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维军作品
☘️《 孤 鸦 》
寒枝上,一轮残阳
如一个孤独的句号
风,翻动寂静
一只鸦,驮着暮色伫立
它的黑羽,似夜色遗落的思绪
凌乱在斑驳光影里
它的叫声,如破帛的叹息
撕开了天空沉默的面具
它是时光的弃儿
徘徊在梦与现实的缝隙
远方太远,故乡太遥
它的身影,在空旷中愈发凄迷
大地荒芜,星辰隐匿
它静静地守着自己的影子
像守着最后的领地
在天地间,演绎一场无声的悲剧
2025.7.1
❊ ❊ ❊ ❊ ❊ ❊
🌹【吉特赏析】
《孤鸦》以简练而意象丰富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孤寂苍凉的画面。诗中残阳、寒枝、暮色与孤鸦相互映衬,营造出浓厚的孤独氛围。乌鸦不仅是自然景象的一部分,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被时光遗忘与边缘化的哀愁。作品意境深远,情感表达克制而强烈,令人感受到生命之孤独与坚韧,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短诗。
🔸🔸🔸🔸🔸🔸🔸🔸🔸
张维军作品
☘️《 说 命 》
昆虫与野兽,仿佛是不配有命的
花草与树木,也没有命
石头和泥巴,更是被认为不配拥有命之说
命,你若看见了那高高在上的人字
你就不会反对说那是由人掌控定夺的
可同样是人呀,为什么
一些人,被另一些人轻蔑地称作蝼蚁
一些人,又被另一些人叫作草芥……
2025.7.25
❊ ❊ ❊ ❊ ❊ ❊
🌹【吉特赏析】
《说命》以鲜明的对比和反问,探讨了“命”这一概念在不同存在之物间的差异对待。作者巧妙地将自然界无生命体与人类对比,引出“命”似乎为人类所独有的论断,随即笔锋一转,质疑人类内部对于“命”的不公判定——有人尊贵,有人卑微如蝼蚁、草芥。作品简短却富含深意,引人深思关于平等、尊严及命运本质的哲学议题,展现了对社会层级划分的批判态度。
🔸🔸🔸🔸🔸🔸🔸🔸🔸
🔸🔸🔸🔸🔸🔸🔸🔸🔸
张维军作品
☘️《蚂蚁或其他》
曾经,于我有限的认知里
蚂蚁仅被粗疏地划分为
大与小,白与黑……
直至进入百度探寻之后
才发现,这个世界的蚂蚁
种类竟超过11700种
在我国,也有600余种之多
2025.7.26
❊ ❊ ❊ ❊ ❊ ❊
🌹【吉特赏析】
《蚂蚁或其他》一诗,以蚂蚁为切入点,巧妙展现了认知的局限与世界的广阔。诗人起初将蚂蚁简单分类,反映出人们常见的粗浅认识。随后,通过百度的探寻,揭示了蚂蚁种类的繁多,特别是提及全球超过11700种、中国600余种的数据,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诗作语言平实却富含深意,提示人们应跳出固有认知框架,探索未知,展现了对自然界奥秘的好奇与敬畏。
🔸🔸🔸🔸🔸🔸🔸🔸🔸
张维军作品
☘️《 孤 独 》
一只麻雀在地上觅食是孤独的
这时又飞来了另一只
两只麻雀在地上觅食就不孤独了
我这样想的时候
一只麻雀飞走了,另一只麻雀
又飞走了
大地,又重回空荡
2025.8.20
❊ ❊ ❊ ❊ ❊ ❊
🌹【吉特赏析】
《孤独》以麻雀觅食为喻,简洁而深刻地探讨了孤独的主题。起初,诗人通过麻雀数量的变化,描绘出从孤独到不孤独,再到重新回归孤独的景象,寓意深刻。诗歌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情感含蓄,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尾“大地,又重回空荡”一句,不仅描绘了场景,更深化了孤独的主题,引人深思。这首诗短小精悍,寓意深远,是对现代人内心孤独状态的一种微妙反映。
