晚,简直就像掉进了无底的深渊。”他缓缓说道,手指不自觉地在桌上轻轻敲击,“我独自徘徊在画室,四周堆满了画废的草稿,就像一堆失败的墓碑。对着空白的画布发愁,每一笔的涂抹又擦去,都仿佛是在与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较劲。有时候,一整晚过去,画布上还是一片空白,那种挫败感,就像被世界遗弃了一样。”可他的语气一转,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但每当熬过那段艰难时光,一幅满意的作品诞生时,所有的疲惫与焦虑又都化作了欣慰与自豪。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小娟分享了她在教育学生时的感动和收获。她轻轻整理了一下耳边的碎发,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讲到有个原本性格孤僻、成绩落后的孩子,我真的印象特别深刻。”她的声音轻柔而温暖,仿佛在讲述一个最美好的童话,“那孩子总是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眼神里充满了自卑和冷漠。我耐心地引导他,每天放学后都留下来陪他聊天、辅导他功课。一开始,他对我充满了抵触,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但我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终于,有一天,他主动和我分享了他的心事,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们的努力开始有回报了。”说到动情处,小娟眼中闪烁着泪光,“后来,他逐渐打开心扉,成绩也稳步提升,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兴奋地跑到我面前,紧紧抱住我说‘老师,谢谢你’的时候,那是一个教育者看到学生成长时无法抑制的喜悦与欣慰,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强子搓了搓粗糙的大手,憨厚地笑着,开始讲述他在田间地头的日子。他粗糙的手掌上布满了老茧,那是岁月和劳动留下的痕迹。“说起春天播种时,心里那叫一个期待啊。”他的声音洪亮而质朴,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我怀着满心的期待把种子埋进土里,就像埋下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那时候,每天都会去田里看看,盼着种子能快点发芽。夏天顶着烈日除草施肥,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也乐在其中,因为知道每一滴汗水都在滋养着庄稼。看着庄稼一天天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慢慢成长,那种感觉,别提多美了。”不过,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不过,我也遇到了不少自然灾害。就说有一年吧,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田埂,淹没了部分庄稼。当我赶到田里的时候,看着被水淹没的庄稼,那一刻的心痛和无力感,至今仍历历在目。就像自己的孩子受了重伤,自己却无能为力一样。但我从未放弃,总是想着来年再努力,把损失补回来。”
轮到我发言时,我缓缓说起在文学道路上的探索。我轻轻抿了一口茶,思绪飘回到了那些艰难的日子。“从最初提笔时的青涩与迷茫,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我微微皱着眉头,回忆着那些痛苦又美好的时光,“到后来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和方向,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退稿和自我怀疑。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一次次驳回,心里就像被重锤击中,那种失落和挫败感几乎要将我淹没。有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写作,是不是该放弃这个梦想。”但我的眼神中又燃起了坚定的光芒,“但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总会想起我们年少时在灯前同读的那份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那些画面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回放,让我又咬咬牙坚持下来。终于,有一天收到了编辑的录用通知,那一刻的激动和喜悦,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回报。就像在黑暗中走了很久,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我们正聊得兴起,门突然被推开了,是小娟讲述的那个学生小林。小林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听说我们相聚,特意赶来。他穿着一身整洁的西装,手里拿着一瓶酒和一些下酒菜,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老师们,我也来凑个热闹,听听你们的故事。”他的声音充满活力,就像当年那个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有了小林的加入,气氛更加热烈起来。小林给我们讲起了他这些年在外打拼的经历,他的眼神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初入社会时的懵懂无知,被同事排挤、被客户刁难的委屈,那时候真的觉得特别无助,就像一只迷失在森林里的小鸟。”他无奈地摇了摇头,“但我也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得到认可和晋升。那种感觉,就像爬山一样,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但当到达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时,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说,在外面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想起小娟老师当年对他的鼓励和教导,那些温暖的话语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小娟听着,眼中满是欣慰,她轻轻拍了拍小林的肩膀,动作温柔而亲切,就像当年在教室里安慰学生一样。“看到你现在这么有出息,老师真的很开心。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她的声音轻柔却充满力量,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鼓励。
小林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然后举起酒杯,说:“来,我敬各位老师和前辈一杯,感谢你们当年的教导和陪伴,让我有了今天的成长。”他的声音洪亮而真诚,充满了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我们也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酒过三巡,大家的脸上都泛起了红晕,话也越来越多。梁子突然提议:“咱们来唱唱歌吧,就像当年在学校文艺汇演时那样。”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年代。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强子第一个站起身来,扯着嗓子唱起了那首经典的《团结就是力量》。他的声音洪亮而质朴,虽然有些跑调,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一边唱,一边挥舞着手臂,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田间劳作时,和乡亲们一起喊着号子干活的日子。我们跟着他的节奏,一起大声唱着,歌声在房间里回荡,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年代。
接着,小娟唱了一首温柔的《茉莉花》,她的歌声婉转悠扬,就像一朵盛开的茉莉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她的眼睛微微眯起,脸上带着陶醉的神情,仿佛沉浸在了自己的歌声中。小林也不甘示弱,唱了一首流行的歌曲,虽然风格与我们那个年代的歌曲不同,但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他的歌声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
轮到我时,我唱了一首我们当年最喜欢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当年我们在河边划船的情景,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我们一边划船,一边欢快地唱着这首歌。小伙伴们的笑脸、欢快的笑声,都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唱着唱着,我的声音有些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让我舍不得放下。
一曲唱完,大家都沉默了片刻,然后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那一刻,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纯真无邪的年代,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这份纯真友谊的珍惜。
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窗外的月光洒在地上,像一层银色的薄纱,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色彩。我们有些意犹未尽,但考虑到第二天大家还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只好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聚会。
我们走出屋子,站在院子里。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吹走了身上的酒气和疲惫。我们互相拥抱,那拥抱温暖而有力,仿佛要把所有的情感都传递到对方的心中。我们约定着下一次再相聚,眼神中充满了期待。看着彼此渐渐老去却依然熟悉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感慨。岁月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在我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却无法改变我们之间的情谊和对那个年代的深深眷恋。
那个年代的我们,虽然物质匮乏,但却拥有着最纯真的友谊和最美好的梦想。我们在青阶苔色间初逢,那青苔上的脚印记录着我们童年的欢笑;在河边共戏中成长,河水见证了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光;在篱下争樱时分享甜蜜,樱桃的酸甜是我们友谊的象征;在课罢抢传中追逐知识,书本是我们通往未来的桥梁;在灯前同读里慰藉心灵,那温暖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如今,岁月虽然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却无法改变我们之间的情谊和对那个年代的深深眷恋。
流光暗换容颜改,唯有初心未许迁。我们带着那份初心,继续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前行,无论遇到多少风雨,都会铭记那个年代给予我们的温暖和力量,让这份纯真的友谊永远延续下去。就像那棵我们种下的樱桃树,在岁月的洗礼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出更加甜美的果实。
【作者简介】魏承召:山东阳谷人,中共党员,1963年生人,1981年应征入伍铁道兵,1984年1月1日转业到铁道部十四局。历任战士、宣传干事、人事干事、团委书记等。曾任济南铁路局聊城工务段工会宣教指导员。从事宣传工作多年,在《铁道兵报》、《中国铁道建筑报》、《人民铁道报》、《山东工人报》及《济南铁道报》、《祖国文学》等报纸、平台发表过近上千篇(幅)诗歌、散文,人物通讯,消息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