🔸🔸🔸🔸🔸🔸🔸🔸🔸
🔸🔸🔸🔸🔸🔸🔸🔸🔸
张维军作品
☘️《半截碑》
大家
都在热火朝天地议论着
那些身边的权贵
张三李四王五……
他是个从不对别人
说长道短的人,但这次
却忍不住脱口而出
“狗日的……”
但当他说出了这三个字
之后,便立即
把后面要说的话
硬生生吞进了肚子里
❊ ❊ ❊ ❊ ❊ ❊
🌹【吉特赏析】
《半截碑》以冷峻的笔触剖视人性困境。开篇众生喧哗的世俗议论与主角惯常的沉默形成张力,“狗日的……”爆发出被压抑的道德愤怒,而猝然截断的后续话语更显深刻——那是权力阴影下个体言语的自我阉割。诗人用“半截碑”隐喻未竟的批判与时代的缄默症,词语的断裂处比呐喊更有力量。精短如匕首,戳破集体无意识的脓疮。
🔸🔸🔸🔸🔸🔸🔸🔸🔸
张维军作品
☘️《蝉的死因》
没有谁,会在意
蝉与禅
同音
蝉之死
就因为有太多的人
忌讳。它叫
——知了
2025.8.23
❊ ❊ ❊ ❊ ❊ ❊
🌹【吉特赏析】
《蝉的死因》以简洁的笔触触及了人们对事物寓意的敏感与偏见。作品巧妙地利用“蝉”与“禅”同音的关系,暗示了蝉因其名字可能引发的联想而遭到人们无端的忌讳。通过“蝉之死,就因为有太多的人,忌讳。它叫——知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因无知或过分解读而产生的误解与偏见,以及对无辜生命的漠视。此诗虽短,却寓意深远,引人深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敏锐洞察。
🔸🔸🔸🔸🔸🔸🔸🔸🔸
🔸🔸🔸🔸🔸🔸🔸🔸🔸
张维军作品
☘️《 影 子 》
之前众人都不避讳
谈及影子的
后来大家都怕了
包括影子
也逐渐喜欢上了
黑
2025.8.24
❊ ❊ ❊ ❊ ❊ ❊
🌹【吉特赏析】
《影子》这首短诗简洁而富有深意。起初,众人坦然面对影子,无所畏惧,展现了人与影子和谐共处的画面。随后笔锋一转,提到“大家都怕了”,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社会或个体心理的变化,引人遐想。更巧妙的是,连“影子也逐渐喜欢上了黑”,这一拟人化手法不仅增添了诗意的层次,也隐喻了人们在恐惧或不确定中寻找庇护的心态。诗作以影子为线索,寓意丰富,引人深思,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腻敏锐的洞察力。
🔸🔸🔸🔸🔸🔸🔸🔸🔸
张维军作品
☘️《正能量》
他说,那棵桂花
五月开了
她说,那探桂花
六月开了
他(她)们都说,那棵桂花
七月开了
我知道
其实他(她)们也知道
那棵桂花,是
八月桂
2025.8.24
❊ ❊ ❊ ❊ ❊ ❊
🌹【吉特赏析】
《正能量》以桂花为题,通过“他”、“她”及“他们”对桂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叙述,营造出一种关于时间感知与记忆差异的意境。诗简短却富有层次,反映了生活中常见的小分歧与共识,寓意人们在同一事物上可能拥有不同视角。结尾揭示真相——桂花真正八月盛开,既是对前文的小小反转,也微妙地传递出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间的张力,给人以正能量启示:面对差异,真相终将自明。
🔸🔸🔸🔸🔸🔸🔸🔸🔸
🔸🔸🔸🔸🔸🔸🔸🔸🔸
🔸🔸🔸🔸🔸🔸🔸🔸🔸
🔸🔸🔸🔸🔸🔸🔸🔸🔸
🔸🔸🔸🔸🔸🔸🔸🔸🔸
🔸🔸🔸🔸🔸🔸🔸🔸🔸
🌿 🌿 🌿 🌿 🌿 🌿 🌿
🔸🔸🔸🔸🔸🔸🔸🔸🔸
